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课中的诗歌教学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门重要的基础课。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各科教材都有相应的修改和调整,语文教材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这体现在所选篇目上,按年代分,古代作品与现当代作品各占一半;按文体分,诗歌又占据古代作品中的一半(现当代诗歌较少,古典诗歌居多),小学、中学的语文教材如此,各类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亦如此,所以,诗歌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进行诗歌教学也当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如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来进行诗歌教学。

引发学生联想,增强想象力,加深审美体验

联想和想象属于心理过程。联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相关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在诗歌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这是一首期言绝句,若不是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同时,及时引发学生的联想,此诗如此短小,对于学生来说必定是在机械的记忆,会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应使学生尽其想象只能事,充分联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千方百计,终于战胜吴国而凯旋的欢腾情景——“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然后再想像一片荒芜的土地,杂草丛生,只有鹧鸪鸟无聊地飞来飞去,发出悲凉的叫声——“只今惟有鹧鸪飞”,这正是当年越往繁花似锦的宫殿所在。学生只有通过这种想象,才能深刻体会到繁华与衰败的今昔对比,理解诗人的用意在于借古论今,从而加深对诗的印象,提高鉴赏力。

  联想与想象需要教师在讲授诗歌的过程中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它需要教师运用得体的语言,巧妙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说,如果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情境或者影视作品、绘画等一些比较直观、具体的物象时,很容易生发某些联想,也会很轻松地接受他们。但文学作品是由抽象的文字符号组成的,尤其是诗歌这种文字高度凝炼集中的文学体裁,缺乏直观性,他的艺术魅力不容易被学生感知到。所以,诗歌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室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搜集一些与所学诗作有关的电视诗歌、配乐诗朗诵、美术作品等的光盘、磁带、照片之类的资料,这样

  

就会使叙生从视听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诗意,体会到诗的艺术魅力。但不是我们要讲授的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许还要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况一味地抛给学生大量的直观物象,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我们还要使学生自主地开动脑筋,这里,略介绍一种引发联想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一语来自西方心理学,简单地解释,就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维感情。这种思维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这吻的份量很轻,范围很少,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诗歌中也比比皆是,如借景抒情,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就是典型的例子。若要使学生充分深入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思和创造的意境,就必须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事物,且是学生接触过的或能感知到的。教师在讲授诗歌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需要学生用心感悟的形容词时,若配之以具体的物象,则表达效果会更好。如说“凄迷、萧索”,则说“落花式的凄迷,秋叶般的萧索”;形容行文有气势,语言有妙处,则可说“具长江大词之势,富蜻蜓点水之妙”,若只说“文章非常有气势,语言用得也极巧妙”就会显得平淡寡味,不容易使学生感知到为何有气势,妙在哪里,所以,我们要想使讲授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注意语词的积累,语言的锤炼。

  教师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施展其想象力,可使学生在大量的物象中自然感悟到抽象的思想感情,从而在学诗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可见,诗歌教学也是一种美育。

  二、扩大信息量,结合多方面的相关知识,解读作品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貌概况。”诗歌教学不只是在教会学生能够背诵诗歌,明白某篇诗的含义,欣赏诗歌的艺术性,还要使学生清楚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风格和内容的诗,或为什么时隔几年,同出一人之手的两篇作品会显得如此迥异,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综合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作者经历、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知识来解读作品。

  以李白为例,他为何体现出放情万里、潇洒飘逸的风度,并且这也是他的主体诗风,这些不是什么人能够学来的。李白能散尽千金,因为他家资巨富;能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

  

不留行”(《侠客行》),是因为他“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喜结侠士;他被召入长安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他在朝中受到排挤时,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每一篇诗作,无不与他的性格特征、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如高适,众所周知,他是以写边塞诗著称的,但如果他不是处在边塞这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之中,又如何能真实地写出边塞的战争之苦——“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更听不到战士们的呼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尤歌舞”。可见,地理环境的因素对作家的创作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又由于我们分析了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所以得出了“魏晋风度”、“盛唐气象”。

  综合多方面的信息,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去解读作品,这其中包含着方法论。用在教学中,一方面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加深其印象;另一方面也教会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见,教师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去讲授诗歌是十分必要的。

  三、注意作家、作品的风格总结

  学习离不开总结、提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清醒地认识理解所学过的知识。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综合所学过的诗,挖掘其中的语言、感情等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各作家的诗风,使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提高。如李贺的诗,“老鱼跳波瘦蛟舞”,“荒沟古水光如刀”,“忆君清泪如铅水”,这些诗句,无不体现着李贺诗的独特风格,即在语言上,多出现“老、死、瘦、枯、冷”等词汇;在情感上,则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形成凄、幽、冷、艳的独特诗风。

  教学中,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增强其连贯性,使学生达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也是符合分析到综合这一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的。

  当然,深入细致地归纳分析作家作品需要更进一步地探究、钻研,这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行,这一方法只是教师讲授诗歌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我们在“管中窥豹”的同时,要切忌以偏概全,致使某一作家留给学生以凝滞、刻板的印象,这不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也会减弱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学生不但要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忧国忧民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还要知道杜甫也有疏狂的一面,“儒术于

  

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醉时歌》)不但要了解陶渊明平时平淡自然的诗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还要知道陶渊明也有“金刚怒目”之作,如《咏荆轲》。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更要教导学生应该全面地看待事物。

  四、熟读至背诵、朗诵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的同时,还要注重和背诵、朗诵相结合。

  曾经有许多人反对让学生背诵课文,认为这是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甚或是封建教育的残余,使学生不能灵活的掌握知识,束缚了思想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任何事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之语固然过分强调了朗诵、背诵的作用,但我们也决不能否认它对学生鉴赏文学艺术,增强审美体验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暂且不谈背诵其它文体的名家名作将会怎样,就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来说,促使学生背诵、朗诵的环节是学习诗歌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于诗歌本身具有音乐性的美感。

  诗歌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与音乐密不可分。从诗经、楚辞,到乐府乃至词的产生,都体现着这一点。音乐是要用声音表达的,而背诵、朗诵正是在传达出诗的音乐美,形式与内容又是互为表里的,音乐的形式美也便是在表现诗歌的思想内容。学生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会自然感受到那由平仄的交错而带来的或和润或顿挫;由韵脚的变换而体现出情感的沉郁或快乐,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所以,教师不但不能忽视诗歌教学的背诵、朗诵环节,而且要高度重视,采取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方法来促使学生背诵、朗诵,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朗诵比赛等活动。

  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重视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诗歌教学中,同样离不开这一话题,而且还结合得相当紧密。

  可以说,诗歌大多是由于文人忧愤、抑郁而作。放纵无羁的李白一向被看作潇洒飘逸,却也“举杯消愁愁更愁”,豪放词派的苏轼、辛弃疾也都是“人生如梦”,“可怜白发生”,而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语却极为少见,归隐田园,悲观

  

厌世,及时行乐的思想处处体现。文人由于对理想的一往情深与现实的扑朔迷离之感而造就出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却要进行批判地继承,对于当代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许多学生还都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诗歌中流露出的一些消极思想很可能影响到学生,学生可能将这些消极思想同家庭、学校、社会等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结合起来,产生颓废的情绪,这样便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无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一面讲授诗歌艺术型的同时,一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确立目标、坚定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进思想素质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教师必须正确地把握住思想教育的方向。

  诗歌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进行诗歌教学是十分值得我们探索的一项课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分析、总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wjxlw/7968.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