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有很多涉及社会因素的研究,这其中文化适应模式是从社会文化角度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首先是对于词汇习得的影响,这也是因为词汇中包含文化因素,所以在文化适应模式下看汉语的词汇教学是十分合适的。
关键词:文化适应模式 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一、引言
文化适应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舒曼提出来的,与其他的理论不同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并不是从语言本身入手的,也不是从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入手的,而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创新性的提出的,而这样提出的角度恰恰与词汇中的包含文化因素相适应,所以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是很合理的。
二、舒曼通过对于社会心理的角度提出文化适应模式
1973年,舒曼进行了10个月的纵向研究,考察了6位移民到美国的西班牙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英语的情况。在研究中,舒曼发现,在着重考察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语言项目中,33岁的Alberto的英语水平和其他5位学习者相比,几乎没有提高。至此,舒曼开始研究Alberto习得缓慢的原因。由此,舒曼提出了三种可能,依次是智力、生理、社会心理距离三个角度。首先,舒曼对Alberto进行了测试,测试中发现Alberto的认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舒曼又从理论上否定了第二种可能,说明了年龄并不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这样一来,第三种情况就占了较大的比重。舒曼又发现Alberto的语言中具有明显的洋泾浜与特征,这就说明Alberto在于目的与人群交往的过程中采用了简化了的目的语,这种简化了的目的语产生的原因在于说洋泾浜语的人群与目的语人群之间严重的缺乏交流,这样就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心理距离,非常不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这与舒曼提出的第三种角度相似。
另外,舒曼把Alberto与其他5位被试进行了比较。发现其他5位移民美国的实验者均属于技术移民群体,与这样的群体相比Alberto这样的工人群体和美国的社会十分不融入。这就为舒曼的第三种可能预测提供了更多的实证。
这样一来,舒曼就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从学习缓慢的现象为起点以实例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而后提出“文化适应模式”。接下来舒曼对“文化适应模式”进行阐述说明文化适应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第二语言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而在汉语当中词汇蕴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目的语文化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或者是不太愿意融入目的语文化那么学习者本身的目的语水平提高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其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应该就是目的语词汇。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愿意接触或者愿意了解目的语文化那么学习者的的第二语言学习就应该不会受到社会心理距离的影响,这样就利于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其中更利于词汇的学习。
三、汉语中词汇蕴含浓厚的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中也是教学的难点
词汇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涉及到文化蕴含程度比较高的词汇就会比较难进行教学,这样一来词汇就是教学当中的重点,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不能够造句子,所以需要让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更多的词汇十分必要的,就一个人来说,他掌握的词汇越多,他的词汇就越丰富,也就能够确切的表达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让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更多的词汇十分重要,而现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被重视,提高词汇教学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要求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增加词汇的教学,让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更多的汉语词汇,汉语词汇对汉语总体的掌握非常有帮助。比如说,有些汉语学习者十分希望掌握中国的成语或者歇后语等等,但是许多老师是不愿意教给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些成语,因为教授成语必须涉及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对于外国人来说接受起来会有些障碍,因为涉及到很多文化因素,甚至是中国古代文化因素,所以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师不愿意涉及这样的难点。这样就让对汉语十分有兴趣或者是对汉语文化十分有兴趣的汉语学习者对待汉语的兴趣减弱,影响学习汉语的成绩。这种情况就是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中提到的社会心理距离,汉语学习者已经对汉语这种目的语产生兴趣,即愿意接触或者融入中国社会,对中国的社会心理距离减小,这时候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够满足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是相当影响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的。反之,如果汉语学习者如果还处于对于汉语的挫折期,这时候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这种情况而给学生输入过多的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汉语词汇,这时候会更加打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对汉语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给学生讲授汉语中涉及过多文化因素的词汇是要十分注意的,不能够学习者有需求而不讲,也不能够强加的输入过多涉及文化因素过多的词汇。
四、文化适应模式在实际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文化适应模式主要是从社会心理模式去阐述的,首先是社会距离,社会距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与群体接触的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舒曼又将社会距离概括为以下,社会主导模式、融入模式、封闭模式、凝聚模式、群体大小、文化相似性、态度、打算居住时间等八个方面。这其中社会主导模式又占主要地位。社会主导模式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与目的语群体的平等程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点实际上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在社会距离方面文化相似性是表现的比较明显的方面。比如,对韩国、日本或者是其他属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而言涉及汉语文化程度深的词汇比较好掌握,因为在他们本身的语言中可能存在着相似的词汇,例如汉语中的历史词,文言词,皇帝、亲王、公主等等,对于来自韩国、日本的汉语学习者就比较好理解和掌握。而对于非中华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样的历史词,文言词就非常难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就要对这类的词汇相当注意,因为这样的词汇如果不能根据文化适应模式进行教学的话,会很大的打击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来看目的语群体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将影响语言的输入,心理距离越近,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习得。具体来说,心理距离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语言休克、文化休克、学习动机、语言疆界渗透性。语言休克是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恐惧感。在说目的语的时候因害怕说错而羞于张口,或者觉得自己词不达意,再或因为说不好而失去信心,这些上述的行为都是语言休克的现象。在这个阶段对外汉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说汉语,另外不能急于教授完整的句子,要多多的教授一些使用的汉语词汇,初级阶段利用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就能够简单的交流,这样能够增加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文化休克阶段指的是学习者进入目的语群体是的一种焦虑。在学习者进入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后,很多人会觉得手足无措,自己文化下的自己的行为在目的语社会中可能会显得很古怪,所以根据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文化休克的时间越短,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所以汉语教师要把握这个阶段的教学,尤其是词汇的教学。
五、总结
文化适应模式是从社会心理距离的全新角度提出的第二语言的习得模式,而汉语当中最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又是最难进行教学的,因为蕴含很多的文化因素,汉语学习者会更加难掌握或者更加的难以接受,所以在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下,我们有可能发现更加适用于汉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词汇教学来带动汉语整体的教学,以致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整体汉语水平和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