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

近年来,早期阅读问题正逐渐成为国内幼儿教育的关注焦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通过阅读来学习是人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只有让幼儿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为孩子日后进入学校、步出社会时锻炼优秀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幼儿不及时养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其入学后就有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阅读方法,导致出现学习困难。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只是以孩子认得了多少字为标准,更多的应该是在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喜爱与兴趣,培养孩子基本的阅读能力,帮助孩子逐渐形成通过阅读来学习、来感知世界的习惯和能力。只有把握住这个方向性问题,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真正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激发幼儿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建立于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的一个发展过程,枯燥而抽象的文字并不是幼儿的喜好。但幼儿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因此应该通过具象的感知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在日常的阅读能力培养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相应地准备大量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图文结合、色彩鲜艳、具体形象的阅读材料,并可以用生动的造型摆放在幼儿的周围,让幼儿自主地生发出翻阅材料的愿望,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感知、体验和探索。同时,为了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还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兴趣。

二、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创设阅读场所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自然就越快。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场所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与客体环境的良性互动中更好地接受书面语言。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幼儿教材和阅读材料,或者活动主题,适当地对阅读活动场所进行布置,使幼儿更加容易地把周围环境、日常生活与阅读内容对应结合起来,例如将日常生活中的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通过具象的环境和图画内容来接受书面语言,通过不断将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另一方面,刚刚接触阅读的幼儿,一般只能认读非常少量的文字,虽然有图画内容,但是对文字的陌生,会给幼儿养成良好的图文结合阅读的习惯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在幼儿通过感知来认识汉字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幼儿就可以很自然的注意到文章中熟悉的汉字和单词。比如可以在阅读场所中的桌椅等物件上贴上对应的文字,这样幼儿在阅读中读到这些文字时就可以很自然地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进行对应联想。

(二)建立互动氛围

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并不只是一个好的阅读场所就可以了,这些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物质条件。要让幼儿对阅读生发强烈兴趣,能够无障碍地进行“与书对话”,“人”才是最关键的条件,师生、同伴互动才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氛围,才有可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自由地融入到阅读的乐趣中去。

首先是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一方面,幼儿在刚开始学习阅读时,更多的是被图片吸引,但缺乏对具体内容的感知,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制造悬念,引导幼儿不断挖掘和发现图文的具体内容。例如在阅读图书故事时,可以把一些重点问题抛给孩子,引起幼儿进一步对内容进行发现的兴趣。例如《三颗星星》的故事,首先提问:“你们看见过星星吗?见过红、黄、绿不同颜色星星吗?”孩子可能会说:“我见过,我见过。”这时再问:“可马路上的车怎么会听星星的指挥呢?”幼儿一听,马上会被这个悬念吸引,促使他们积极地阅读,以寻求答案。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是非常发散的,每提出一个问题,幼儿的回答会多个可能的答案,而更多的时候,这些答案并不是教师期望的那个。这个时候,对幼儿回答进行鼓励、赞赏并适当引导,不仅是保护幼儿的阅读兴趣,也是在保护幼儿的想象能力。如果简单地对他们的回答断定“是”或者“不是”,或者把他们的回答鉴定为“好”或者“不好”,会极大地误导幼儿的思考动机,幼儿在日后的互动中可能更多地会顾虑自己的答案是不是老师所希望的答案,而不是去思考所可能的答案。

其次是良好的同伴互动氛围。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互动具有完全不一样的形式和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是以一个管理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同伴之间则具有地位平等、交往方式自由的特点。同伴间的交流可以让幼儿在对阅读内容、环境互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后,更好地理解行为的意义,并通过与同伴互动的结果来反思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同龄人因生活环境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幼儿间的经验共享。为了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互动氛围,一方面,要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可以制定一个可行的、宽松的、愉悦的阅读活动规则:几个小朋友可以共同看一本书,允许轻声地讨论;看到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书,一定要要推荐给好朋友。这样幼儿就有了以书为载体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除了阅读时可以交流以外,活动间隙时我们也鼓励幼儿交谈,谈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好玩的动画故事等等。

三、培养基本阅读能力

(一)培养基本阅读技能

教会幼儿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首先是要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其次是要学习按从左往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此过程中,幼儿亲身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的,故事是要一幅一幅有序的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二)培养理解能力

基本的理解能力是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必需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通过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形象、动作,与文字或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理解人物的行为。同时要引导幼儿学会把前后图画、文字串联起来,对人物、动物的行为进行连贯联想,理解前后画面、文字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培养思考能力

由于幼儿还不可能是流畅的阅读者,因此对于图文内容只能达到基本理解的程度,要获取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还需要幼儿学会思考和想象。首先,在幼儿看完一个故事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行为进行种种思考,对阅读内容进行回忆反思,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预测思考能力,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故事后,要引导幼儿在听到或者看到类似的内容时,对人物的下一步行为、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基本的推测,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去,日后幼儿在各类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必备的技能。再次,要培养幼儿通过质疑和假设进行思考的能力。在看到一个人物形象、听到一个人物行为,要引导幼儿养成提出“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做?”“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等等问题的习惯。同时,质疑是与假设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提出“为什么”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换一个情景,故事里的人物会是如何表现的,故事又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些联想,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发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比较深入正确地理解阅读内容,也将对幼儿日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和运用产生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ouer/483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