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论文】中俄文化差异

摘要:中俄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不同内涵的文化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两国的文化和语言、思维方式、世俗程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在金钱崇拜和权威政治等方面的类似。分析中俄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从中寻求共同的发展与多方面的契机,从而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差异 中俄

中国与俄罗斯在地理上是相互毗邻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理优势、文化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了解中俄两国文化的异同,加强经济合作,有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巩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中俄两国人们在思维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权衡利弊。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和一些细节问题。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一个总体原则。

  中俄双方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冲突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重“义”还是重“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应“重义轻利”。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中国人仍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生意成功的关键。中国人总是先交朋友,这叫作“感情投资”,期待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地的关系。商业谈判中,中国人希望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讨论和解决问题,有时会舍小利而顾大局。而俄罗斯的文化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人言利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各种商业活动“唯利是图”。人们在交易活动以商业“契约”为准,法律意识非常强,缺少中国人很看重的人情味。俄罗斯人认为,生意是生意,人情归人情,他们也不会从一开始就作长期合作的打算。

二、礼貌用语的比较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到别人称赞时,中国人大都先自贬一番,习惯用“哪里,还差得远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类的谦词做答。俄罗斯人对于这样的言语行为会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三、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比较中俄两国文化就不得不比较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文化细腻讲究和博大精深,但它也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彰显着俄罗斯的魅力。

俄罗斯与中国都是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民饮食习惯也就不同。在俄罗斯,罗斯托夫人来说如果煮鱼汤不加西红柿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而对于伏尔加河一带的居民则认为不加西红柿的鱼汤才是美味,乌拉尔人和西伯利亚人用稠李点心待客,而库尔斯克人却闻所未闻。而我们中国却是发展成了传统的“八大菜系”: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川菜味型多样,以辛辣为主,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清淡,将就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苏菜刀工精细、咸甜适中,讲就造型,闽菜讲究火候,注重调汤,鲁菜清香味纯。在烹饪技巧上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煎、炸、烤、炒,好冷菜,制作粗糙。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它以极强烈的趣味性。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在饮食观念上,俄罗斯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中国人的饮食则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份,多从“色、香、味、形、器”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四、俄罗斯人与中国人不仅鼻子大小、肤色深浅不同,习惯手势、心理心态也相异。

  他们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2”,不是“8”,数“一二三四五”,是从紧握的拳头上由拇指到小指一个个伸出,咱们是一个个指头往回弯。

  在俄文中,“中国礼仪”是“繁文缛节”的同义词。俄罗斯待人接物,坦诚而礼貌,热情而不过分。社交场合遇生人,从不“久仰久仰”,一句“认识你很高兴”,自然得体;接受礼物时,要当场欣赏赞美,衷心感谢,从不推拒。

  俄罗斯尊重女士、来宾和长者,但决不“唯上”,谁要是大会发言时先来一句“各位领导”,准被认为“有病”。进门、入电梯、上菜、倒酒,女士、客人、长者优先,不会“首长您请”。宴请时一定为来宾、为女士祝酒,为女士干杯时男士还要全体起立。俄罗斯人把家宴,而不是高档餐厅,作为最隆重的待客场合,席间,你无须客气,爱吃的菜请主人拨,爱喝的酒求主人倒。俄罗斯人不会假斯文,老友到我家做客,吃得盘底朝天,说明我的菜做得好,他吃得尽兴。

  俄罗斯人在亲人间也往往“谢”字不离口,男士要为女士,包括为妻子或成年女儿开关汽车门;他们的辈分观念不强,有个年纪与我相近的俄国老友,他的外孙女对他以小名相称,对我则称叔叔。

  俄罗斯人直爽诚实,容易反目,也容易和解;容易相信人,对不熟悉的人,一概先认定对方是诚实人,待之以诚,只有通过交往发现此人爱撒谎,才对他失去信任。他们富有幽默感,往往一句玩笑就化解了人间关系的紧张气氛,亲朋相聚,笑话不绝。俄罗斯人不好奇但爱管“闲事”。那里少有两人相骂万人围观,也难遇孜孜不倦地打听隐私的邻居。

俄罗斯人有不少独特习惯,如果你说最近已很长时间没生病,他们一定让你用指关节在桌子等木制品上“笃笃笃”连敲三下,头向左扭,往肩后“呸呸呸”连吐三口;隔着门槛不能握手,否则好友也会反目;倒酒倒茶,不能翻腕朝外倒,否则喝了准得病……他们喜欢奇数(当然,“13”除外),特别喜欢“7”。 

中俄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都要面临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文化差异,本着―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的原则,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敌视对立的态度,尽力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心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王救文:《多语种外语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

  [2]戴桂菊:《俄语学习》,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2005年。

  [3]周力:《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4]王淑杰:《语言学习中的中俄文化差异》,《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3月。

  [5]《俄罗斯语言国情辞典》,北京现代出版社2000年版。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rgx/666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6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