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人性的考量羊脂球和玉墨民族反抗的不同命运

摘要:严歌苓何莫泊桑以充满杀戮和血腥的战争作为背景,深入风尘女子的内心世界挖掘人性的深沉,揭示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本文探讨了《金陵十三钗》和《羊脂球》在人物形象,背景设定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也对其因民族文化心理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两位女性不同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羊脂球》;可比性;差异性;原因
《金陵十三钗》和《羊脂球》塑造了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探寻了战争中处于残酷境地的各类人物的深层人性,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背景设置等方面有许多可比性,然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性,男女作家的不同视角却展现出两位女主人公在这场残酷的人性考量中的不同命运。
一、 可比性
(一)妓女形象
自古以来,妓女这个游走于繁华与苍凉间的边缘的人群总是饱受作家们的青睐,她们看似羸弱的身躯却在两位作家的笔下展现出欢歌浪语背后令人发栗的心灵世界。玉墨和羊脂球就是风尘女子中的传奇,纵使面对世人的唾弃,在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她们依旧心怀赤诚之心,善的本性最终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复活,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最后的民族尊严。
(二)战争背景
人的理性只有被置于瞬间毁灭的境地时,才被生存本能瞬间撕裂。相似的民族遭遇,使严歌苓和莫泊桑,在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审视中, 思考比胜负更为深刻的问题。这种以战争为背景, 又超越战争本身正义与非正义性的探讨,在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中均有体现。战火仅仅是作为展示人性的背景,但它却给作品人物的性格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三)民族大义
两位作家强烈的爱国热忱也闪现在其笔下的人物形象中,他们即使在烽火硝烟中也能迸发出万丈爱国豪情。秦淮江畔的这群倔强异常的女子,在战争魔兽的面前挺身而出, 以女性特有的婉转与刚毅救赎了教堂里纯洁的唱诗班女孩。她们最终叩响了人性深处向美向善的门环, 也隐喻了人性对于文明的最终皈依。而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也深深地懂得“每一个人多少都代表着祖国”①。当普鲁士军官向她提出过夜的无耻要求时, 她始终保持庄严的态度和不屈的决心,为了捍卫法兰西民族的尊严,她冒着生命危险,义正言辞地回拒。这一切都表现出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
二、自身反抗的不同命运
(一)替罪羊和救世主
在小说《羊脂球》中,众人的集体迫害使她成为了最后的牺牲品。他们在被扣留时,无视羊脂球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被逼迫的境地,竟参与到这场迫害中,成为普鲁士人的集体帮凶。他们把羊脂球假仁假义地推到这个普鲁士人的怀中,她的被迫自我牺牲则成为了换取大家平安的筹码。我们能够看出,众人是集体暴力的操控者, 牺牲作为替罪羊的羊脂球才是维护机身利益的最佳途径。
与羊脂球不同的是,虽然玉墨等人是严歌苓笔下秦淮河畔纸醉金迷的玩世者,但却在山河破碎之际,地火般地放射出她们的内心火热的爱国情。在存亡之际,是这些“下贱”的窑姐们用自己替代纯洁的女学生。她们在遭受侮辱和生命危险的时候也不忘抗争:“一根发卡可以赚他一只眼珠子”②。就是这群被世人耻笑的边缘人,却在民族危难之际,舍生取义,为保全国家的幼苗,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忍辱负重和自我升华
在弥漫着冷漠、自私、虚伪的车厢中, 羊脂球承受着多重精神折磨,众人试图通过对羊脂球尖酸的言语攻击来抚慰空虚的心灵,当羊脂球义正辞严拒绝普鲁士军官无耻要求时, 他们对羊脂球威逼利诱,“您的拒绝将会给全体旅伴带来不幸”③。虽然羊脂球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捍卫了法兰西民族的尊严,但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虚伪、卑劣无疑是刺向羊脂球受伤心灵的利刃,她只得屈服于全局利益,忍辱负重,最终牺牲了自己,却终不为众人认同和歌颂。
