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
1.1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辉煌文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积淀,一直被世人不断的总结、提炼,其中的精髓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学习探究的瑰宝。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神话,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观、重社会轻个体与重人伦轻人欲的道德思想等,其思想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远古神话。中国神话反映的独特思想体现了我国初民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生命观等,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发展。神话被誉为“人类文明最早的一缕绮艳无比的曙光”,是原始先民质朴思想的诚实表现,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思想的精神源头。
神话故事情节浪漫独特、神祇形象鲜明生动,反映了人们对宇宙、人生、自然的解释,广泛地描绘了自然现象、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的神话,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上古时期的神话,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时至今日已变成一种文化的积淀。神话虽然是幻想的产物,但却是原始时期初民生活和社会环境的真实反映。因此,神话中描绘了原始先民的生活状况,给先民提供了一种文化生活价值和精神信仰。丰富的神话包罗了道德规训,体现着文化传承,闪耀着民族光芒,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国外的华德福教育把神话纳入教育内容,认为人类身心发展的精神意蕴可以从神话中追溯,接触神话对人类身心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神话有使人再度连结于世界、重拾生命的精神意义。因此,神话教学成为其独有的教学活动,其主张适时地接触神话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和传说中伟大人物故事等,都是神化和圣化的最佳材料,可以进行图像化和用比喻的语言给孩子讲述,给孩子创造生活中的形象。
1.2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
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正确引导的过程,而学生时期的一些简单认知和了解对日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形成有重要意义。首先,神话丰富的展现了原始先民的世界观,通过口传教育后代,在不断地传承中发展完善。这也开启了人类不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神话中的世界观教育为人们后来科学认识客观世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不论是死生转化还是死而复苏都体现了原始先民超越死亡的生死观,他们对死亡的解释有着一个同一性,那就是将死亡还原到生命的再现。死生转化或是死而复苏都透出一个相同的哲理,那就是死而复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不已。原始先民这种循环往复的生死观正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命永恒性的持久渴望与内在企盼,也对我们今天的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再次,我国的古代神话教育后代形成一种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价值观和信念,促进那些共有的价值观的养成,例如神话中表现出来的这些谦虚礼让、不妒不争、关心他人等良好道德品质,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1.3 想象力的培养
神话是原始先民丰富想象力的智慧结晶,是原始先民的神话思维对周围世界万物的认识和理解的产物,既是他们的文学也是他们的科学。神话中的夸张和奇思幻想深深吸引着学生,迎合了人们想象、好奇的心理。因此,从一定层面上讲,神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神话故事情节独特浪漫、情节结构离奇怪异、神话形象生动鲜明,这些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神话故事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神话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先民生活情境、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及对各种神灵、万物的夸张想象,这些内容不但生动有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儿童的世界与我们成人不同,有其特殊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尊重他们那个世界。他们相信猫话狗话,相信鸟言兽语,神话的世界与他们的精神世界接近。因此,有学者认为儿童对于神话的需求便是儿童的天性。《山海经》《淮南子》《博物志》等上千年前的经典之作,在当代人心里,仍然有吸引力:九头的鸟,一脚的牛,人面蛇身、狮身等等荒唐怪异的现象,又是如此让人愉悦。神话为学生提供了精神食粮,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得到了快乐。整个身心在幻想中得到激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成长。神话故事中生动的形象、直观的丰富描绘,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神话是初民原始思维的产物,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童年时期生活的反映。它是初民对自然万事万物孩童般的原始理解,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最初阶段。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最早的思维模式阶段是神话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反映了一种早期思维方式,也是人类智力发展过程的起点。原始的神话思维和人类的精神世界十分契合,神话思维与原始思维具有相通性。这使得原始文化对人们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成为我们研究神话的教育功能的基石。也就是说,神话对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就是因为神话思维与人类思维具有相通性。
1.4 道德观教育
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的功能。神话中对那些具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操、纯洁品性的道德典范的描述,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宝贵的道德行为告诉学生,给他们树立了行为规范等价值标准。学生通过这些神话会获得无意识的教育,这种无意识教育会指导他们的行为,当遇到类似情景时,能够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并对他们以后的道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且神话这种特殊的题材和形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认可。神话故事中正面的英雄形象往往会成为他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向其发展。因此,我国古代神话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综上所诉,神话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道德观教育,使得神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价值。
小学神话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教材中,神话故事占据了一定的篇目,在平常的教学中,神话往往被披上浓重的神秘色彩,缺少对神话教育意蕴的深刻、全面的发掘。老师们往往局限于故事情节,就事论事,不敢跳出文本看文本,课堂上常常是程式化地让学生或表演或复述,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活,思想没有得到提升,文本的教学价值远没有得到开发。
许多语文教师在神话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住神话类文章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中只突出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映在小学语文神话阅读教学中则是把神话课上成知识课、小说课和故事课等。比如: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把神话类文章教学重点放在最常见的冷冰冰的知识的单纯记忆上,使学生丧失了进一步探索神话的兴趣,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神话,在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地追寻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只引导学生追问盘古的斧子从何而来,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对神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也有一些教师注重神话的故事情节,以学生复述出所学的神话故事,殊不知神话的故事情节最初几乎是没有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被文学化,其故事情节才丰富起来。
