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浅析生涯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摘要:生涯人物访谈是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从生涯人物访谈的有效性、操作要点和影响三个方面,阐述生涯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

Key words:career interview;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course;college

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合理规划好大学四年的时光,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

据统计,目前约70%的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其结果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的盲目性较大,难以实现人尽其才和人职匹配,就业后的离职率比较高。面对这种状况,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要求全国所有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而职业生涯访谈是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越来越常用教学方式之一,是通过与拥有一定职场经验的人士面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 生涯人物访谈的优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旨在为大学生选择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新兴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你设法找一个职场人士(通常是你感兴趣的职业的从业者)进行采访。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生涯人物访谈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能帮助大学生检验和印证以前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如潜在的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和工作者的内心感受,这些信息是书本知识所不具备的。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在校大学生还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实习计划,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立体感,更有助于规划职业生涯。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生涯人物访谈是一种访谈式的教学方法,他要求学生确定访谈对象、采访访谈对象并在访谈后进行总结。这一些列过程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和反思的能力等等都是一种锻炼,通过实践采访使学生对职业选择、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或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 生涯人物访谈的流程

(一)寻找采访对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知己知彼,人职匹配”的能力。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前必须寻找采访对象。在寻找的过程中,“知彼”变成了访谈成功的基石。在了解成功人员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探索,达到“知彼”的效果,对自我有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后,大学生才能在生涯人物访谈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收集自身所需要的职业信息。因此,在职业规划课上完成自我探索的教学任务之后可布置关于生涯人物访谈的相关作业。

(二)采访对象的确定

对生涯人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专业和兴趣问题外,最重要的是结构合理,既要有初入职场的人士,也要有工作了一定年限并做出了一定成绩的资深人士,后者更重要。由于学生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容易将一些与他们同龄的职场新人师兄师姐们作为访谈对象,这种访谈对象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某个职业的进入门槛,以及作为职场新人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但由于这些人自己在职场中都还处于适应、摸索和调整阶段,对职业的认知可能不够成熟,因此他们提供的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所以,建议在选择生涯人物时应该优先考虑一些行业中的佼佼者或者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他们工作时间长,心智相对更成熟,对职业的认识较全面,给出的建议和意见也会更为理性和客观。

决定了访谈对象后,进行正式访谈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生涯人物的信息。信息的搜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访谈对象,并且有助于访谈过程中的互动,使生涯人物在接受访谈时愿意积极主动地透露更多有用的职业信息。访谈结束时,还可以请访谈对象再给自己推荐一些其他相关的生涯人物,这样可以以网状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职业认知领域,并积攒不同的社会资源。。

(三)采访内容的准备

作为一个采访者,对访谈过程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实际操作时,部分学生会面临一个问题:访谈对象非常健谈,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受采访,并且这些人的经历往往非常丰富和有趣,此时学生要么是听得忘了自己的目的,要么是根本找不到转入正题的时机。访谈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应非常明确生涯人物访谈的目的,并且在访谈过程中要牢记这个目的。事先认真列出访谈提纲,一旦发现访谈对象将话题扯远了,应对照提纲适时地将访谈拉回原有轨道。在访谈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要善于抓住要点,做好记录,以便过后整理。

三、生涯人物访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 一) 重新审视自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人物访谈的对象一般是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中比较突出的优秀人士,进行访谈前,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等。对于模仿欲较强、可塑性强、渴望成才、思想活跃却又缺乏人生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人物访谈可以让他们以优秀人物作为榜样人物进行示范传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可供借鉴的人生资源。他们的社会阅历、创业历程、人生体验以及为人处事之道,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通过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评估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其特点以及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其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 增强职业认知,提高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环境认识,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是了解职业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职业的认知,可以对从事岗位的信息更加了解,更应该包括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对众多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使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拥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大学生的就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他们共同决定了个体的竞争力。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大学生了解了一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所需证书、技能等方面,增加了获取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大学生还可以拓展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以通过选取人物的自信、乐观、坚韧、勇于创新等良好心态对一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今后的学校过程中不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生涯访谈是大学生积累就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一种方法。

(三)优化学生求职状态,调适求职心理

就业是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前途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双向选择制度的确立,让大学生容易产生自负与保守两种极端心理。人物访谈有助于学生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生实实在在的体验。

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也导致了毕业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充分运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性求职心理,避免异常求职心理。人物访谈中的成功职业人分享人生经历,对于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挫折、失败等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求职心理容易在经历挫折后出现沮丧自卑的心理。

