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媒介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已越来越深,而对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媒介的运用也会对 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正确审视与批判意识,缺乏在运用并传播相关信息的道德伦理规范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与新方向。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当前社会所拥有的信息发展环境已逐步成为继我国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体制环境后的又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媒介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也就越深。“在当前发展时期,由于新型媒体媒介、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普遍采用,大学生很快便成为迅速获得多种信息渠道的群体,此外,大学生群体不再单单是接收媒体的信息受众群体,还是信息的发出者与传递者。”[1]与此同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众的心理、行为、道德水平与思想情操也受到各种媒体的不断影响,而大学生势必将成为受新媒体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从而导致其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在这种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在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时,务必要不断加强教育者的使命感、紧迫感与责任感,采取适当的措施,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征,并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更多的成效与进展。
一、 当前大学生所具备的媒介素养及发展现状
(一) 媒介素养的定义及其传播特征
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媒介素养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即理解模式、知识模式与能力模式。”[2]理解模式的观点认为,所谓的媒介素养便是媒介信息在传递、生产与制造过程中经受来自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的强制作用,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知识模式的观点认为,媒介素养便是有关媒介信息如何使整个社会群体形成相应生产功能的知识架构与体系,其重点在于信息的传播。而能力模式的观点则认为,媒介素养主要是指社会公众所具备的信息传播、评估、分析与收集的能力,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的获取与积累的过程。媒介素养的传播特征分别是:第一,社会公众作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并在重要信息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由个人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予以自由发表,从而实现信息的互动与交流。第三,媒体自主化传播导致对信息传播者的要求逐渐降低。
(二)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多个国家及地区中,媒介素养已被普遍接受与认可,而我国直至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认识到媒介素养的必要性与关键性,由于我国媒介素养的起步较晚,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与发展仍旧处于初级的自发状态,其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仍处于基础阶段。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大学生接触媒介的核心动力在于休闲与娱乐。
相对于电视、广播、户外媒体、报刊这四种传统形式的媒体,新媒体属于第五媒体。其中手机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这种便捷的新型媒体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并成为大学生浏览信息的主要载体。“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接触这种媒体的行为及动机上具有很强的功利性。”[3]其中,‘打发时间’、‘娱乐休闲’成为当前大学生接触这种媒体的首要动机,同时,这也突显了当前媒体功能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学习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多数大学生接触媒体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这就意味着,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大学生无法利用这种新媒体获取应有的信息,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与娱乐,从而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受害者’。
2. 大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信息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接触网络等媒体具备明显的目的性,但却缺乏对媒体应有的传播信息功能的利用。如今,浏览网页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网路已几乎渗透到了大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使得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形成了一定的依赖。不仅如此,许多学校均十分重视对学校网路资源、新型媒体的利用与开发,从而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这些便利的条件更促使了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以及查找相关的资料。而作为媒介,网络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便是传播重大事件、新闻等信息,并让网民利用网络对社会予以关注,当前这一功能并未被充分利用,此外,大学生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由此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接触与利用媒介时,主动使用媒体资源、积极从中获取信息的现象较少。
3. 大学生缺乏相关能力对媒介信息进行审视与批判
对媒介信息进行审视与批判的能力是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分析与评估的一个关键因素,该因素具体指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识别能力、对媒介信息所具备影响的分析与判断能力。“面对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日益蓬勃的趋势,以及由于新型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多种积极与消极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大学生成为媒介信息接收的终端。”[4]而当前时期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审视与判断能力还处于自发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媒介素养理论基础,大学生只能依靠本身的素养以及在社会中磨练的经验对媒介中传播的行为及信息进行评判,从而使其极易被这些信息的表面特征所引导,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对这些行为与信息予以效仿和学习,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4. 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道德伦理标准及道德规范认识不够准确。
当前,有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认知的道德规范,这具体表现在缺乏对信息出版、网络管理、知识产权等多方面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充分了解,缺乏利用媒介进行盗版侵权行为、信息恶意传播行为的自律意识。虽然大学生能够快速地参与到新型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但大学生也经常会滥用媒体,对其不良信息予以恶意传播,从而对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中不但蕴藏着多种知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媒介中也暗藏危机,夹杂着各种色情、血腥、恐怖、暴力等不良的信息,当前还有少数大学生认为浏览上述不良信息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行为,并利用其新媒体的信息技术恶意剽窃他人的隐私,无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这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 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集中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层面,而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发展几乎没有。面对当前我国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媒介素养已逐步成为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因此,大力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养成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与批判能力,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与新内容。
(一) 加强相关教育的理论研究
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研究也较少,现有的理论基础大多数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往往与我国当前的文化、经济、政治等状况不相符合,因此,只能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与参考。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过程中,需要开展下列几项工作:第一,从现实角度出发,对符合当前我国发展现状的媒介足以教育资料与教材予以编纂,使大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资料与教材加深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在借鉴、参考国外有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研究课题与研究项目,逐渐发展举步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媒介素养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二) 增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能力
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依赖于理论方面的教育,还应当不断开展多种类型的媒介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的、正确的、近距离的了解与掌握媒介的特征与性质,进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媒介的能力。当前我国应当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台湾、香港及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验,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与基础,利用校园电视、校刊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多种校园媒体开展丰富的媒介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对媒介的信息产生体系予以充分认识,对信息的传播过程予以掌握,对媒介的操作流程、使用技巧予以了解,进而培养学生利益媒介制作信息的能力,并逐步提升学生利用媒体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能力。
(三)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伦理教育
在新媒体逐步流行的过程中,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已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收发平台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得大学生逐步成为媒体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因此,学校应当利用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信息传播课程、心理学课程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媒介教育的学习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教育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从而促使大学生在制造与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道德与伦理意识,逐步理解如何通过媒介对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予以正确的表达,逐步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媒介价值观、道德关于社会责任感,了解媒介的政策法规、道德伦理标准与相关道德规范,逐步培养正确的媒介自律意识,并对自身的信息制造与传播行为予以不断规范。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大学生媒介教育中的道德论文教育,就必须不断对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予以培养,不断对其信息制造与传播的行为予以规范。
(四)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媒介素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与发起者,其对教育的成果有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当媒介教育者具备较高的素养和道德伦理水平,他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因此,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之前,应当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进行教育和培养。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对自身的媒介素养予以提升,就务必要掌握科学运用大众传媒的方法,针对媒介的审视与评判能力、选择能力与道德伦理规范,对其媒介素养进行系统地培训。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在开展教育者媒介素养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对媒介素养的机制、有效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使思想教育工作者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师资人才。
三、 总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在当前的大学生教育背景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我国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项目。虽然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但开展这种教育势在必行,是培养我国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掌握、传播媒体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德江. 谈媒介素养的发展 [J]. 学术周刊,2010,12(2):8;
[2] 王红.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J].大学生文摘,2012,7(21):15;
[3] 刘丽丽. 高校思想教育的分析研究.[J]. 校园周刊,2009, 6(15):8;
[4] 李艳. 大学生素养与媒介运用.[J]. 大学生周报,2008, 5(12):4。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zjx/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