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总分和干预后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实验组UCDAI总分为(3.06 1.58)分,对照组为(3.45 2.17)分,两组UCDA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28/36),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炎症性肠病患者能显著提升患者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 临床疗效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属于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临床上病程缓慢,迁延不愈,预后较差。炎症性肠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我国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分别为1.4/10万及11.6/10万。炎症性肠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能力、人生观、情感、生理及功能状态等。因此,建立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意义重大。我院通过互联网建立公共QQ群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搭建医患交流沟通平台,在固定的时间以网络互动模式为患者答疑解惑,丰富患者的护理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结合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42 1.38)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18 1.06)年,克罗恩病11例,溃疡性结肠炎2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7.34 1.5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02 1.15)年,克罗恩病13例,溃疡性结肠炎2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对象病变类型为左半结肠19例,乙状结肠18例,全结肠5例,直肠30例。入选标准包括自愿参与本研究、无其它精神疾病、既往未接受过炎症性肠病健康教育及有正常沟通能力等,排除伴有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肠梗阻及结肠造瘘等并发症。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其中讲座形式的健康教育每月开展3次,每次时长为60min,安排专门人员为患者进行细心讲解,发放卡片形式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就疾病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用药原则、饮食搭配及心理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向患者进行广泛宣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要求患者加入炎症性肠病患者QQ群,通过网络互动方式反映有无脓血、黏液及大便次数等情况,每周开展2次网络互动健康教育,时间分别为周一19:00-21:00及周五19:00-21:00,持续开展2个月,安排负责人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集中以qq消息形式为患者解答,对多次提及的问题进行反复健康教育,加强患者认识。
1.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患者生存质量测评及临床疗效评价,其中生存质量测评方法为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进行测评, 该问卷为用于测定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特异量表,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a系数为0.7430-0.8763,分半信度为0.9029,即具有很好的效度及信度。量表包括32个半定量及定性问题,可测定炎症性肠病患者5个全身症状问题,10个肠道症状问题,5个社会能力问题,12个情感能力问题,每个问题的选项的标度点为7个,其中1分表示十分严重,7分表示正常,总分为32-224分,患者生存质量随分值的升高而升高。测评采用言语交谈方式进行,如实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及病发程度采用UC疾病活动指数(UCDAI)进行评估,该评估表包括便血计分(0-3分)、评估病情计分(0-3分) 、腹泻计分((0-3分)及黏膜表现计分(0-3分),当UCDAI分值下降大于3分时记为临床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及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接受干预后实验组UCDAI总分为(3.06 1.58)分,对照组为(3.45 2.17)分,两组UCDA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77.78%(28/36),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四肢乏力及便血等症状,症状反复发作及频繁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使患者身体及心理遭受双重负担,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另外,由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常担心自身疾病而产生恐惧、焦虑及厌烦等消极情绪,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患者逐渐疏远亲戚朋友,减少社交范围,缩小交际圈,进而阻碍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多处于抑郁及焦虑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肠道症状,降低疼痛阈值,进而从生理方面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体对社会交往、精神及身体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程度,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低则是上述多因素的结果。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知识宣传提升护理质量,但其存在时间、地点及形式等方面的限制,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则能有效避免上述缺点,该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增强医患沟通,使患者从倾听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主动与医生及其他患者交流,主动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通过网络询问医生,促进的解决疑难的时效性。
本研究将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旨在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价值,所得结果为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炎症性肠病患者能显著提升患者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降低UCDAI总分,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综上所述,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通过便捷的网络平台提高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丰富患者健康知识,进而提升生存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yx/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