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对于环境和自身的要求有时候难免过于理想化。当现实与理想生活出现差距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调节好理状态,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出现自杀的现象,这种现象也给我们带来警醒。人物访谈帮助学生在朋辈交流与榜样示范的作用下获得鼓励,激励自我奋斗,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以积极、自信的心态笑对人生。学校应该重视与更多有能力的校友进行联系,特别是聘请在社会上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友来现身说法,以各种手段调动在校学生的生涯规划的意识,发掘存在学生内部潜在的内驱力,通过现场实践的教学,使他们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发展更加的自信

综上所述,生涯人物访谈使得职业生涯规划课充分实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将知识点的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中,增强学习效果,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关注就业,及早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完善自身,储备内化只是能力,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

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伴随大学生毕业生逐年增长的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焦点问题而显得日益突出,工科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之一,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影响着整个就业市场。本文从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和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工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在新时期下对就业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希望,同时也是在告诉广大的大学生要进一步的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毕业时才能“做得起”一份“高质量”的工作。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必须紧紧跟上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步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出能够切实满足社会需要的、结构合理的“人才产品”。本文根据工科院系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科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着力探讨当前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以及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成功就业时,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从而体现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相对竞争优势。大学校园作为我国的主要人才储备库,担负着指导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任务,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就选择了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工科作为我国大学的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其所培养的学生更注重技术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以知识和技术改变生活,实践动手能力强,习惯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较强,创业愿望强烈,工科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满足工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较的差异点应该更详细的说明)

(工科大学生的竞争优势结束后,对其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也应加以阐述)

二、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机械、电子、电气、建筑等工科专业的人才需求排名保持在前几位,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最好插入近年就业数据图,以数据事实说话)

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呈逐年递增趋势,可一方面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仍然表示就业并不容易,一份满意的工作要面临很多竞争;而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却苦于招不到符合企业要求的职员。有数据显示,50%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距在加大。

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 用人单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科院系在适应市场经济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能力与改革创新的能力不够造成的。很多工科院系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存在滞后和雷同现象;不能面向工程实际,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制约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工科毕业生应当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工程师的素质与能力。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人格融为一体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综合素质, 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基础学科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等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领导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身心素质等人格特征。所以,工科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下争取主动,取得成功。

三、工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毕业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不能摆正位置看待就业问题。(未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急于一次到位,可能错过宝贵的就业机会)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有偏见,歧视暂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中,有无工作经验是一项硬性指标,直接阻断了毕业生的求职路)

(三)学校培养计划还存在缺陷,重理论轻实践仍是主要问题。(为何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会让用人单位有一种实践能力差,不能快速融入工作的感觉?)

四、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人才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高校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准确定位, 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要,解决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供需错位”问题,应把专业前景的评估与预测作为重点,自觉地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确定招生人数、定位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范围与层次,关系学生就业定位问题。围绕就业导向、提升大学生创新力、竞争力,学校应从本专业、本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培养实用型的一专多能人才;专业教学要以应用性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工科院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竞赛或就业模拟实践,搭建学生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加强和改进实践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践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工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得到社会承认、检验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对于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主体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实践作风,形成初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创新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生产企业中的实习活动在逐渐削弱,原因很多(列举2到3种原因,如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但究其根本,终归还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明显的效益,甚至有时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不仅是使用人才,更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社会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减少税收、提供便利条件等一系列的优惠手段,激发企业为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作贡献的主观能动性。以企业为依托,寻求与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较高的中型企业联姻,针对本地、行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扎实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创立一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潜力”,企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内外结合、校企互动”的合作模式。企业不仅可以获得部分税收优惠,也可以通过实习考察选拔所需人才;对学生来讲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为将来求职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学校也减轻了实践教学的压力。

(四)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就业应计长久……)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立足于指导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全过程.工科院校应尽快推行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同时,学校应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方式,增加和扩充就业指导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加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全面客观地思考职业发展问题,克服就业目标短期性和就业取向功利性,使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时能够更加理性。

四、结语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呈逐年增多趋势,各地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最难就业季”。而另一方面,许多公司企业又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头痛不已。

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要丰富毕业生的知识构架和实践能力。还要正确引导,让大学毕业生从思想上树立起积极、正确的就业理念。以政府相关单位、学校等为纽带,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充分发挥顾问和参谋的职能作用,为工科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遇,以达到使之就业后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Power bYOZOSOFT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ysy/9228.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2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