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微博、微信这些信息交流平台的出现,人们的工作、学习的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享、学习、交流随时随地在发生,所传播信息的数量和速度都十分惊人。我们的学生出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将在这个信息的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
2011年,我有幸进入上师大进行教育硕士的学习,首次接触到了数字故事的概念。数字故事,通过数字化的故事叙述,把自己心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思,制作成数字故事与共享,可在课堂或网络上发布,创作的同时也是建构自己真实学习经验的过程。数字故事的制作包括脚本写作,设计,编辑,交流等,它可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和信息素养,开发创新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表达。目前,这种用可视化方式讲故事是国外课堂上十分收欢迎。近年来,国内的有关专家也开始呼吁把数字故事应用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数字故事的制作,能够巧妙地将语言、音乐、图片、逻辑、运动等多种信息技术技能和数字故事创作联系起来,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融入到这个创造知识的过程中来,它还能把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获得直接的经验和知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掌握科学和社会知识,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掌握相应的技能。于是便萌生了将数字故事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想法。
1.2 研究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课程目标,以学习技术为基础来发展能力,兼具综合性和人文性,课堂任务灵活而开放。本人所在的无锡市湖滨中学是江苏省美术特色学校,是一所以美术为学校特色的普通高中,学生全部为美术生,以艺术类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其中大部分进入国内美术学院或普通高校的美术院系、设计院系学习,近年来,每年有一小部分学生通过国际交流计划,进入意大利著名美术学院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学习深造。目前,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艺术设计、动画、广告等专业。数字故事发展了我们的视觉和多媒体素养,使故事增加深度和力度从而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数字故事的创作是对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综合组织。
美术特色高中的学生通过在信息技术课中鉴赏、探究并制作数字故事,能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能学会得心应手选择工具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在此过程中体验设计、创新、创意,并将其内化,并为未来的进一步深造积累经验。同时数字故事对学生不仅仅是一种创作过程的体验,在自己制作或者评价他人制作的数字故事的过程中更可以从故事中体验故事背后的意义,促使学生思考,深层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本研究期望通过教学实践,加深对数字故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为将来的进一步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1.3 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字故事在国内外教育教学中研究情况、实际应用分析和总结。主要根据国内外数字故事的相关活动和网站等,从中学习总结,对我国数字故事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的数字故事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2)分析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将数字故事应用于美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可行性。
(3)进行数字故事在美术特色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4)开展数字故事在美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实践研究,通过数字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数字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4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各类文献熟悉数字故事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了解数字故事在国内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把数字故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借鉴他人的研究与实践的经验,设计出符合美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数字故事应用的教学方案。
2. 访谈法
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困惑,在数字故事应用于美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学生们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中的实际困难及收获,以及他们信息技术技能方面的提升。另外,要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以往教学的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
3.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调查在教学实践的前后,学生对数字故事的了解,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参与度的变化。
4. 行动研究
本文旨在为了解数字故事在美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行性,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数字故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实践的应用,验证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对整个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与改进。
第2章 数字故事发展综述
2.1 数字故事概述
数字故事就是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讲故事,其研究最早发源于美国,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 Winslow Atchley)被认为是数字故事的创始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他用电脑把过去的老照片配合自己的讲述制作成了一部短片,深受大家的好评。随后,他与朋友乔•兰伯特(Joe Lambert)在旧金山共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数字故事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 (CDS),同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学习制作并使用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数字故事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黎加厚教授说过:“数字故事将知识、事实等与图像、音乐、情感融合在一起,发挥了其他表达传播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效果。”数字故事是现代数字媒体的综合使用,文字、图像、音乐或叙述者声音的综合使用,使得故事的表达更为深刻,人物与场景生动形象,事件与思想引人深思。人们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网络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知识、经历或想法,可以是描述一个事件、传播一个思想或者教授一种技能技巧。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人们将收集的原始信息加工成有意义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数字故事可以通过互联网可以与全世界共同分享,受众数量十分巨大。
通俗地说只要是利用数字化媒体为平台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数字故事,数字故事的表现形式多样,制作使用的媒体软件也是种类繁多,制作者可以根据数字故事的原始资源、兴趣爱好和故事内容进行自由选择。在制作的过程中,制作者往往身兼数职,是编剧,是设计者,是摄影摄像师,是导演,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故事脚本创作、故事串联版面制作、数字音频的采集与编辑、图形图像的采集与编辑、视频的采集与编辑等,可以使用的软件有Word、PowerPoint、Photo Story、Flash、PhotoShop、Premiere、Cooledit等。
2.2 数字故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数字故事起源于美国,因此国外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形成了一些专著和期刊文章,比较著名的有Nina Mullen Caleb与Emlly PauloS合著的《数字故事手册》、《数字化叙述的要素》、《数字化叙述的样式》。伴随着数字故事研究的理论积累越来越丰富、完整,数字故事开始逐步应用于教育中,美国的教师在数字故事的应用上可谓丰富多彩。1999年第一届数字故事叙述年会召开后,美国许多大学和学院创建了专门的数字故事叙述工作室,其中包括威廉学院(Williams College)、加利福尼亚大学蒙特利校区(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Monterey)和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等,大学开设了针对数字故事的相关课程,教授数字故事的制作方法。这些工作室及相关的活动使数字故事叙述在美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有了稳固地位,同时数字故事的制作在美国的中小学生中得到了普及。
在英国的东部地区,图书馆和学校一起合作为学生创作数字故事提供资源,为学生发布数字故事作品提供平台,以便于不同地区的学生共享知识和经验。日本从2002年开始每年由大阪专区教育委员会、吹田市与箕面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一次数字化故事叙述竞赛,竞赛主要面向高中生和大学生,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题不限,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该竞赛要求学生们提交的数故事作品必须以英语的表述方式呈现,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乐趣。在加拿大,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者接受技术培训,学生们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进行学习,数字故事在加拿大的教学和基于社区的应用中发展迅速。同时国外还成立了数字故事中心、数字故事协会等组织,举行数字故事的竞赛活动。国外发展数字故事相关的网站和博客,为教育、家庭等多种领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资源或技术的支持。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的收获
数字故事在美术特色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尝试将课程中的以网页为平台的信息集成活动与数字故事的制作想结合,为信息技术的课程活动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本论文主要立足于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无锡市湖滨中学的学校特色,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的收获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归纳了数字故事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论述了数字故事的的内涵和理论支持,结合实际分析了数字故事在教学中应用。
2. 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展开数字故事应用活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根据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析,总结了数字故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作用和优势。
3. 根据前期的理论分析,设计了网页数字故事制作的活动方案,并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4. 在数字故事应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为数字故事的进一步应用积累了经验。
5.2 研究遇到的问题及不足
由于是初次将数字故事应用于美术特色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笔者在研究中缺乏经验,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研究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活动只在无锡市湖滨中学的5个班级展开,时间较为仓促,单元教学设计不够全面周到;调查问卷的设计尚有需要完善之处,问卷调查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在课堂中并没有对每一个学生指导到位,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将以上问题不断研究完善,不断地反思、探讨和改进。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