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人类的朋友。好的音乐会净化人的灵魂,平复受伤的心灵,激扬消沉的斗志,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普通高等音乐院校是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其中的专业技能课更是为音乐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开放深入进行,普通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技能课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越来越显现出来,课程的结构设置,授课内容讲解的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普通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关键词:普通高校;专业技能课;改革与创新
普通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自从建国以来就没有进行过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尽管在改革开发以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还是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
1.专业技能课存在问题
普通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技能课程是音乐院校的基础课程,是音乐人才培养的根本。但是,现在音乐院校在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课程设置方面重视专业,不重综合素质
普通音乐高校是培养音乐人才的专门院校,高校对音乐专业技能课程十分重视,本来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普通音乐高校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员,除了要搞好音乐的教育教学以外,还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的重任。教书育人,教书是末,育人才是根本。为国家的发展培育合格的人才,意义远远大于培养出几个音乐家。但是,现在音乐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过多的强调音乐高校的音乐教育功能,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院校人才的培养。
1.2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
音乐高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曾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教学属于比较特殊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水平,学生的个性,都对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音乐高校在专业技能教学中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音乐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音乐高校的需要了。音乐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2.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首先,音乐高校专业技能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该符合音乐教学的特点来开展。音乐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方面一定要适应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否则会影响改革创新的成果,甚至是适得其反。其次,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音乐的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比如,演出场地的变化,演出形式和报酬取得的变化。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要适应这种变化。
3.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且时间长,见效慢,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音乐高校和广大学生拿出耐心来支持这一改革的进行。
3.1加强思的统一
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在音乐高校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过程中要统一思想,首先是统一音乐高校和教职员工的思想,在高校方面应该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对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是改革能够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得到她们的全力支持。这是进行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其次,要统一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通过广大教师的努力才能得到贯彻执行的,执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广大学生的支持和认可。所以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必须统一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三者缺一不可。
3.2对专业课程的调整
首先是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的必修课的比例是比较大,其他,如大学语文,马列原理课等都列为选修课,如此做法,虽然是促进了音乐院校专业技能课教学的发展,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希望学生都能一专多能,尤其是注重学生在专业以外的素质修养,所以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是势在必行了。其次,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从事娱乐方面的工作,所处环境复杂,各种诱惑比较多,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能保持自己的人生定位是和学生在音乐院校所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好的品质,既是是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也不会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的,
4.总结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了。通过对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实行,解决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技能课在教学模式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高校在改革中进行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改革的提出客观要求,相信也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红玲.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10)
[2].卿铁军.音乐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11)
[3].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创新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10)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