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本章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等问题进行一一阐述,呈现研究者的研究构想。
3.1研究目的
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可知,目前以大学新生就读期望为切入点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新生的就读期望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为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大学新生的就读期望、开展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新生教育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主要想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
(2)了解大学新生对在读期间与人交往的期望;
(3)了解大学新生对大学环境的期望;
(4)为日后有效大学新生教育提出建议。
3.2研究意义
90后大学生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热情、开放、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也有很强的接受力。除此之外,他们也存在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因此,能够掌握和了解当代大学新生对于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的看法和想法,对于高校教师及管理者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2.1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0.]以往对于大学新生的研究都局限于他们的心理需求,少有大学新生对大学期望的调查研究。因此通过了解当代大学新生的实际想法,为高等教育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其次,本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如今90后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体,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应当如何指导他们开展更为符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学及校园活动,这是一个需要高校教育工作共同探讨的新话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让90后的大学生了解自己大学里应该做些什么?因此通过开展大学新生就读期望的调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期望和想法,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2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对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正所谓育人必先知人,在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中,学生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接受者,他们对于学校硬件及软件等各方面的诉求往往不被忽视,因此常常出现高校辛辛苦苦做这做那,学生却不领情的尴尬局面。本研究以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就读期望”作为研究内容,可以帮助高校工作者了解大学新生的所思所想,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其次,本研究能为高校有效落实开展新生新生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我国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生理等有一定的了解,弄清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就读期望,力图寻求一个既满足学生诉求又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平衡点,为高校能够合理引导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依据。
3.3研究思路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新生就读期望进行系统研究。总体研究思路为:在对大学新生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之后,并结合前期的调查,整理出大学新生就读期望的思想框架,并使用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编制的《大学新生就读期望问卷》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当代大学生就读期望的现状。
本研究中采用问卷法,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问卷法作为教育研究领域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标准化的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问卷法既能有效避免了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的主观影响,也可以克服了因调查时间过长引起的调研滞后现象。(2)能有效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被调查者一般不需要在问卷中留下个人姓名等隐私信息,因此他们会比较坦诚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问卷填写,确保了问卷调查的有效性。(3)实施效率高。问卷调查通常可以采取大批发放的形式进行落实,相较访谈法而言,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调查资料,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施测成本和时间。
本研究采用经过修订的《大学生就读期望问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编制的《大学生就读期望问卷》(College Student Expectation Questionnaire,CSXQ),在中国的使用得到了乔治·库教授的授权。在翻译基础上,研究者根据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CSXQ问卷的内容作了修订。在背景部分中的主修专业和民族部分;为了数据统计的方便,笔者把它们划分成了三块内容,即大学活动(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与他人交往、对学校的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大学活动部分包括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写作的情况、课程学习情况、校园资源使用情况、参与社团的情况以及参加科学实验的情况等;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情况包括和他人可能谈论的内容、和老师相处的情况、和同学相处的情况、对大学人际关系的期望等;对学校的评价对大学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大学环境的评价。之后并选取小部分人员进行试测,形成了修订版的《大学生就读期望问卷》。
3.4 研究的伦理问题
教育研究中研究的伦理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包括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公正合理原则、公平回报原则等。”[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在正式施测之前,研究者将会把研究的用意和目的告知被调查对象,然后由他们自行决定是否参加。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均是自愿参与,问卷的填写采取匿名的方式,问卷的结果也将严格保密,不对外泄露。
结果分析(一)
——对大学教学活动的期望情况