很多教师根本没有神话是民族文化这种意识,更不了解其文化魅力,从而忽略了神话带给学生的各种乐趣,失去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而且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形象为主,想象力也以模仿为主,道德感和正义感开始萌芽而辨别是非的能力又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高年级学生在各方面比低年级都有所进步,所以针对不同年龄儿童教学方式也应不同。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神话文本的解读一样,而且没有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更没有利用这种文本模式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道德熏陶。这些都会使得原本很富有活力和乐趣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
在昔阳支教的半年中,我带了五年级的语文,苏教版课程有《嫦娥奔月》的一课,学生们看到课本插图的时候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我讲解了这个故事,并且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嫦娥的朴实善良和勇敢机智以及她为民造福的情感,并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着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3.神话教学方法策略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神话类文本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种必然,它是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意义的一种教材题材。这类文本往往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带给其乐趣,更能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东西。因此,上好神话类课文对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神话类文本引起足够的重视。
神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学作品形式,其瑰丽的想象、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和永恒的精神让我们为之赞叹,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神话类文本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种必然,它是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意义的一种教材题材。
当前很多语文老师对神话类题材的理解有误区,认为神话是一种虚无幻想的东西,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针对这种老师,就要从观念上改变看法,积极去了解神话的魅力、感受神话的魅力。神话本身就是一种幻想式的产物,充满着奇思妙想。教师要充分挖掘神话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其神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作为语文课文的神话一般都是选择的一个神话人物的故事,而对神话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也是学习神话类课文重要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析和了解那些形象高大的神话人物不仅能从知识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更能从情感上思想上体会到文本传达的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从神话类课文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并找一些相关的喜闻乐见、学生能够接受的相关材料补充,让学生得到更多感悟。
3.1 寓教于乐,让学生喜爱神话
在讲解神话时,学生们从故事中感受到神话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浪漫、那么的美好亲切,怪诞的事物、离奇的情节使学生在神话的世界里流连忘返:《盘古开天辟地》中,盘古的两只眼睛分别变成了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与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毛发变成了花草树木,《女娲造人》中女娲抟黄土造人,把小人分为男女,让男人与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自然界的一切被我们的古人创作成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尽管这种创作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但是它却包含着生活的真实,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创造出的美比现实美更高;尽管它并非是有意识的艺术创作,但它体现了人类要求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因此才推动着人类的原始社会不断发展,使社会不断的进步。
配合神话教学,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可以让每个学生查阅一个或若干个神话故事,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来源、背景、主题,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探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交流新的观点,激发创新精神,学生不仅丰富了文化知识,积累了文学底蕴,开阔了眼界,让学生喜爱神话,更重要的是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真正的达到寓教于乐,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特点。
3.2 学习神话中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肩负着知识的传授和素质培养的双重责任。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综合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神话教学中不仅要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同时要学习民族文化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2.1 道德素养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今天的市场经济的观念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普遍出现了实用观、享乐观、利己观,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思想活跃的阶段,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丢掉道德观念,一切从实用出发。所以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势在必行。
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为了使他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丰富多彩和人类生活幸福安定,他们不停的工作、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又如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十日并出,后羿射日;洪水泛滥,鲧禹治水,他们与大自然竞胜的不屈斗志,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具有的开拓创新精神,无不表现了远古人类在潜意识中,认识到了人的坚强意志、人的力量无穷,具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所以才不懈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学生通过对神话的欣赏,愉悦了精神,同时还乐于接受道德教育。
3.2.2 人文素养
