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革,高校在社会转型期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突发性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对高校维稳工作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一、高校维稳工作的社会背景
经过三十余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改革,我国已经进入社会冲突矛盾多发期,这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价值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全面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社会转型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它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利益结构的重组和阶层的分化;社会形态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个体之间、不同社会力量间的竞争和冲突日益加剧;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所暴发出的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大众由于生活及竞争的压力产生焦虑和抑郁,人们普遍感到迷惘和困惑,社会心理已陷入现代与传统、趋新与守旧、改革与保守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二、社会转型期影响高校维稳工作的主要因素
转型期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同时,导致高校不稳定的因素也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维稳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1、高等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稳定的影响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在不断地增长。在过去的十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被产业化后成为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误区,对社会和高校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高等教育产业化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平台,但由于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教育失衡现象,择校、赞助入校等现象屡禁不止,个体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选择受教育的空间变得狭窄,从而造成个体在接受教育、享受教育资源的差异性越来越大,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就业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稳定。其次,高等教育产业化使得高等教育表现出严重的趋利性。高等教育产业化将教育功能同经济功能结合起来,造成了教育要为经济服务的错误理念,弱化了教育本身的功能和职责,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服务主体等现象都会对高校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
2、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将达到727万,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就业恐慌症”正在高校中蔓延开来,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甚至刚入学的新生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受到“就业恐慌症”的影响。过早的就业压力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心态,更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如果大多数青年学子在兴高采烈地踏入“象牙塔”后才发现“易进难出”时,这不仅会对高校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3、大学生德育教育有待加强
高校不仅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增长技能的场所,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熔炉。然而在转型期社会,人才需求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很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方面局限于追求专业方面的技术型人才,认为培养出具有顶尖技术、知识渊博的人才才是培养的终极目标,而忽略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忽视对学生最起码的做人、做事的培养。学生对思修类政治课程不感兴趣,教师也疲于应付,甚至有些高校已将此类课程逐出课堂,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错误认识,出现了集体主义思想淡化,个人主义思想盛行,人格扭曲等现象,这与社会需求背道而驰,给社会、学校的稳定带来隐患。
4、贫困生及有心理问题学生比重增大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成员经济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高校学生之间的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人格扭曲和心理的严重失衡,给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高校内的贫困生在高校学生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些学生由于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思想出现较大波动,情绪容易烦躁激动。更有少数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个人信仰产生怀疑和抗拒。他们通常对社会光明和进步的一面关注较少,相反,他们更乐于关注社会消极和悲观的一面,如腐败、暴力等社会负面现象。因而,他们同样采取一种放任自由的消极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当此种负面消极情绪到达一定极限的时候,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他们就会表现得异常敏感和兴奋,成为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一种促发性因素。
5、高校扩招与后勤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高校急剧增加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同落后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这导致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等设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从而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集中表现为师资紧张、教师工作量增大、教室及图书馆座位紧张,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学生食堂、宿舍人满为患,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能满足师生的日常需求等等。各大高校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普遍地对后勤部门进行了社会化改革,尽管后勤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漏洞,高校有关部门要正确的加以认识和解决。如果高校放慢改革的步伐和前进的脚步,这些问题和弊病终究有一天会演变成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因素。
6、高校内部管理与改革存在的不足
各大高校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改革促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保证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改革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对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周密计划和安排,致使部分师生员工对改革抱有抵触情绪,思想上反映强烈,难以认同接受。同时,高校管理机构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只是对政府的行政模式的生搬硬套,使得高校行政机构职能模糊混乱,权责不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机制下,部分职能部门很容易造成管理的缺失和服务的怠慢。由于师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如果对关系到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件处理失当,就很容易引起师生的抱怨和不满,导致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发生,这对高校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社会转型期高校维稳工作的探索:改革与创新
当前,高校在社会转型期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新问题,一些突发性危机事件不时出现,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对高校维稳工作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高校维稳工作者不仅要及时缜密地分析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更要结合高校与社会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1、探索构建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