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与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等火爆荧屏的音乐节目将一个本是专业音乐圈内才会讨论的音准修正问题吵到了媒体头条,于是众说纷纭,有人强调“真实的音乐才是好音乐”,也有人说“播出效果完美最重要”,讨论的不亦乐乎。本文借此话题展开论述,除了介绍修音的技术层面以外,还从音乐、美学、道德等角度阐述音准对于现场音乐演出的重要性。
关键词:修音、音准、音高修正、Live秀、Auto-tune
一、前言
在各种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谎言。在各种社交APP里你会看到无数用修图软件处理过的靓照,在各种晚会中表演着张嘴不出声的假唱,还有洗发水广告中那柔顺、乌黑飘逸的长发等等。但大众似乎对各种谎言的态度存在不平等之分,如今人们对于出现在杂志中的明星、模特照片早已坦然接受“一定会修图”的事实,但在音乐中,在听觉领域的音准修正现象,不被发现还好,一旦被识破,很容易被冠以某种道德的罪名而加以批判。
2012年7月13日由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Live秀《中国好声音》第一季首播,该节目版权购买于荷兰的《The Voice of Holland》,当年便以3.7%的平均收视率傲视群雄。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除了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外,节目中创新的盲选模式与精彩的导师评论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好声音”之前,国内从未出现过如此高规格的音乐节目,这样的高规格首先体现在节目的包装上:豪华的导师阵容、综合编制的乐队、大腕级的音乐总监和乐手以及一流的音响效果,当然还有那些选手们几乎“逆天”的音准。之所以称为“逆天”,只要有欣赏音乐或录音经验的人都心知肚明,以国内歌手的音乐素质、嗓音条件,从头到尾“One Take”唱一首四、五分钟的歌曲,没有一个音符不准是不可能的事情,看看“好声音”最后的总决赛直播便是最好的答案。
在节目盲选阶段能够达到如此出色的播出效果与该节目录播的形式有很大关系,在录制环节中,负责声音的部门可以把所有乐器、人声、伴唱甚至现场观众环境等等所有声音分轨录进软件里,据说每首歌曲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00多个音轨,待后期制作时再细致地修改,这些步骤其实与唱片的录音已然无异,不止主唱歌手的声音可以修饰,甚至乐手误弹的错音都可以被改正。所以当观众们在电视中以Live的形式观赏到了这么高水准的演出,不被吸引住才怪。
二、“音准”与“Live”的基本概念:
2-1“音准”
所谓音准,就是歌唱或乐器演奏时所发出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现代乐器的种类林林总总,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的要求,如钢琴、手风琴等,而有些乐器如人的歌声、小提琴、二胡等,都要在歌唱和演奏过程中,随时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问题。音准的判断依赖于演唱者和演奏者敏锐的听觉、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监听环境。
2-2“Live Show”
意指现场音乐会,由乐队现场伴奏、乐手现场演唱,强调的是“Live”,通常不会选择大的演出场馆进行,舞台与观众距离很近,所以情感的交流就更直接,也让表演者更有感染力。这样的表演形式可以更好的将观众带入音乐的氛围,但对于歌手与乐手来说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唱与演奏中的任何一点小瑕疵都会一览无遗。即便如此,国外很多有实力的歌手都举办过类似的Live Show,甚至某些摇滚乐队又概念出了一个新的“不插电现场”形式,之后的每一场“不插电”Show几乎都成为他们在整个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与事件之一。对于摇滚乐来说,“不插电”是与他们平时演出相反的形式,更有新鲜感也更能展示出摇滚乐另外一面的魅力。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好声音”并不是一个真正的“Live Show”,各种失误与不足都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被修掉了,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完美的Show。而所谓的这些瑕疵,其实也正是”Live“的迷人之处。所以,后来的《我是歌手》节目便吸取了这样的经验,“歌手”的后期制作依然非常精致,但一些录制时的失误,如歌手邓紫棋因返听音响的问题而中断演唱的片段也完整播出来,这样就更好的体现了“Live”的效果。
谁唱歌更好听,其实是无法比较的,但对歌手唱功的评判却有一些标准可循,如:音准、节奏、气息、音色、咬字与情感等,前几项的标准在业内有基本共识,但后两项的评价可能就因人而异了。很多人会把嗓音的天赋与唱功混为一谈,通常能飙高音与爆发力强的歌手,往往被认为唱功了得,这在“好声音”与“我是歌手”中已经得到了印证。但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去评判歌手的技术时,这类自然天赋并非重要的参考指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大多是唱片录音,而唱片录音并非一个歌手的真实水准,有些歌手在录音时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录出来的,而且后期还要经过录音师的精心修饰。这其中,“修音准”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序。
