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文】小练笔成就大作文

在我们语文教师平时批改作文的时候,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写的东西怎么越来越没有灵性?因为从学生的作文卷、作文本中,常常能让我们惊讶地发现:以《我爱XX》为例,在最后几乎每篇可见这么一句“我爱我的XX”;写秋游的文章,结尾往往又是一句众口一词的“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同时有几篇学生习作雷同出现;三言两语、张冠李戴的不乏其人……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深感头疼,所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篇幅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课堂小练笔恰好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把握读写结合的契机,巧妙地运用小练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根据篇章结构入手,激发学生的仿写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编者的精挑细选才编排上去的,是学生们阅读的典范。这些文章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和写作体裁都是值得学生去关注和体悟的。

1、写作结构的仿写

每篇课文的写作结构都不相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仿写训练,我们应紧紧抓住训练点展开练笔。我就以单元教材中写作结构相同的课文组成了一个单元主题。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中的《赵州桥》、《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文章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布局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写作结构来比较这几篇课文的共同点,总结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其特点是简单清楚,易于把握。学生一旦了解了这种结构特点就很容易掌握了。这时,我趁热打铁马上结合文中的段落结构,指导学生写春天的景色。先总写百花争艳的春天像一幅缤纷的图画,然后从火红的杜鹃花、雪白的樱花、妩媚的迎春花三方面加以分述,生动具体地说明春天的大自然几乎成了花的世界。可见,对各种结构形式进行仿写,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同时也体验到了练笔的快乐。

2、写作顺序的仿写

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等等。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而模仿着去写,使他们的作文也有章可循。如《摇花船》一课中介绍花船队伍时运用到了“前面……接着……最后……”这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将花船队伍的先后顺序介绍清楚了。在课堂上,我除了按照课后要求让他们用上这几个连接词造句外,还让学生用上其他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进行仿写。我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写作题材,例如:洗红领巾、洗碗、为父母洗脚,再引导他们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来说一说,在他们说的过程中,我还把重点的动词写在黑板上,帮助他们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课后,我又趁热打铁,布置大家从中选择一个内容写一篇小练笔,要求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文质量果然提高了:篇幅长了,内容也不像以往那样空洞了。

3、写作体裁的仿写

以单元教材中写作体裁相同的课文组成一个单元主题。例如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小溪流的歌》和《笋芽儿》两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赞美了活泼欢快的小溪流为奔向大海不怕艰辛,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和笋芽儿勇敢地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经过。我在教学时,结合课后的“说写双通道”,让学生模仿课文内容,以童话的形式写一写小溪流在奔流中还会遇到哪些朋友,它们会说些什么?小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还会看到或听到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二、根据遣词造句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遣词造句是习作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往往是作者巧妙遣词造句的结果。因而文本的读写结合点一般要选择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笔,尤其是学生可学习、借鉴、模仿、迁移的妙句佳段。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时候,要巧妙地把妙句佳段中的遣词造句方法渗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品析、领悟,而后迁移运用于写作之中。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习作也大有益处。

1、修辞手法的仿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美词佳句则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充满灵性的美词佳句,就会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章,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奇妙。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家乡的桥》第五自然段、《摇花船》第六自然段、《泼水节的怀念》第一自然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三~十自然段,分别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泼水节的怀念》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老人说,这是因为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可先让学生先反复品读句子,在得出初步感知后,简单介绍排比句句式: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让学生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后,再让学生用排比句先来介绍一种花。学生根据以前积累的,很快能从花的“颜色、姿态”,写出句子。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能否就花的三方面运用排比的句式来介绍,如“味道、颜色、姿态、用途”等进行仿写排比句练习。排比句结构整齐、气势雄浑,最便于细致地描绘景物和尽情地抒发感情。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2、抓关键词的仿写

《扬州茶馆》第二自然段对烫干丝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切、浇、滗、拨、倒、搁”,把整个烫干丝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透。然后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仿写句式。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利用这段文本的特点——准确运用动词,设计了来自于生活的小练笔——炒鸡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积累炒鸡蛋的每个步骤。在练笔时,让学生能把每个细化的动作运用准确的动词来描写,当然若能恰当巧妙地使用新鲜传神、富有情趣、形象生动的动词来描述,那文章的语言就能变得精妙生动,定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让学生领悟了课文内容,学会了修辞手法,掌握了言语运用的规律,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优美语言,达到了读与写的双赢。

三、调动学生的高涨情绪,抒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刘勰《文心雕龙》云:“情动而辞发。”教育家赞科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深刻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练笔的“温度”。

正所谓“情到浓时,不吐不快”,课堂小练笔应抓住情感点及时开笔,使读与写相得益彰。情感的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体验、澎湃的激情,才能激发表达的欲望,下笔如有神,一吐为快。

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燕子专列》,讲述了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冒着严寒,顶着大雪救护北飞中遇到困难的燕子,最后用列车将它们送往温暖的地方的感人故事。课文赞扬了人类自觉爱护和保护动物的行为,故事语言真挚,情节感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学得特别认真,他们被人们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感动了。学生的情感有所动时,正是动笔之时。我赶紧抓住这个时机,问:“孩子们,此时此刻,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坐’上了漂亮、舒适的专列,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有的说:“亲爱的贝蒂,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当时天那么冷,你的手都冻僵了,依然不忘救护我们。救命之恩,永生难忘。我们不会忘记你,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的。”有的说:“感谢善良的人们救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回来报答你们的。”还有的说:“亲爱的贝蒂,感谢你的勇敢,感谢你的善良,感谢你对我们做的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学生们的诉说情真意切,传递着对爱的感受。

在文本的动情处,让学生投入地写、动情地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片断中,学生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就是车厢里获救的小燕子。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的基本能力,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在交流时,他们不仅是在读自己所写的话语,还是在替燕子与瑞士的人民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可见,这样的课堂小练笔让“写”变成了学生流露真情的需求。

总之,课堂小练笔应立足于课堂,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uowen/418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