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南非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比较包括课程性质定位、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的比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及比较
我国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小学科学课程的名称从“自然”到“科学”,不是简单地替换了一个名词,而是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往的“自然”学科目的是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同时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以及增加对祖国、家乡、大自然的情感。而现代科学教育则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懂得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强调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最能反映出学科的这一变化趋势。
第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课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到的知识对今后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认知水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受到客观限制,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只能从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入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的特点,为他们讲授生活中所看到和关心的内容,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教会他们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思考。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尤其是引起学生产生开启科学这扇大门的兴趣。
在南非,国家基础教育部将小学科学课程定位为“促进和发展学生科学和技术素养的基础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能贯穿终生的有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Basic Education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 (CAPS) na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Grades 4-6.2011.]也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南非将促进与发展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我国一样也十分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是顺应了世界各国对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趋势。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南非将科学与技术放在一门课程中,更加体现了小学阶段应重视综合实践课的教育理念。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和认识水平的特点,综合实践课更适于小学生,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也提出小学应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主。第二,为学习者提供贯穿终生的有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运用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定,旨在使科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就表明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应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对未来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并且作为在未来的生活中运用的科学技术的基础,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另外南非将科学与技术作为基础课程,可见南非政府比中国更加重视科学教育的开展。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两国承袭不同的课程模式所决定的,中非两国现在的教育模式都是模仿他国而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国的科学课程模式承袭苏联,实行分科教学,科学课程也不例外,虽然已将“自然”改为“科学”,开始重视综合课程,但仍然分别设置了科学课与劳技课。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将科学与技术合并为一门学科,更加强调小学课程的综合性。在新课改中,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针对以往过于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点,提出了科学启蒙课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开始强调过程与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但还未设计出较好的科学的综合实践课程。而南非小学科学课程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一方面南非曾为欧洲的殖民地,深受西方实用主义以及杜威的学生中心论的影响,并完全复制了英国的课程模式。另一方面南非虽然白人属于少数种群,却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占据国际资源,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而广大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种族隔离政策废除后,新宪法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让更多的黑人摆脱愚昧和扩大教育基础以及让南非的经济发展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南非小学科学课程强调基础教育和技能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主,目的是让每一个受了教育的南非人都会在将来成为一个富足的人。
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比较
我国在《课程标准》中将基本理念归纳为六点。第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第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免租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各种课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三,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第四,科学课程的内容要面向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应选择既贴近儿童生活,又符合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第五,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第六,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南非没有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专门提出基本理念,而是在<CAPS>的前言部分对小学设置的所有学科提出了基本原则,相当于我国的基本理念,除了延续前课标“以教育结果为本”的基本理念,可归纳为四点。第一,纠正过去的教育失衡现象,对所有的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第二,学会主动地批判地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地接受知识。第三,注重高知识、高技能的培养。课标中规定了知识和技能在每个年级要达到的最低标准。第四,学科内容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Basic Education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 (CAPS) na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Grades 4-6.2011.]。
经比较,中南两国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理念有以下异同:
1、强调教育的公平性,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中南两国在课标理念中均明确地强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把“公平作用作为国家基本教育策略”,南非也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战略的核心议题和焦点。这是由于中南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学而优则仕”,使得我国从古至今一直强调的是精英教育。然而小学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允许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针对以往教育的问题,我国小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的科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能力,在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方面采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展现自己积极的一面。
南非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并且经历了长期的种族隔离时期。在种族隔离时期,白人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而黑人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种族隔离政策废除后,新宪法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确保教育的公平是南非教育的重中之重。南非又是一个多种族文化共存的国家,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因此承认不同文化观点对科学的理解,是南非国情的客观要求。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对被动的学习
中南两国都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我国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就必须要把学生放在科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树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课堂里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学习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已经成熟的理论,而是要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探究未知的领域既是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的,也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
南非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崇尚批判教育,从苏格拉底开始,西方哲学就一直认为真理源于怀疑。南非科学教育认为,死记硬背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怀疑地看待书本上的知识,就没有正真的思考,通过怀疑和证明能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南两国虽然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对被动的学习,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契合度却不一样。
3、遵循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注重学习的过程
针对我国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我国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将探究性学习定为我国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既能领悟科学的乐趣,也能增加学习科学的动力,还能培养用科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的态度。 探究性的学习课堂让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与集体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科学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
南非新课标提出学科内容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范围。虽针对以往南非科学教育中急于求成的情况,特别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虽然在基本原则中提出要培养高具有知识高技能的人才,但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行灌输知识,反而适得其反。中南两国都根据本国国情,针对本国以往存在的不同教育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习过程。
4、重视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性作用
南非新课标虽然不再将“以结果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核心,而把“提高质量、夯实基础、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战略的核心议题和焦点。但从南非<CAPS>的设计来看,南非小学科学课程仍然重视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课标中规定了知识和技能在每个年级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制定学习内容,在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康建朝、尤丽雅.新南非国家教育政策制定机制探微[J].比较教育研究,2013,(3).]。南非的课程评价模式源于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教师和学生不用考虑他们何时达到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直到学生达到预期结果,才算成功。[ ]我国针对以往过于注重课程评价的甄别性,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说的问题,提出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一要求,努力改变教育为少部分人服务的局面,从而使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民族文化传承不同,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我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到现在,我国一直将教育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属于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经过几次课程改革,我国已慢慢开始注重学生的发展,在第八次课改中,尤其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但我国仍然重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提出“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这种平衡不再将社会与个体成为对立面,既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又使社会得到需要的人才,对双方面都是一种共赢。
南非受西方影响,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强调学生本位论,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启迪个体的存在意识,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课程目标定位成“个人自我发展及完成”。在基本原则中,对于教育在社会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提出,但从整个标准的设计上看以及对学习者的高知识高技能的要求来看,南非也开始注重教育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的作用,但更多的关注让每一个受了教育的南非人都会在将来成为一个富足的人。
5、基本理念的针对性不同,体现不同的内涵
我国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而言的,而南非在<CAPS>中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对小学所有开设的学科而言的。因此我国的基本理念的内涵自然要更加丰富,更有针对性。而南非的基本原则比较笼统,没有针对性。例如我国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抓住了科学学习的主要方面,而南非则没有这样的表述,使得南非的小学科学课程标注缺少主线。
综上所述,中南两国在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理念及课程设计思路上有同有异,一方面由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其他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