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琵琶独奏曲<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厚元先生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琵琶曲,这首乐曲是作者在阅读千古绝唱《琵琶行》时有感而发所创作的,全曲由引子、两个主题和结尾组成,乐曲抚今忆昔作了丰富的遐想与发挥,摆脱了一般叙事性手法,为演奏者提供了较大的“思”、“想”空间。吴厚元先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一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相交融,正如自居易与琵琶女的邂逅一般,与诗人共同发出对命运的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可以说是跨越了时空的心灵交汇,在缅怀白居易的伟大情怀的同时,又不免对自己的遭遇而感慨,于是借着脍炙人口的诗歌用音乐抒发出一个作曲家的人生观.。
关键词:遐想,交融,邂逅,交汇,缅怀
正文:引子是以自由的吟诵性的曲调开始的,节奏自由,诗意性强,犹如唐代大曲的散序,时紧时松,时强时弱,时快时慢,如入云雾,慢慢地浔阳江头的景致渐渐清晰起来。一开始弱起,音色偏暗,第2、第7小节的节奏紧凑,与前后小节相比,散序的特点尽显无疑。装饰音带有一丝秋意,滑奏不需太实,泛音也不要太亮,右手三指轮和左手滑音的配合所产生的效果,是吴厚元先生借用了古琴所特有的厚重感来表达此曲的古韵,就好比琵琶女在向世人诉说着心中的怨恨,感叹自己成为天涯沦落人的悲哀,所有的乐句强弱交换,虚实交替,强调“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环境感觉,立即把听众带入诗的意境。舒缓的旋律中,仿佛看到一群舞女在轻舞水袖,仙仙而来。把听着与弹着的落寞与对生活的无奈演绎的淋漓尽致!
引子部分有两项特别突出的特点:1,在第二拍或后半拍或十六分音符的第二、第四音上,右手用“分”或“挑”相邻的两条弦或从左边线上由大二度或小二度“绰”向同度音的奏法,2,速度较自由,或随乐句而作慢起渐快、或快起渐慢等演奏。同时,作者在乐谱上标注有“吟诵地”、“抒情的慢中板”、“较自由地”、“迸发地”、“流动地”、“沉吟地”、“激情、果断地”等文字,这会使演奏者得到很好的启示。
乐曲在速度上变化也较多,散板、2∕4、3∕4、1∕4等交替出现。
第一个主题,进入了慢中板的抒情段,这段音乐充满了内在激情,舞蹈性的旋律与引子形成鲜明对比,犹如大曲之入拍,曲调委婉而优美,好似琵琶女在回忆过去在长安做歌女时的沧桑岁月,宫廷中盛大的乐舞场面,令人不胜感慨。演奏要有文曲的韵味与功力,以表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举”,婀娜的舞姿中不无带上几分宫怨春思的伤感之情。采用自由拍以及慢起渐快、渐强再到最后转为原速犹如歌女在饮酒后以畅快的弹曲把自己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又似白居易在诉说着自己平身的不得志,仕途的坎坷,有心以雪国耻精忠报国,却不曾想到会被变为江州司马。接着,旋律向上移高四度予以发挥,即产生了移调的感觉,给音乐增添不少活力。这时,插入了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乐段,大幅度的推挽音,犹如宫女的哭泣声,哀怨而悲切。乐曲进入展开性阶级后,旋律时而流动、时而沉吟、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和缓幽细、时而快、时而慢,音区高低对比,运用了摭、分、扫、滚、轮、推挽等多种手法加以演绎,使人心潮起伏、欲述无语、欲罢不能。
第二个主题,进入快板段,此段的情绪果断、激情,犹如大曲之入破,繁音促节,以表现“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就好比歌女在说起自己少年时欢乐之事的喜悦之心。用有力的扫轮和密集的前十六分音符除了得了肯定、稳重的效果外,欢快的舞姿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紧接着,两小节一组的对比句,更是突出了这段的特质,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的痕迹。这段乐曲具有一定的爆发力和张力,吴厚元先生以有力的扫轮、快速弹挑等手法,将情绪推向最高潮,使人深感意犹未尽、荡气回肠!
之后,乐曲突然变慢,是一段节奏较自由的,进入了慢板,重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明显的速度变化,用长轮表现的乐段。四弦的空弦演奏,音乐较为沉重,富有内涵,演奏幅度、力度和层次变化及内在的激情贯穿整段,充分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与悲愤。三连音的挑奏,给人一种空谷回声之感。乐曲在经过了激奋、宣泄之后的散叙,沉吟中以弱奏结束全曲。
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之所以为作品取名为“诉”,意在突出它的抒情性及其强度。“诉”不同于“说”,它是一种强烈感情的倾吐,无论对于诗人、诗中人物还是对于作曲家都不例外,他们都在诉说着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愤与感慨,而作为音乐,它剔除了文字的叙事成份,这种倾诉就更为纯粹直接了。其次,在主题发展与乐段之间的衔接方面,作曲家用了一些看起来是游离的后缀和前引,是想有意地打破正常的连贯性和古板的创作模式,试图表现旧时代女性欲说还羞、欲言又止、闭月羞花的特有心态。从而使得这部篇幅比较长大,段落较多的作品,在表达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重复和松散,作曲家希望对整篇诗的描述成分少一些,“感慨”和“思想”则多一些。它的深沉、它的细腻、它的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它的完备的技术要求以及它的“铁骑突出”般的激情爆发和“幽咽流泉”般的低吟浅唱,均为演奏者提供了极大的二度创作空间和想想空间。真可谓大家之手笔也。
最重要的是,吴老师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选材精良,想法清晰,展颜得当,情绪变化多样,优雅的音乐形象,应用丰富的演奏技巧将音乐的表现内容和效果作为起点,对整首曲子做了仔细的安排和设计。尽管大型的音乐结构、旋律优雅醇厚,丰富的节奏变化,但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拼图,繁杂困难的感觉,未经修饰﹑洒脱大方,恰到好处,其艺术魅力真正是琵琶曲创作中的杰作。
英文翻译:Pipa solo < v > is a famous composer in our country, the central music college professor Mr Wu Houyuan according to the tang dynasty poet bai juyi of < pipa > creation of a famous PiPaQu for material, this piece of music is the author in the reading song is like the creation of “pipa”, the whole song is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 two themes and end, music touched today have ever made a rich imagination and play, from the general narrative technique, provides players with larger “think”, “want to” space. Wu Houyuan their emotions and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great poet of blends, as as easy to encounter with the pipa female general, together with the poet heaved a sigh of fate: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with reduced, why should meet had met”. This can be said to be the present across time and space, at the same time of honor as easy and great feelings, and not for what had happened to her and sigh with emotion, so by popular poetry with music expresses out a composer’s outlook on life.
参考文献:
专业委员会 《中国琵琶考级曲集》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曹月 《琵琶的演奏与教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寄红 谈《琵琶行》的音乐描写技术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庄永平 琵琶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刘崇德 乐府歌诗古乐谱百首 河北大学出版社
吴钊、刘东升 中国音乐史略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上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