让学生置身于民族文化之中,领悟神话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启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如在小学课本中分别选用了两篇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属于创世神话,创世神话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二是解释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使学生在学习神话的过程中,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地大物博——天地分开后,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他的身子有九万里长;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同时配合课后阅读明白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
3.2.3 创造素养
在神话教学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外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神话的资料,借助这个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神话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的产生有自己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神话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神话与哲学、神话与自然、神话与宗教、神话与语言、神话与心理学、神话与历史、神话与文学等等。如神话与哲学,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水与火、光明与黑暗,表现出人类最早探索宇宙奥秘、探索自然规律;又如神话与自然,人类从日出日落的更替、春夏秋冬的变化客观现象,想象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神话,因为远古人类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思想意识处于蒙昧状态,无法解释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才解释出自然界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结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和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就产生了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这样一来,不仅仅积累了知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3.2.4 艺术素养
人类的生产活动创造出的美,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神话故事及用其改编的影视剧及戏曲,从音乐、美术、雕塑、服饰、舞蹈、表演等方面,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识美丑、明是非、辨真假、懂得高雅与低俗、善良与罪恶,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感情,懂得正义必胜,人民必胜。从神话的形象中,学生看到了美的化身,欣赏了美的品质,理解了美的含义。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神话故事中包含着自然美、人性美、科学美、艺术美,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欣赏美、用智慧去创造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充满了神秘奇幻的内容,它是人类经过丰富想象形成的。这就反映了原始人类的最初思维形式是通过浪漫的幻想来表现,这一形象思维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保留了他们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原始理解和思考。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神话在文学作品中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但神话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当然我们对神话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当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随着社会的进步,当赋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避免学生走进神话迷信的误区。
3.3 把握文本,凸显文本核心价值
文本是我们理解世界的物质外壳,神话类文本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远古的窗,只有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才能和先民情感共融,也只有走进文本才能体悟先民独特感受,这样文本才能由静态变为动态,才能由远古走到我们内心,把握文本就是要疏通文意、感悟意境、品悟心灵,疏通文意在于将文本与人、事、物联系起来,在于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义,在于了解故事的整体脉络,感悟意境在于将文本转换成鲜明的画面,让物象在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依托自己的经验和阅读构筑不一样的时空,品悟心灵在于文本的表象探知人物的心灵,搜寻文本带来的震撼瞬间,与古代先民进行和谐共振。这也是凸显文本核心价值所在,每一篇文本都有他们的核心价值,比如《女娲补天》可以从构思之美、形象之美、历史文化价值几方面入手,《盘古开天地》就是要抓住盘古的奉献和创造精神。
3.4展开对话 激活学生主体思维
对话的本质是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展开对话,这就要求课堂是宽松的、民主的,那种不注重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不能称作对话,在教师话语霸权的课堂时空学生的心灵得不到休憩,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作者展开的沟通,对话可以唤醒学生的激情、灵动的思想、高尚的志趣,尤其在进行神话类文本教学中更需要对话,首先神话类文本故事年代久远,不易为今人所体悟,面对学生产生的疑问,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其次,学生对神话的认知可能出现偏颇或失误,需要教师的帮助;再有,就是学生需要发表、交流自己的好奇和感受,在教学中要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会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增强他们的主体体验感受。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围绕“火”设计了这样几个有意义的问题,1、从没有见过火的你,此时得到了火,你最想用它来干什么?2、看着人们艳如桃花的灿烂笑脸,看着人间富有生气的袅袅炊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呢?3、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他会想什么?4、没有火,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普罗米修斯又会想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注重了学生主体感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更具人文性,能够激活学生的深层思维,使学生更能体会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
3.5 围绕故事,释放学生阅读激情
故事对于小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讲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神话类文本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活动。如:在进行《盘古开天地》教学时,可以依据文章脉络,列出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复述,给学生提供讲故事的空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信、清楚地表达。编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认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建自己的人物命运,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女娲补天》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有很多话想对女娲说,我想对女娲说,你们也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是吗?来,拿起你的笔,创编你心中的女娲神话。可以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写话这样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热情。演故事,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及简单的道具诠释文本内容,如:在表演《精卫填海》时,学生用嘴和铅笔作为石块,用一件件蓝外套当大海,石块不断地向大海砸去,他们在活动体会到了大海的辽阔和精卫的弱小的强大反差,感受到了精卫的顽强毅力。这样的表演虽然不那么成熟,但对于体会文本的内涵,释放他们的学习热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wjxlw/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