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拥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识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共八种智力。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这些多元智力不断受到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许会被启发或被关闭,如果在适当的环境便可以充分发挥。因此,教育的目的便是在引领人们多元智力的发展。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美国从事多元智力教学的教育家阿姆斯壮指出,读写的历程本身就是人类全脑的活动。现代脑神经科学已经找出人类大脑和八个智力相应作用的不同区域,当我们在进行读与写的历程时,这些大脑不同的区域便参与读写活动,脑内运行着神经的调节作用。阿姆斯壮主张,大脑中的八大智力参与读写的实际经验,每一种智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举例来说,当我们阅读页面上一个字的简单动作,首先眼睛要看到印在页面上的字(运用到空间智力),然后判断意义及理解(使用逻辑数理智力),还要掌握嘴唇所发出的音色、音高(身体运动、音乐智力),整个过程要用到许多智力来参与。如果加上研读文章、与他人讨论以及写下内容,整个读、写经验就包含了八大智力的运用。因此,读者要动用到不同的智力来完成读、写多层次的过程。
透过对多元智力理论与阅读教学的探讨,从脑神经机制的科学发现与国内阅读教学成功的案例,使人相信,大脑主动的阅读过程会启动许多能力的学习与整合,鼓励笔者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来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研究此理论来证明多元智力理论的有效性,证明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在教师有效的指引下,能够发挥优势智力,在阅读的历程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本研究第一部分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阐述变革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第二部分从智力理论与智力测验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力理论带来的新观点、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应用原则这四个方面来解读多元智力理论;第三部分分析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八种智力与阅读教学的关系来证明两者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来证明多元智力理论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第五部分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机制来展开,阐述教师应当如何看待学生多元的学习方式及能力;最后一部分就是研究后的反思,包括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元智力理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期待。
关键词:多元智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阅读教学的概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流动的动态过程。 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以课堂为场所,以文本为载体的具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改革,不能再一味地强调文本的权威性,不能用自己的阅读取代学生的自我阅读,更不能用教参或者某个专家的结论取代学生的理解。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又是新时期语文教师所必须具有的素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点之一的阅读教学自然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长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理阅读教学也多半是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因而效果不佳。近代文学及生活大师林语堂形容读书“是一件至乐之事”,他认为读书的本义与真正的喜爱阅读,可以让人“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来读”。说明自主阅读,喜爱阅读,才能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所在。随着全国性大范围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潜藏着形式呆板、效率低下的弊端,且日益显现。
1.令人深思的现实状况
第一,阅读教学的重讲析、轻阅读。例如教某位作家的作品,在许多情况下都没有真正让学生读,让学生与作品进行真正的“对话”、交流,而只是听了一番关于某人某篇作品的讲述。阅读教学的这种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讲读方式,在课堂中滔滔不绝,阅读课变成了教授课、讲读课,大多数时间是老师在分析,学生只是听众,是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被动接受者。如果我们去调查一个中学生,询问关于语文阅读课的进程,他们会明确、清楚地告诉我们一篇课文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解题,作者简介,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色。
第二,阅读教学文本理解的单一化。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解读普遍存在这种情况:教师照搬教参上的答案。在一些教师看来,一本教参在手,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所谓的必要信息(如标准答案、答案解析过程)一应俱全。从学生角度看,看不看课文没什么两样,反正老师上课迟早会讲,只要记住标准答案便万事大吉了。这其实就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久而久之,即便个别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一般也会被教师或教参的权威压制下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没有了,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在这种理解的单一化中丧失殆尽。
第三,阅读教学的应试化倾向。传统的语文阅读观念在部分中学教师之间仍然在起作用,还未得到更新和重构。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完全是按照中高考题型的框架来进行讲解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已经形成思维“定势”。
2.严酷的现状背后原因的探讨