本章将从大学生就读期望调查的基本概况、对教学活动的期望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通过对大学新生对教学活动的期望情况进行详实分析,了解大学新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和期望,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4.1 调查概况
4.1.1问卷的实施
问卷调查于2012年9月底正式实施。由研究者联系高校,通过辅导员随机发放给受调查学生并具体告知填写方法,集中填写后统一回收。
4.1.2问卷的处理
首先,研究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完整性和真实性的筛选,符合以下条件的问卷予以剔除:漏答题目超过两个;存在明显的作答倾向,如全选1等。结果剔除问卷62份。其次,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按照具体格式将数据录入电脑,并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软件系统进行统计,最后根据统计结果绘制图表。
4.1.3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本研究以上海某大学2012级全日制在校新生为研究对象。该大学为是一所以文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法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工学、理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共计76个专业。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110份,回收10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41%。参与调查的大学新生中男生2人,女生765人;汉族学生987人,少数民族学生61人;文科学生424人,理工科学生499人,艺术类学生125人。
4.1.4调查对象的其他情况
在问卷的基本信息中,研究者要求被调查者填写大学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父母受教育情况等情况,为后续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提供依据。根据调查结果发现,57%的大学新生表示大学毕业后还会继续深造,43%的大学新生表示大学毕业后不会继续深造。如图4-1所知,64.89%的大学新生的双亲都不是大学生,12.79%的大学新生的父亲是大学生,11.83%的大学新生的双亲都是大学生,6.20%的大学新生的母亲是大学生,4.29%的大学新生不清楚自己父母的学历。
图4-1被调查大学新生父母的学历情况
4.2对大学教学活动期望的调查概况
大学活动部分包括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两大内容,其中教学活动部分主要围绕大学新生在读期间和他们的学习有关的相关活动,具体包含课程学习情况、阅读写作的情况、参加科学实验的情况、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等;校园活动主要围绕大学新生在读期间除去学习相关活动以外的相关活动,具体包含校园资源使用情况、参与社团组织的情况等。以上两大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生在读期间有关的活动。除阅读情况外,其余五个维度都以参与的频率为计分方式,即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得分越低则参与程度越低,得分越高则参与程度越高。阅读和写作情况则以阅读量和写作量为计分方式,即0=0本、1=1-5本,2=5-10本、3=11-20本、4=多于20本。得分越高说明其阅读和写作数量越多,得分越低则说明其阅读和写作数量越少。通过具体分析这些维度的得分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对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的期望情况。表4-2为教学活动各维度(除阅读与写作情况外)的得分基本情况。
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你预期每周将会花多少时间在和学业(例如学习、写作、阅读、实验室工作、排练)有关的活动,26.05%(273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每周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6-10小时、20.71%(217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每周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11-15小时、16.22%(170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每周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15-20小时、15.36%(161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没货走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5小时或者更少的时间,8.40%(88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没货走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30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6.77%(71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没货走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21-25小时、6.49%(68人)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没货走在学习活动上会花费26-30小时。如图4-2所示。
图4-2 大学新生预期每周花在学习活动上的时间
4.2.1预期课程学习的情况
课程学习这一维度共有9个题项,调查的内容主要是请大学新生预期自己在完成课前预习、记录课堂要点、参与课堂讨论、知识迁移、归纳总结知识点、向他人阐释课程中的材料、筹备和课程相关的论文等和课程学习有关的情况。
通过初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参与调查的大学新生在课程学习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为23.34分(中间值为22.5分),最高分36分,最低分9分,标准差为5.08。(见表4-2)其次,运用SPSS16.0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以及毕业后不同选择的大学新生在该维度上的得分平均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女性大学新生的平均得分高于男性大学新生,t值为-4.18,P值<0.01,这就意味着在0.01水平上男性大学新生和女性大学新生在课程学习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是显著的,即在课程学习方面,女性大学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学新生,可以认为女性大学新生预期自己在读大学期间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参与程度显著高于男性大学新生。(见表4-3)
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大学新生在该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毕业后放弃深造的大学新生,t值为5.65,P值<0.01,这就意味着在0.01水平上大学毕业后不同选择的大学新生在课程学习维度的得分差异是显著的,即在课程学习方面,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大学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毕业后选择放弃深造的大学新生,可以认为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大学新生预期自己在读大学期间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参与程度显著高于毕业后放弃深造的大学新生。(见表4-4)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