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小学作文教学需培养学生个性和灵性

【摘 要】教师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平平淡淡、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学生甚至离开了范文引路就没有办法写了,完全没有体现个性。作文就是让学生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出自己亲历的事,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写出真实、有创意的文章,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学生个性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与积累。最终才能够自己写作,写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个性 动机 悟性 灵性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表现形式。作文写什么?怎么写?个人觉得,作文就是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在写作中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推陈出新,善于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怎样才能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文字训练,夯实个性化作文的基石

个性化的文字训练就是通过夯实语言基础、丰富语言样式、强化语言的敏感等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感。夯实语言基础,主要借助于学生大量的阅读和背诵。丰富语言样式,是建立在大量背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古诗词有其内在的高容量、独到的句法和令我们人拍案叫绝的遣词造句,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进行改写训练。在改写中学生能写出超过自己平时文字的高质量的文字,这样既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对好文章、好语言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强化语言的敏感,主要是对词句段篇的仔细斟酌、品读,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握语言丰富的内涵、准确的语意、精妙的运用,以提高、增强语感。通过语感分析,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最终增强语感的自觉性。

二、引发写作动机,我手才能写我心

如何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进而善于写作,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生活中,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并不缺少素材、题材,而是缺少了创造性地选材的能力,这包括选材视角的独特性和剪“材”的巧妙性。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那便是选材的个性化了。

三、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悟性

一篇文章成功与否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如何构思,我觉得关键在于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多角度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思维,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来。

四、感悟生活的真谛,唤起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灵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属于生活。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还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形成自己的作文的活水源头。文学意义上的观察并非要人傻里傻气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用心悟生活实际是一种善于用情感意识去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这样的感悟并非难为,一是让眼与心沟通,入目即入心,入心即升华;二是捕捉信号,即物心与我心撞击的火花。这样,你会悟出一份惊喜、一份生活的底蕴、一份成功的真谛。许多学生的眼睛也许很明亮,写作能力也许很强,但他的心是迟钝的、懒惰的,就是说他们不会感悟,不知怎样感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从斑斓的生活中主动搜索作文信息的能力。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坚信,遵循先“厚积”而后“薄发”的古训,持之以恒勤练笔必定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同时,我也深信,只要我们能给学生一块肥沃的土地植根,一片自由的天空翱翔,他们就一定能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描绘出繁花似锦的画卷。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uowen/4410.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