在《金陵十三钗》的开端,玉墨等人只是一群混身于流金泻玉的红尘之中,为世俗唾弃的秦淮妓女。她们以放荡颓败的行为举止, 以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 来嘲弄道貌岸然的世俗权威, 而其内心对于尊严的向往,却在烽火燎原的战争中的苏醒并升华。正如小说中神父阿多纳多所述:“在13个窑姐挺身而出的那一刹那, 我想见了这群女子内心所经历过的跋涉的足音。从反抗世俗到救赎俗世, 她们的内心经历了一个由抗拒到怜悯、由沉睡到最终被激醒的转变过程”④。十三钗的挺身而出, 仿佛成了仲春的一声惊蛰, 将读者昏昏沉睡的感动与震撼从心灵深处驱赶而出, 这些下层女子们对于生存或者灭亡的选择,唤起了我们重新思考人性的勇气。
三、差异性的原因
(一)作者的创作角度不同
严歌苓作为旅美女性作者,无疑是一个骨子里的女性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她以女性的视角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经常有一种包容和宽广:即便遭受过世间种种伤害和侮辱,却在山河沦陷之时,依然不忘报恩与救赎,这就是作者一直以来所张扬和表现的一种只属于女性的博大与坚毅的生命力量。在作品《金陵十三钗》中,严歌苓就以女性主义的角度细腻地描写了在江山覆巢,生灵涂炭的中国大地,一群英勇果敢的青楼女子救赎娇弱生命的慷慨义举,以及她们生死边缘的人性归宿。
相比于严歌苓女性视角的描写,莫泊桑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抛开了对女性内心的细腻描写,偏重于对整个社会的直接嘲讽。正如他的《羊脂球》,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妓女羊脂球的内心世界,而是利用比较的方式,以小见大的手法,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意味深长的思想。他把底层中职业最卑贱的妓女作为描写对象并加以赞美,通过这个最不起眼、最遭人耻笑和唾骂的妓女把法国各阶层所谓的“爱国表演”做了一次辛辣、痛快淋漓的嘲讽和批判。
(二)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集体主义的奉献与个人主义的自私
社会环境对人物形象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而作家们笔下的人物刻画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隐射,更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渗透。两部作品中的神父、女学生、妓女们、旅客们,等众多的小说形象都是各个阶层活灵活现的典型,他们在小说中所有行为,情感都和他们的民族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这也是造成两部作品思想内容巨大差异的根源。
地理环境的差别使中西方在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基础上,形成“天人合一”与“人物分立”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要求个性独立,尊重自身的权益的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主导价值观,因而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之时,西方人大多会想法设法维护其个人利益。正如小说里法国资产阶级的各个代表们,他们看似上流社会的高贵人,表面上口口声声做尽“爱国表演”,却在普鲁士士兵面前极尽奴颜媚骨。当他们不得不在普鲁士军士的余威下苟且偷生时,便毫不犹豫地把羊脂球拱手献给侵略者。为了一己之安,他们把国仇家恨,同胞生死统统置之度外。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忠”“孝”等传统美德,血脉相承家族观念认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李宗桂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特别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义务和责任。《金陵十三钗》中的人物形象则是集体主义的代表,无论是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圆滑世故的阿多那多神父,还是一帮出身“低贱”的青楼女子,无疑不倾尽所有换得女学生们活命之机,集体主义在此便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 结语
战争,是撕毁人性面具的始作俑者,在战争面前,人性或丑恶或光辉的一面会一览无遗。严歌苓和莫泊桑都试图把自己对女性的关照、对生命的理解、乃至对人性的思考引渡到永恒之境。在他们的小说中,社会下层百姓在血与火的战争面前所迸发出的人性魅力得到了深刻展示。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创作目的,创作角度等方面有所相似,却又各有千秋,这主要源于其民族文化和心理上的差异。认真探索和研究这两部名著的异同,对于我们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批判地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zhexue/2182.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