三、几种主流修音准技术
3-1、现场音高修正是这类技术应用的一个领域,很多软、硬件厂家都有相关的产品线,如TC-Helicon的VoiceLive Rack与自带“Auto-tune”技术的电子管话放ART Tune Pre,还有修音软件的鼻祖Antares公司的”Auto-Tune“的“Live”版等等。它们能够实现现场修音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对演唱歌曲调性的选择,来准确地实时校正音高。所以,有了这些强大的现场修音工具,只要歌手不是差的离谱,即便是直播的Live也可以做到如CD一般的音准。
3-2、录音音高修正,其实也就是”好声音“等节目使用的后期修音软件,这些软件的功能都很强大,主要有:市场占有率第一的Auto-Tune、Waves Tune、曾经获得技术格莱美奖的Celemony Melodyne及Cubase 7自带的Vari audiod等。图示化的修音界面与更细致、全面的参数可以把任何声音做的天衣无缝。但是,有经验的录音师一听就知道哪里修过,他们太熟悉修音软件的魔力,大家都在用,只不过彼此心照不宣。
“好声音”第二季出现了一场”修音风波“,原因是由于节目除总决赛外均非直播,不少网友质疑歌手的演唱在录影后用软件”美化“过,这其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为唱歌走音的歌手修正音准”。之后,一位名为”卢印“的网友在社交问答网站”知乎“上用两千字回答了”如何判断一首歌是否有修音?“的问题,再一次从技术角度说明,修复音准和节奏不但完全可能,甚至已经是业内常态。在近期纷繁的音乐节目中《我为歌狂》与《全能星战》是少有的承诺坚决不修音的节目,它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了”Live“的精髓,甚至龚琳娜的音乐制作人老罗在节目现场直指《中国好声音》与《我是歌手》的后期修音现象。
四、“修”与“不修”的纠结
世界上最早的录音作品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之后,大众对音乐的认知随着它的普及而一点点改变着。二十世纪初的音乐家们对录音技术的态度呈两极分化趋势,有像歌王卡鲁索这种录了近三百张唱片的,也有像钢琴大师施纳贝尔那样认为“录音是对音乐的亵渎”的。
其实,唱片与电影的情况很相似。既然人们能接受电影虚拟现实技术,又为什么要去向音乐唱片索求一种站不住脚的真实呢?这就回到了前面提到的“好声音”修音事件中讨论的关键点,它包含着两个角度:道德角度与美学角度。前者是关于“歌手有没有作弊”,后者是关于“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在“好声音”这样的节目里,道德不用深入地讨论,因为所有选手在后期制作阶段都同等享有了精细的修音技术,也就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了。
另外就是从美学角度上看,现场和录音,到底哪个才真实?哪个才是真正的音乐?卢印的这句话有一定代表性:“《我为歌狂》是少有的坚决不修音的音乐节目,原汁原味保留了现场感的生命力,这才是真正的Live!为业界良心鼓掌!”。
在提到如何辨别的效果时,他说”还是要靠多听真 Live 来锻炼”。的确,“真 Live”被视为音乐领域的最高境界,而录音制品则一直在努力靠拢,但却几乎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
“现场生命力”真实地存在于音乐之中。所谓的生命力,必然包含着对完美的礼赞和对失误的包容。缺陷是生命存在的必然状态,但是把“Live”奉为音乐最高境界的乐迷们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谓的“原汁原味”恰恰就是音乐家作为人类的情绪化及不确定性的外在体现。从这个层面上说,音乐家由于现场演出时的情绪变化以及对音乐进行的种种不可预测的修改,其实与“走音”并无本质的区别。录音技术的出现为我们赋予了对演奏中的失误进行修正的能力。如果一位优秀的单簧管乐手都不能容忍自己的乐器“不准”,我们为什么要容忍歌手的“走音”呢?说到底这是个人认识的问题,每个人对于音乐的认识都不同,体验和感受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既然大多数人热衷于欣赏这样的一场“完美”演出,而音乐家在现代录音技术的帮助下亦可以通过反复的录音来雕琢出心中那个最理想的版本,我们又何必非从技术层面去揭开已“修补”好的“伤疤”呢?
在我看来,“修”与“不修”都是各种音乐形态存在的必然。无论是古尔德把短短一段颤音重复录几十遍,还是走音的流行歌手用后期技术修音准,都不意味着人们在技术面前已经放弃了“真实”。如果一个录音师不能通过修音技术使作品达到足以乱真的效果,那只说明他的技术还有待磨练。说到底,修音技术和其它任何技术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最高的境界永远是让技术隐形”。
参考文献
《修音无罪》原载于北京《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作者 Lawrence Li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