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幼儿的生活需要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幼儿园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游戏给幼儿提供了身体运动、情绪情感、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它不仅构成了幼儿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幼儿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本文从游戏的意义入手,并通过游戏的特点透视出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作为幼儿教师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利用游戏,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比如我在公开课《果儿多多》教学中,开头时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宝箱宝箱宝儿多,请到我的宝箱里摸一摸,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被我的神秘的“宝箱”吸引了,都想知道宝箱有什么宝贝。我利用游戏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帮朋友找家”、“我是谁”、“匹对”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效果非常好。
使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同样适用于其它活动。比如在我设计执教的“5的序数”一课,采用“森林里开运动会请小朋友去当裁判”的形式,把幼儿带到游戏情境中去,既然是“裁判”,必然要对小动物各项比赛的名次做出判断,这样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并理解了序数的概念,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非常好。同样的,不管在哪门学科中,只要能恰当地使用游戏的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小班的教学,更离不开游戏,因为中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差,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有游戏,才能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二、利用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语言交往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正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幼儿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交流,通过角色间的对话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妈妈的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做饭”,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礼貌的、适当的语言交往,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区域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大发挥。
我们开展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合作,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在“儿童医院”里:你当了外科医生我就当内科医生吧,你来当病人,我当药剂师吧……就这样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也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一位“化妆师”正在为他的顾客打扮,围巾一会儿扎脖子上扣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会儿扎在腰上作腰带、一会儿披在头上作新娘的头纱,积极动脑筋想把他的顾客打扮的最美。就这样常常在操作中、交往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中我们通过“买”、“卖”自然的引导幼儿主动的去学习对10以内加减法的正确运算,学习兑换钱币、找赎等,巩固对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同时也使幼儿认识了人民币,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学习社会交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程》中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工作者”“消费者”这两种主要角色。幼儿通过“工作”(扮演医生、经理、清洁工、客车司机、售货员等)获得“工资”,有了“钱”才能去“消费”。游戏中工作者只有认真工作才能拿到工资,假如不好好工作,擅离岗位,经理就要扣工资。通过这样的游戏规则逐渐培养了幼儿爱劳动、做事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
比如:在玩“乘汽车”的游戏中,一开始我有意不强调“乘汽车”的游戏规则,结果幼儿玩游戏时,蜂拥而上,游戏无法继续进行,只得停下来。这时,我乘机让幼儿讨论,游戏为什么会停下来?怎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见解:因为没有排队,没有秩序,所以游戏才能做不下去,只有排好队,有秩序地玩,才能玩的开心。这样,秩序的要领自然而然地就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了。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人们乘公共汽车时不排队,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幼儿有的说:“大家挤来挤去,谁也上不去”。有的说:“会上得很慢。”还有的说:“会挤伤人”。利用经验迁移,使幼儿了解到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通过游戏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上下“汽车”,也进一步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成行为方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秩序。
五、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在玩游戏“转动的陀螺”游戏时,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发现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得快,有的陀螺转的慢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的成功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所以,我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用橡皮捏棒棒糖、小刺猬、各种水果等;让他们用火柴盒粘叠家具、组合音响、大桥;让他们用各种废纸盒制作机器人,建楼房。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与拼搭也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体验创造的欢乐。
总之,游戏既让幼儿在幼儿园心情高兴和愉快,又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获得自信、满足,能为幼儿奠定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幼儿是快乐的,才有可能主动学习,从而获得发展。我们要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ouer/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