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律动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

“律动”是指音乐进行中的游戏、歌舞表演等内容,律动艺术性 较强,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音乐课中,因地 制宜的运用律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美好意境中,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充分的动起来,从传统的、被动的听课座位上“解放”出来,是还原一个生动活 泼的音乐课堂,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的有效途径。

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它有利于学 生体验以及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提高个 人修养。律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的体验音乐中的节奏、 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够牢固掌握 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的音乐能力。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使我意识到,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一、 律动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

上课铃声刚刚响过,学生从下课的欢娱、打闹、嬉戏中回到班级 坐好,注意力不能立刻集中,仍然意犹未尽。此时,如果教师把嗓门提高大声喊:“安静!”或是用教鞭敲黑板,收效都是比较甚微的。所以说,课前组织是一件难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播放一些律动音乐,带领学生做些简单的律动,可以迅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起到回顾旧知识的作用,这枰的课前律动活动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感受音乐的快乐。所以,一个简单的课前律动,可 以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课堂中来。

二、 律动在节奏练习方面的促进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乐的生命。律动正是强调学生结合已有的 .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游戏等方式训练音乐 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理解、表现音乐。因此,教学 过程中,律动与节奏教学是相互辉映,也是互为影响的,低年级学生 对于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为三拍的知识点是不太容易掌握的,这 时,可以让学生做脚步律动,踮脚尖快速横向走动表现八分音符,或 一脚大步向前迈一步,后脚跟上,表现三拍子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 的节奏感。尤其是四三拍的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极难掌握, 是很难的难点,又无法拍手演唱。如歌曲《布谷》和《洋娃娃弹琴》, 很多学生学唱时很费力,我加入了律动练习,用优美的律动来表现四 三拍节奏,再让学生演唱歌词,边做律动边演唱,学生顿时有了浓厚 的兴趣,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许多好的创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律动对于低年级学习歌词的辅助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上课时,注意力还不能 够坚持长期集中,尤其是很难做到拿着书本,眼睛一直看着歌词演唱。 他们常常是盯着老师,老师走到哪里,他们的眼睛就会看向哪里,尽 管书中歌曲的歌词孩子们都认识,但是真正跟老师演唱时,眼睛却并 不看歌词,常常是干张嘴,出不来正确的歌词,为此,即使老师怎样劝哄、鼓励或严格要求,都很难改变这一现状,因为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性。在连续教了几届一年级新生后,我摸索出了一个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用律动来表现歌词。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爱模仿、爱表现是他们的天性,跟音乐或 节奏做出有规律的简单模仿动作是律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选择他们曰 常生活中形象的动作来表演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能给他们很好的体验 和感受。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 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的背诵歌曲,首先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好不容易 记住了,没两天就忘了,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 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

如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歌词朗朗上口,加上动作的话,几 遍学生就记住了,第一句让学生模仿国旗在空中飘荡的样子,第二句 “金星金星照大地”用双手做闪烁状模仿星星等,很简单易学,跟歌词贴合,学生不需要看书,只需要做动作就可以把歌词唱出来了,再举一个例子,如《小青蛙找家》,前奏和第一句歌词部分比较轻快、明了,可用扭胯、左右晃头来表现,中间的“跳跳,呱呱”用踩脚和 拍手来表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表现心里的喜悦,让学 生原地转一圈,半蹲,最后一句“呱”让学生模仿小青蛙跳跃状向 上跳起,同时伸手向上,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这个设计,边唱边跳, 十分的开心,这首歌曲的教学就算是成功了。这样,孩子在边唱边跳 中马上掌握了这首歌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而歌曲《小毛驴爬山坡》则可以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唱边做。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记忆很深刻, 老师演唱其中一句,学生就可以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学习过程中加 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王动地学习 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律动教学时为音乐审美活动而服务的。体 态律动是通过“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在因素,很适合低年级学生。

四、律动对于高年级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之美的重要作用

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课本歌曲风格的特点,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律动来表现歌曲的歌词了。到了三年级以上,歌曲逐渐有难度,歌词也更有深度了,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歌曲创作背景以及歌曲含义,这种体会,通过教师的单纯讲解往往不能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而如果加入一些简单的身体律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在欣赏音乐时,常常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来摇晃身体,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我会带领学生随音乐节奏做一些简单的、易学的手臂、手指、腰部、 头部以及臀部、脚的律动,在律动中培养学生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比如在教授一些蒙古族音乐的歌曲时,蒙古族歌曲的韵律强、节奏轻 快、有特色,所以,我设计了一些骑马、挥鞭,顶肩等简单易学的动 作,使学生在学习律动中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特色风格及草原人民粗矿、豪放的性格特征。再如一些欣赏课,单纯的欣赏音乐,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投入音乐中,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或是用手画出一些线条来表现乐曲。比如管弦乐欣赏《那不勒斯舞曲》,这首乐曲前半部分旋律 优美、明快,是用小号演奏的,中间逐渐加快速度,加入其它管乐, 后半部分力度和速度均加强,加入了打击乐,最后在强音中结束。我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去听乐曲里面分别用了什么乐器演奏,未免有些枯燥,六年级的孩子本身已经不像低年级的孩子那样愿意表现了。所以 我让同学们初听一遍乐曲,并没有介绍乐器,而是让他们凭第一印象 在纸上边听边用各种符号、线条来表现乐曲,尽情的发挥了学生们的 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听完一遍以后,把表现好一些的同学 们画的线条给孩子们展示,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然后,由我在黑板 上带着同学们一起来为乐曲画线条,大家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在空中 画,前半部分比较舒缓、优美,就用大波浪线来表现,起伏的像海面 一样,中间加快了速度,用比较密集的小波浪线来表现,后半部分的 强音就加强手中力度画竖线条,让学生如亲临其境般的感受到了乐曲 的不同变化,最后我再介绍哪部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完全能够 理解、明白各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了。通过这种“动”激发了学生对 音乐课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让每个人都有获 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到了成功 的愉悦,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参与。

五、律动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唱歌,不仅让学生嗓子 很累,而且学生也会觉得很枯燥,再好听的歌曲,反复的演唱,学生 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这样的教学单调又乏味,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但是在学唱过程中,如果教师加入一些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 的形象和节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形体律动把歌曲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动作设计可以多种多样,舒展大方,节奏明快。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和欣赏都是三拍子,虽然高年级学生对三 拍子的掌握要好于低年级,但是唱起三拍子歌曲,节奏依然不鲜明。学习歌曲《儿童圆舞曲》《开心的感觉真好》时,我让同学们两人一 组,用动作表现三拍子乐曲,强拍就迈一大步,两个弱拍就用脚尖踮两下,同时还加了转圈等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学生参与性非常高,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加入这些动作, 只是单纯的教唱,单纯的欣赏是不会有这个结果的。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好体态律动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还可 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使用律动辅助教学,通过律动表演和即兴 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与表现能力,使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

律动是音乐教学中智慧的行为,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 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不再让学生坐着不动的 上音乐课,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激发 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艺术火苗在每个学生心中燃起,让律动使音乐的课堂更精彩!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859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2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