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每一个体都是由各要素依据一定结构而组成的,结构决定功能,只有不断完善事物的组织结构,才能使事物和人类得以前进和发展。在新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知识结构更新较快,知识结构决定其能力的高低,合理的知识结构能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大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在“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各专业的的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挑战,尤其体育院校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强、就业范围局限性较大、社会需求量较小等特点。那么如何根据当今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不仅对学校培养方案、教育是种挑战,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如何发展自身素质也成为了问题,因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及培养新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就成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此,本研究以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为实证依据,对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梳理制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体育教育、知识结构、合理性
1.前言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各要素依据一定结构而组成的。所谓结构,是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稳定的联系方式,通过结构这一中介形式,使科学的属性转化为整个知识体系的属性。一定的结构可以使组成事物各个要素发挥它单独不能发挥的作用。合理的结构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不合理的结构则阻碍事物的发展。所谓知识,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体系的成形就是各种认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并形成了较为稳定关系,而各种知识体系的组合及比例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三个特性: 即知识结构具有内在的连贯性;知识结构不是静态的,是可以转换的;知识结构是可以进行调节的。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改变事物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只有不断完善事物的组织结构,才能使事物和人类得以前进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大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专业性强、就业范围局限性较大、社会需求量较小的特点。加之,其在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上存在一些问题,更加不利于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那么从大学生自身成才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体育教育教师后备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单位对教师要求的多元化,不仅要求学校培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自身要求有所提高,通过研究目前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并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每一位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应固步自封在本专业体育学科知识领域之中,应该主动、积极的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全面性知识的人才。
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如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为体育教育专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实际调查所得的数据为实证依据,对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梳理制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改革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根据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现状、课程改革的趋势等方面的问题对沈阳体育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大学教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体育教育专业负责人及部分专业课教师进行访谈,并将访谈结果归纳整理,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教师知识、专业能力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资料,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资料,有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特征研究的资料。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问卷调查量表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了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现状及问题的调查。调查法对量表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检验,其可靠性 r = 0. 86内容有效性可接受,客观性w = 0. 91,达到了反映总体情况的目的与要求。在广泛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现状、社会需求、课程改革等方面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出《辽宁省体育教育学生就业现状跟踪调查问卷 》及 《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现状及问题调查问卷》 同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对毕业生发放就业现状跟踪调查问卷 58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为60%。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77%:对在校生发放《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现状及问题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03份,回收率为67%。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2%。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常规统计程序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为分析讨论提供量化
2.2.5文献资料法,亦称“历史研究法”或“文献资料研究法”。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在选题时、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分析时,需要了解与课题有关的背景资料;进展情况;用文献资料来充实论据。运用到文章中前言思想,采用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先进文献资料进行参考与指导。本文运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相关性文章20余篇,书籍15本,获得丰富的参考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3.就业走向
以沈阳体育学院学生处统计的就业率作为参考,通过对2009-201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网络跟踪调查,得出近几年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主要就业渠道仍然是教育系统,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统计得出,近三届毕业生从事中等和初等体育教育的人数又明显多于高等体育教育的人数;在教育系统以外的其他行业部门如机关、事业单位、国家计划就业、部队就业的人数明显偏少,且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到企业和灵活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07届毕业生教育系统的就业人数及就业率已明显低于企业的就业人数及就业率,说明社会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逐渐下降,再加上连续扩招,学校体育人才基本饱和,就业走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以中学为主的教育系统领域转变成现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多元化就业。在当今考研热的大潮中,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受到理论基础特别是外语水平较低的限制,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偏低,近三年成都体育学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在3%左右;另外,受到专业要求及知识结构等限制,体育院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比例也比较低。
4.调查反馈分析
4.1对所学课程体系认可度的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较为认可所学的课程体系,55.13%的学生认为通过这些课程学到的知识基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仍然有40.18%学生提出异议,认为所学课程体系必修课课程比例较高,选修课课程开设较少。主要反映在一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公共必修课中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开设的门数与学时比例较高,一些传统的基础性专业课程比重过大,如田径、体操等课时数较高;而教育类课程较少,缺乏职业技能教育;一些目前社会急需要的一些专业课程却开设太少,学时也不多,不能很好掌握,不利于今后的就业。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部分毕业生认为课程内容应贴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同时应重视实践技能课程开发。
对社会适应力总体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否胜任体育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是学校十分关心的问题。
由表一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素质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分别占56%和52%;其次为具有对信息的收集并具有分析利用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及心理品质,分别占48%和42%。调查结果表明创新型体育教师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体育教育的创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2对自身就业优势和不足的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优势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专项技能突出、示范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强,分别占82.16%、77.17%、67%。其他方面包括人际关系好以及心理素质强等。由于多年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磨练,体育专业学生身上特有的韧性和竞争意识也是他们的优势,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对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的不足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多能一专的能力不足、知识面偏窄和师范技能亟待加强,其他包括,实践能力不足和对中小学课程不熟悉等。这充分说明,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始终过于侧重于专业,相关学科、热门专项、热门技术课程的开设显得过于拘泥,造成毕业生“一专”合格,“多能”不足。课程设置面狭窄,必修课设置太多,教育类课程及师范技能类课程较少,任选课较少,学生选课的灵活性不大,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偏窄,师范技能成为短处,影响学生的发展。
5.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内容
5.1基础性知识结构
基础性知识是指包括一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关研究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师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越多、越丰富,其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就越强。
在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既能系统的把握本专业知识的完整体系,又能准确精深地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价值等。基础性知识是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最为基础的知识。每一个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还必须达到博、深的程度。只有这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才能站在本学科知识前沿,创造性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的全面锻炼,有效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5.2条件性知识结构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保证工作获得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既包括科学基础知识( 如体育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人身心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也包括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信息和动态知识( 如体育教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沿革,目前状况、发展趋势,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等) ; 还包括体育科学研究知识( 如体育科学研究的过程、特点和类型,体育科研课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的选择运用、成果的表达) 。还要懂得一些体育心理科学知识( 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学知识) 。这些条件性知识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具备这些知识有利于帮助教师对基础性知识进行思考和重组,以使体育学科知识顺利地转化为学生易于和接受的知识,更自如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
9.结语
进入21世纪后,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现代体育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它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就业单位对教师要求的多元化,不仅要求学校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要求,学生对自身要求有所提高,尽快确定成长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每一位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应固步自封在本专业体育学科知识领域之中,应该主动、积极的学习接受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全面性知识的人才。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