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议渐进性教学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是逐步发展,教师要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推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本文在分析目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渐进性的音乐教学手法,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渐进性原则;小学音乐;先易后难;有效教学

著名学者李炳亭曾经提出,第三代课改的三个主要标志是:第一是无限放大自学,即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是去教师主导化,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控制;第三是去形式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技术必须基于学情或者学习现场的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应注重这方面的落实,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并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长远的发展。

一、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纵观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已普遍得到了推广并在教学教研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落实,许多小学音乐教学都逐渐引入了新课标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流程等进行了深入改革,逐渐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但受固有的理念和经验限制,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忽视基础教学的渐进性

音乐教学的目标除了把音乐的感觉、乐理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外,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步奏,其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对音乐有一定科学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学习音乐。教学教研的深化改革背景下,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如何有效地教,但仍然存在误区,如忽视了基础教学。一方面,没有体会到基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比如说在学生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上,在学生的发生练习上等等角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没有落实音乐基础教学的渐进性,没有由易入难地逐步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部分教师以枯燥晦涩的乐理知识引入到课堂中,不仅教学效率低,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教学的低效。忽视基础性教学的渐进性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误区,违背了教学的循序性原则,不利于学生音乐的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二)忽视了自主学习的渐进性

尽管近年来新课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得到推进和落实,大部分教师优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并引入多媒体技术,拓展应用各类图文声像资源,使得音乐教学越发生动有趣。但仍停留在“教”上面,缺少对“学”的教研、教学实践。这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的课堂,而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学到音乐知识;二是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能力的渐进性,部分教师全程教学,没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没有留下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模仿和自主学习,也没有培养其音乐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培养,不利于其长远的音乐学习。

二、渐进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建议

循序渐进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工作或学习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为此教师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就应重视其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并通过抓住学生兴趣喜好、分清教学层次等逐步落实音乐教学,使他们逐渐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落实渐进性原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行:

(一)强化音乐基础教学

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首先要提升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度,即将一些基础性的声乐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稳固的乐理知识和声乐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其他方面的教学,进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更好的扩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视度,引导学生认识基础教学对以后音乐学习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真正的受到重视,展现出音乐教学的独特性。

例如,在第一课《问声好》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发声基础练习。发声练习对学生来说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前提。为此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引导学生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由于发声练习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此,教师应把发声练习由易到难分为几种类型,主要包括连音练习、顿音练习、母音练习、力度控制练习和带词练习等。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特点,,注意课堂观察,结合小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选择的、渐进性的练习。这个过程应该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例如,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先以易唱的母音如lu、yu等作为引入,让学生们先进行简单的连音练习,感受一下自己的音高情况。接着,教师可逐步加入一些难度稍高的母音,如mi、yao等。并逐步引入到顿音练习之中,于不知不觉中逐步加宽学生所练习的音域,提高弹性和力度的感知和练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深化发声练习,加入ma、la等母音并逐渐加入带词练习,循序渐进地引导血红色呢个进行咬字与吐字的练习,提高音乐基础能力。

(二)增强抓味,切合特点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抓好,根据学生活动的情绪以及教学的内异,话时适当地设置一些悬念,以此使学生带着问题有兴致地分析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乐理、简谱和舞蹈等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先以趣味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第八课《小拜年》的时候,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新年节日图片,并在《小拜年》的伴奏音乐下让学生们讲述自己最近一年的拜年小故事,营造课堂音乐情景。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拜年”这一故事背景,开展小组比赛,教师有节奏地敲一敲,如“咚 咚呛 咚咚呛 咚咚呛呛 咚咚呛”、“咚咚呛 咚咚咚咚呛 咚 咚 呛”等,让小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节奏加以模仿,逼真度最高的即为胜利组。通过这种有趣的比赛互动,教师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对《小拜年》这一音乐故事背景的认识,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音乐体会,培养其故事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促进小组合作、意见分享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分清层次,面向个体

课堂提问还应当密切地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要给予不同的学生与之相应的提问难度,要个而地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坡度恰当,难易话度,要注意层次性,使学生均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要对话合的任务加以选择且完成。例如在学习《小狗圆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示舞曲的图片,让音乐能力较低的学生探讨肖邦的音乐佳话,了解该圆舞曲的创作背景;让能力中等的学生试唱其音调节奏,为教师打拍子;而音乐领悟能力高的学生则可以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唱出简谱,为大家作即场表演。又如在《小红帽》的课前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把教学步奏分层,首先是比较简单的乐理基础知识教学,接着是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舞蹈动作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身体协调能力等,引导他们跳一些难度相对高一点的动作,以学生能力层次的划分逐步把舞蹈教学推向高层次,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结语:

教师要想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走出误区,就应结合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循序渐进地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除了逐步完善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能力,引入生动故事环节,并实现音乐学习任务分层,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巩固知识,逐步提升能力,形成音乐学习能力,促进其长远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燕.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音乐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2] 李月霞.漫谈音乐欣赏的循序渐进[J].陕西教育.2011(12).

[3] 薛楠楠.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J].数字化用户.2013(22).

[4]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一些体会

[期刊论文]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2年8期张燕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yjy/567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