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论文】中日贸易现状浅析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关于中日贸易结构上存在的互补性、基本特点以及现存的一些问题的相应对策。据此对这三个方面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评析。同时依据当前的现有条件,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的可能,此举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互补性,经济贸易差距,贸易摩擦,中日关系

中国和日本两国是在亚太地区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两大经济体,同时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已成就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中国之后的的经济强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加强在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长久的战略意义。此项举措不仅能够给两国人民带来利好,也有助于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第一章:中日贸易现状

1.1:中日贸易早起发展历史

   中日贸易最早起步民间贸易,并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明显特点就是“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中日先后签订了四个属于民间性质的贸易协定,但是也正是由于受到了国家政治包括国内经济环境恶劣的影响,使得建国后的1952年中日贸易额仅达到了1550万美元,1958年更是由于受到了日本恶势力损毁中国国旗的“长崎国旗事件”恶劣影响,中日贸易一度中断往来。

  此后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民间贸易才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点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半官半民”。高碕达之助和廖承志于1962年签署了中国第一份贸易文件《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周总理也出席参加了这次的签字仪式。备忘录的签订极大的改进了中日贸易关系,并且首次开辟了中日之间半官半民接触交流的窗口。此后的几年中中日贸易也有了明显的增长,中日贸易额更是在1970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8。1亿美元,这个数值已经接近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13%。

1.2中日贸易近年贸易发展历程

  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发展后,中日贸易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开始达到了官民并举互通有无的阶段。受益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虽然此后由于受到了西方对我实行“制裁”的影响,使得中日贸易交流活动一度出现倒退的现象。但就在之后的一年7月日本率先宣布解除对我国的“制裁”,两国贸易往来也在这一时期急速扩大。

  真正迎来大规模发展与成熟阶段的时间是从1990年末开始的。从93年起中国最的大贸易伙伴就是日本国,并持续到了2003年,长达11年之久。直到到了04年之后,日本才开始退居到了欧盟、美国之后,成为了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但是中国依旧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在2007年开始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保持至今。  

第二章中日贸易的现存形式

2.1中日贸易的发展速度

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非常迅猛,尤其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方继续开展中日贸易合作关系,加大贸易发展模式,促进中日贸易进入了全新的快车道。,中日贸易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和道路,迎来了每五年一个大跨步良好势头。95年中日贸易额达五百亿美元,02年达一千亿美元, 06年达两千亿美元, 2011年达3000亿美元大关。双边贸易中日本外贸总额占的比重再逐年稳步上升,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则是在逐年下降。

2.2中日贸易的互补性

中日贸易存在着很大的互补作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仍旧处于起步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加快步伐追赶的过程。经济数目总体虽然可观,但是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包括社会发展的程度不相协调,存在差距。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都是以巨大数量的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的商品取得贸易额的增长。中国目前所缺乏的就是高新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以及高新产业。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的汽车数量如今已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却是少之又少。而日本虽然是个弹丸之地,国小地贫,但是其科技发展不容忽视。

日本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很好的满足我国国内的需求。借助于日本的技术,同时加强发展本国的技术。因此,就此而言,日本缺少资源,中国缺乏技术,所以贸易就有了很大的互补性。

第三章中日贸易摩擦

3.1中日经济贸易差距

中日经济贸易并不是平等的。在一定的程度上而言,中日经济发展,中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现如今,中国的工业初级制成品出口额不断上升。逐渐改变了以往直接资源出口的状况。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差距不仅体现在金额上,也具体体现在了贸易的产品上。

3.2中日贸易摩擦

中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贸易往来时期。日本近几年不断的实行各类政策,建立贸易壁垒,对中国的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等一系列手段。早在两千零一年的时候日本政府部门就高调宣布了将依据WTO组织有关规则和日本国内的关税率法,就针对中国的农产品实施一般紧急进口限制。其内容包括了从4月23日开始的200天以内,如果从中国进口的葱,菇,草席的数量分别不超过过去200天的平均进口量,就按照现行的税率征收税费,分别是大葱5383吨、鲜香菇8003吨和蔺草席7949吨。但超过部分最高将会征收高达266%的高关税。中国方面也就此问题曾多次与日本方面进行商谈,希望能够理性解决此次矛盾,表达反对日方的不公平和歧视性的做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日方断然拒绝了我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坚持错误决定。致使我外经贸部于6月18日宣布,决定也加征特别关税,其加征对象包括了: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三种产品;同年6月22日,中国政府决定对以上诉商品加征各100%的特别关税。

3.3中日贸易摩擦本质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观点。

一,中日双边贸易差额导致了双方分歧很大。就中方的统计数据来看,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只在20 世纪90年代末的7个年度当中出现过贸易顺差,其余的16年时间则全为贸易逆差。所以中国认为,长期对日本贸易逆差是一个长期的,且重要的问题。但是,日方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的是日本对华贸易长期保持着贸易逆差。

  二,日本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的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危机过后,日本经济并没有像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开始走回正轨。日本的经济的状态依旧疲软,在全亚洲都显得软弱,国内经济至今仍然不景气,失业状况依旧不被看好;国内的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却正在实行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及时的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大降低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借助独到地理位置,中方在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上,部分产品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三,日本频频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争也是由于中日关系的恶化。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出现摩擦,部分举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和邦交,同时日本政府也借口对中国实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四,历史遗留问题也是重要因素。日本在与中国早期的贸易往来中就已经开始设立贸易壁垒。日本在中国入世WTO后借助于《农业协议》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中国的农产品的就采取了针对措施。当时的中国只能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来应对。此后的时间里,日本又是多次的针对中国展开了反倾销,增加关税等手段措施。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采取的种种措施其最本质的原因与出发点是保护其现有的产业和相关利益,只是日本政府采用的是一种不公平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这将对贸易来往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3.4中日贸易解决手段

最常见的反制裁手段是同样发起调查或者同样设立贸易壁垒。

但是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也将采取通过申诉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坚决不容许不公平的手段对本国经济贸易造成的恶劣影响。

第四章中日贸易未来道路

4.1中日贸易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必须解决当下的问题。在贸易过程中也可以实行求同存异的方针策略。共同努力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在此刻已经走入了低谷。日方必须妥善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挽回中国的市场。抛开政治就经济而言,通过双边贸易实现互赢的局面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国家经济往往与政治相结合。

现在中日贸易的前景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唯有日方拿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才会解开中日贸易合作的新篇章。

4.2中日双方发展优势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裙带关系。斗则两败俱伤合则双赢。因此中日两国未来的趋势仍应该以共同发展为大前提。两国的文化有着较深的渊源。合作的难度远小于其他国家。

总结:日方合理正确的解决现有的政治矛盾。才能够获得中日贸易的再一次大合作。中日贸易已经有了基础,现在最大的绊脚石就是政治因素,中国保持自己的原则与态度,日方不承认错误并妥协。极有可能损害甚至摧毁两国的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阮蔚WTO 加盟に直面する中国の農産物貿易 【M】东京:日中経協ジャーナル2000 年 6 月

[2]唐宇.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与根源[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rgx/891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