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浅析李叔同对音乐的贡献

摘要:在我国音乐教育刚刚起步,对是否需要音乐教育尚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李叔同毅然选择了音乐和美术教育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是多才多艺的启蒙音乐家。

关键词:李叔同;音乐教育;学堂乐歌;贡献意义

李叔同的个人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李叔同与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学堂乐歌创作

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而且在出国学习时,音乐也不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叔同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乐歌创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较高水平,为我国后来新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作品有:一、爱国作品,如《我的国》《祖国歌》《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幽居》《早秋》《春游》《西湖》《送别》。三是哲理歌曲:《落花》《悲秋》《晚钟》《月》等。学堂乐歌创作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李叔同的乐歌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歌词优雅深刻、词曲结合贴切、结构严密清晰、和声丰富谐和、易于学习传唱,达到艺术歌曲的水准。因此,他的乐歌作品不仅在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有着广泛影响,而且对后世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叔同与近代音乐教育。

李叔同的人格魅力及对音乐做的贡献

一、重视人格教育

李叔同“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传统人格教育思想在近代的新阐释;是将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同近代我国启蒙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是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

学习。”并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 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所谓的“好人”,按照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他在教学中,“从不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他从不威胁学生,而学生见他自生威敬;从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他对待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可亲”;“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他的受人崇敬,不仅是为了上述的郑重态度的原故;他的受人崇敬使人真心的折服,是另有背景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他的人格。”“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他是实行人格感化的一位人教育家。我敢说,自有学校以来,自有教师以来,未有盛于李先生者也。”以上既是李叔同音乐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的片段。

二、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是贯穿于李叔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他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歌唱,着重于音程练习……教弹琴着重于指法练习,指法有一点点错误,拍子有一点点不准确,先生就轻缓而和悦地说:‘蛮好、蛮好’。”“他弹琴是十分严格的,无论附点、切分音、休止符、强弱等等都非常注意,非常准确。”“‘还’新曲的时候,结果使他满意的,他就在本子上写一个‘佳’或‘尚佳’、‘尚可’等字样。否则,他立刻立起来,用天津腔的上海话对你说:‘曼好、曼好’。”“他从来不向同学们多说什么话,可是在他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艺术熏陶下,全校四五百个学生,凡是怀有艺术天才的,他们的天才无不被充分发挥山来。”上列这些话是他的学生回忆时说的,我们可以从此窥见李叔同“以学生为本”音乐教育思想,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贯穿。

从李叔同弟子丰子恺的艺术成长道路和刘质平的音乐成长道路不难看出,他们后来之所以成长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画家,是与老师李叔同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发现、重视、引导有很大关系。作为适应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作为个体人的独特性,承认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音乐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承认只有根据个体差异性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事实,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和的氛围和心态下正常的学习,在一种充满爱、充满创造的意识环境中陶冶成长。李叔同“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他的“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至今仍然能显示出激励、启示、导向的现实意义。

三、爱国奉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当然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从此意义上说,李叔同的爱国主义音乐教育思想,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李叔同从事音乐教育的严肃、认真和奉献的精神,同样也体现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崇敬,而能使当时被看轻的图画、音乐科被重视,完全是为了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李叔同的教育精神“是认真的、严肃的,献身的。”“上课铃没响,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坛上,‘ 恭候’学生”,他上课“精密的依照他所预定的教案进行,一分一秒钟也不浪费”。“李先生拿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来当教师,李先生的教育精神真正是献身的”。有人曾说;未来社会的希望在教育,未来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里道出了作为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素质、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度的爱国、敬业与奉献的精神。今天意义上的音乐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通过音乐教育的途径,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广博文化和完美人格的、真正能够适应21世纪竞争与生存能力的一代新人。李叔同的严肃、认真和献身的音乐教育精神,也是符合与我国当下的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说李叔同的“爱国奉献”的音乐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总之,他所做的贡献无法估量,作为学子之后,我们应该向他积极学习,为新一时代的音乐创作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读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4页。

2.裘梦痕、丰子恺编《中文名歌五十首序》,《弘一大师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丰子恺编著《李叔同歌曲集》,北京音乐出版社, 1958年版。

4.钱仁康著《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版。

6.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422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