引 言
一、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十分迅速,这使得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引发了基础教育进行重大的改革,这场改革涵盖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开展迅速。21世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国家的综合能力体现的一方面就是全体国民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基础教育中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部在“2000年的10月份印刷发行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这三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1]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
2000-2010年,这十年中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时至今日,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普及;在这十年里,我国的教育紧随时代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我国组建了由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和三网(即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网络和广播网络)合一的“城域网”;[2]能够使更多人接受教育的远程教育也得到开发和试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掀起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浪潮等,由此可见,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所注重培养的。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注重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两个层面的培养。”[3]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初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再为零。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制约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更深,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信息技术课程成了人们不太重视的边缘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的地位低下。一方面由于教育部门对课程不够重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上马虎对待,敷衍了事,这就更何谈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了。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法的指导,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造成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但是并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这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收效甚微。
我们要从改善教师们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入手,来改变这种现状,走出困境。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有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动手创新的能力,CTM(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就实际的某一个操作或问题求解案例,为学生提供背景情况,让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掌握案例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将案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这样学生即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深入透彻的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CTM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需要的。
二、 研究意义
作为一门知识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课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计算机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开设时间尚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的教学内容蕴含丰富,涉及的方面广泛,从而能够迅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此之快,作为它支撑的信息技术教材的更新却被时代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信息技术教材大多按照软件或计算机功能分为几个模块,教师根据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式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初中生。CTM的实施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初中生的学习模块和方式,CTM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引导下,以具体案例为牵引,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认识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再借助相关的知识点构成练习的案例,从而系统的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和现实紧密联系,把抽象的知识现实化,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教师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从各种途径不断地学习如:阅读大量的文献书籍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并充分利用开发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对课程的准备和实施,锻炼了教师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并帮助教师获得新的教育经验,总结教育新方法,启发教师的教育思想,从而形成教学的新理念。由此可见CTM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具有推动和指导作用。
三、 CTM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CTM国内相关研究
关于CTM即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由来已久,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在春秋时期,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就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阐述抽象和深刻的道理,如《春秋》、《左传》、《史记》、《论语》等等,只不过当时我们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以及思想家们并没有将这种教育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
现代的案例教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传入我国的,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CTM已经日渐被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工商管理学、物理等很多高等教育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很多的专家对CTM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其中在郑金洲老师主编的《案例教学指南》一书中借鉴了很多国外案例研究成果,让读者对CTM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很多一线教师真正领悟CTM的内涵;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9期刊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中讲述了案例教学法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并鼓励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该方法。
截止到2013年12月,笔者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信息技术”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文献的时间范围是1983—2013年,搜索到了上万篇文献,通过对文献题目详细分析发现:第一在研究的范围上,国内CTM在法律学、企业管理、医学、经济数学、计算机语言教学、专业英语教学、证券投资、财务会计、导游专业等高等教育阶段应用广泛,在中小学各基础学科的应用研究就不是很多了,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就更是少之又少,第二在研究的深度上。大部分的文献都是期刊论文和文章,关于CTM应用的硕博论文就很少了,而CTM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硕博论文少之又少。第三在研究文献的时间上,尽管CTM在中国已经过了30年,但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后,每年有一千多篇关于CTM应用的文章发表,由此可见CTM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地方。
(二) CTM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CTM起源较早,可以追寻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哲学家及教育家苏格拉底,他的“启发式问答法”,由深入浅出的提问,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他强调学生们要通过思考和分析现有的一些固有概念,要敢于怀疑和创新。这种教法开辟了西方案例教育的先河,所以CTM又被人们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现代人们对于CTM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出现在教育课堂上的时间上一直有很多分歧,说法不一。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首创了CTM。该教学方法很快的应用在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其它领域,成了哈佛大学的一大特色,对其它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CTM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在商业教育的领域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开始慢慢被应用到基础教育当中,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并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对CTM的认识:舒尔曼(Scholman)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4]另一位学者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5]
四、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同为基于CTM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查阅的文献主要方面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的应用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这几方面;查阅的主要形式为:期刊论文、博硕论文库、报纸、杂志和一些国内外网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新的问题,确定研究的方向。
(二)观察分析法:深入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观察CTM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过程和课堂效果。
(三)个案研究法:它是指通过对一个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发现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在本文中以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选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教学内容, 用CTM来实施教学,记录课堂上的教师以及学生状况,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第一章 CTM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1.1 CTM的内涵
1.1.1 CTM的起源发展
CTM(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悠久,在国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苏格拉底用讨论问题的方式教育学生,即“从各种意见对立中探求矛盾,在各种矛盾中探求新的意见,最终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确切表述”。[6]他的问答式教学被其弟子柏拉图编纂成册,书中把道理蕴含在通俗易懂的事例和小故事中,这便形成最早的案例教学法。CTM在我国的产生也是相当早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寻觅到它的影子,很多典籍都是以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来给后人警示。
案例教学法翻译为英文即Case Teaching Method简称为CTM,其中“案例”翻译 为英文单词Case,也有个例、个案和实例等几种说法,案例是根据实际发展的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这种把案例融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最早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课堂上,自此之后,CTM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发展起来,应用范围涉及法学、医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很多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院校都把CTM带入了课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工商行政电表团的同志在访问美国的时候发现了CTM并将其引入中国,CTM随着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迅速在教育界生根发芽,得到广泛的应用:“1986 年国家经委在大连的培训中心举办了首期案例教学的培训班,并诞生一本专门的学术刊物即《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87 年我国出版了第一本有关管理案例的专著《管理案例学》(由国家教委管理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7]根据知网、维普资讯、万方资讯的记录,我们国内最早的与CTM有关的文章就是《成人教育》在1983年刊登的谢敬中先生的《案例教学法简介》。
1.1.2 CTM的概念界定
从1870年一直到现代,CTM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来讨论CTM在教学中的应用,关于CTM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
美国学者柯瓦斯基 (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8]它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涉及到具体的概念和抽象理论等方面,令学习者在研讨的过程中来锻炼思考问题、推理判断、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台湾著名学者张民杰将CTM为:“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方法。由此来看,CTM指的是用具体的案例为材料,结合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讨论和师生互动环节,从而使学习者可以深刻理解案例,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并培养学习者的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9]
哈佛大学的工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是这样的:“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并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用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们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 [10]
在我国的《教育大词典》中是这样界定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教学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中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了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了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11]
在教育学的领域中,人们又将CTM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即:“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了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12]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CTM的定义,本人认为可以将CTM概括为:案例教学法是课堂的实施者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习者已有层次的认知,出示相关的合适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习者在课堂实施者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深刻掌握教学内容,并提升了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