令人深思的现状推动我们必须对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师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思得少。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存在误区。有些教师是独霸讲台,一讲到底。有些教师则采取“放羊式”。如有位教师一节阅读课只讲了三句话:“读之,复读之,再读之”。还有些教师训练形式多样却无实效。如圈点勾画、同桌讨论等等,大多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地重视学生在阅读思维上的个性差异。
第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即使有些学生具有批判思维质疑精神,在教师或教参的权威压制下也会消失殆尽,自信心大挫,不再具有怀疑的勇气。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把握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作用,承认并正视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水平,创造有利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性格、习惯,使学生的阅读做得更好。
在这种局面下,何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阅读教学文本理解的单一自然成为必然。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失去兴趣,在学生心里,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应试,对中高考有利我就读,无用则立即放弃,这种实用主义的阅读观使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陷入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一再思考的教育问题——为何而教
随着课程的推展与实施开来,心中对教育的本质与内容仍陷入困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语文素养、审美能力,能自主终身学习的人才。笔者曾自问,自身是否具备了这些素养呢?身为教育工作者在时代洪流中该如何充实,以具备能力来指引下一代的莘莘学子,是笔者对自己的第一个提问。二者,课程目标是在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但见很多学生下了课就要赶补习班,接受永无止境的知识灌输与考试练习,“考试领导教学”依旧是师生每天面对的戏码;连小学生都得承受“背不动的书包”,更不用说面对着高考之重大压力的高中生了。三者,笔者发现学生要不是日益关切分数多寡,就是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落。究竟自己为何而教?
近年来教育政策不断颁新,而往往一些政策或理念实施未久,教师们尚未建构好完善的相关教育理念,新的方案又出现,令教育工作者们疲于奔命,无所适从。笔者必须澄清自己的教育观点,时常反省自身在学校所思所行的一切,是否遵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四)变革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语文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建立是发展其他学科领域能力的重要基石,往后每一科目的理解或表达都需要语文能力的传递,且语文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教学时数比例也是比较高的。语言智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表达能力,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不外乎透过“多看、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读”,逐渐丰富大脑中的背景知识,脑中随时都有可以提取使用的资讯,就提升了说话及写作的语文表达能力。
以多元智力理论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在课文教学时可先由朗读(有多个角色则分角色朗读,没有则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来带动学生综览全文,引导了解全文大意,接着熟悉生字及新词,进入文本中的词意认识、内容深究、形式深究、主题升华、拓展知识等教学,学生依序顺着预习、新词解释、提问与讨论、找出分段大意、学到中心思想、仿写及创作的学习步骤在练习。为了使学生更能理解课文与字词,辅以说作品、分享查阅相关资料、戏剧表演等,以增进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动机与文章内涵。
然而,制式的教学步骤和段考评量的要求,让枯燥的课文内容更没太大的吸引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动机以及扩展学生对多元世界的认识,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五)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加德纳提出了八种多元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这些多元智力不断受到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许会被启发或被关闭,如果在适当的环境便可以充分发挥,因此,教育的目的便是在引领人们多元智力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人们过往对人类心智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呼应现代多元文化的环境。
首先,生物神经学的进步使脑部神经与各区域的功能得以被研究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相当有可塑性与弹性,每一种智力都有自己发展的可塑性和关键期,人类心智的发展跟生命成长历程中许多因素有关,也不会局限在传统的IQ概念里。
其次,多元智力理论诠释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人类心智运用密切相关。智力是生物心理学方面的潜在能力,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或者创作各个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在不同文化情境背景生活的人们,因为文化需求上的差异,而发挥出环境所重视的智力,现实生活中智性的活动充满多样性与复杂性,全球各地的文化得以丰富与多元。
再次,在美国,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已经逐渐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在东方,多元智力理论与孔子所述及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之理相呼应,让不同特性的人们都得以接受教育。而面对全球化脚步迅速转换的世界,世界变得更多元,而多元化的环境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多元性的,只要拥有专长,许多冷门的领域或行业都会成为社会上的必须依靠。
在这个日益多元的社会环境,学子们将要拿出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中与人竞争,所仰赖的便是优势智力。以多元智力的观点来看,只要向积极的方式开启优势智力,挖掘个人的兴趣或长处,便能在多元的社会环境有所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