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浅析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分析了新制度对资产处置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的重要措施,以期能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资产处置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资产处置 影响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关于现金短缺溢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的规定,对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行政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自身的资产处置管理以避免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的升值。
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行政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是提供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一致性和可比性的可靠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合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部分规定甚至与近年来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改革相脱节,因此,基于遵循行政单位会计准则、考虑多方会计信息需求、与财政改革政策和财务规则修订相协调及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的原则,财政部提出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2013年1月1日起,行政单位均须严格按照新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比于旧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新制度增加了和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内容相配套的内容,促进了会计规范和其他财政法规的衔接;其次,新制度计量中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概念。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创新型处理方法,不仅能同时满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两个方面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体现行政单位在资产使用和处置的过程中相关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损耗情况,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依据;最后,新制度突出强调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新制度明确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资产不入账、资产计量不统一等问题的会计处理,确保行政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相关使用说明、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等,相比于旧制度更加合理、更为完善。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处置的影响
资产是在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中形成的,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用单位通过综合运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其主要方式有资产调拨、变卖、报损、报废和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而新行政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处置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产生了影响
库存现金,是行政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于行政单位的日常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行政单位的现金管理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政单位一般通过库存现金盘点的方式来确认库存现金的实际余额与账面余额的差异情况以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和完整,若账实不符,就会出现库存现金的短缺或溢余,库存现金的短缺或溢余通常是由于相关人员在资金运动时点上入账不及时导致的。若库存现金实际余额小于账面余额,则产生现金短缺;反之,则产生库存现金溢余。对于行政单位而言,无论是库存现金短缺还是溢余,均是由于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不认真、业务质量不高或徇私舞弊等原因造成的,一旦行政单位发生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则说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针对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针对行政单位出现库存现金溢余的情况,需在第一时间查明原因,若此部门库存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则借记入“库存现金”,贷记入“其他应付款”;若此部分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则借记入“库存现金”,贷记入“其他收入”。 针对行政单位出现库存现金短缺的情况,需在第一时间查明原因,若此部门库存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则借记入“其他应收款”,贷记入“库存现金”;若此部分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则借记入“其他支出”,贷记入“库存现金”。相比于旧制度而言,新制度对于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的相关会计处理更加清晰、更为科学。
2、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产生了影响
为了适应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发展的要求,我国产生了新的会计准则,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提出对于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是行政单位资金流动的重要体现形式,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资金往来。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针对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若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按规定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应收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应当通过明细核算方式或者是辅助登记方式来登记预付账款的资金性质,对于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物资,且确实无法收回的预付账款,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后应在做好保留登记。此种情况下,一旦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达到核销条件给予核销后,将损害行政单位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使得账面应收和预付发生损失,与实际账款往来发生差异,不利于行政单位真实会计信息的反馈。
3、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产生了影响
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且对行政单位的无形资产规定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摊销,其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且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但是,计提的折旧和摊销不计入当期费用,而是采用虚提折旧和摊销的模式,计入减少固定基金处理,为此,增设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分别核算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这样进行处理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消耗水平,有助于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且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计提的折旧和摊销不计入当期费用,使当期费用支出的范围和预算保持一致,提高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举措
随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总体上来看,各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管理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缺乏统一的资产处置标准、处置不规范、资产处置过程监管不力等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1、统筹全局,建立统一的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标准
一直以来,各行政单位在资产处置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行政单位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并不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而是根据所能争取到的经费的数额来确定具体的相关金额。由于没有统一的行政单位资产处置标准,使得长久以来各行政单位在处置资产时无法可依、无标准可循,造成各行政单位资产处置不当、浪费严重等现象的出现,从而造成国家资产的严重流失。因此,应针对各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统筹全局,建立统一的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标准,使各行政单位依据具体标准进行资产处置,同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对资产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不法或不符合标准的行为给予严格的处罚。
2、提高资产处置管理意识,加强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的收益管理环节
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是行政单位的一个重要经济活动,也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行政单位的决策者和相关责任人应加强对资产处置管理的认识,并培养相关财务人员资产处置的意识,使得行政单位在处置资产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资产增值。同时,应增强资产处置后收益的管理,正确、合理地利用资产处置的收益。资产处置的收益管理是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单位的相关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可以通过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对行政单位的资产价值进行专业性评估,得出所要处置资产的真实价值,以免将资产以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进行处理;其次,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招标或竞价的方式,从而使得要处置的资产收益最大化;最后,应对资产处置后的收益所得进行合理化管理和利用,充分实现资产处置后收益的有效利用。
3、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过程
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的整个过程涉及到资产的流向和利用,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管理的整个过程,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规范行政单位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各项行为。针对资产处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不规范等现象,必须给予及时处理,对于随意处置行政单位资产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可以采取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方法,调动行政单位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得资产处置的过程透明化、合理化、规范化,避免行政单位资产的流失。
结束语: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及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管理过程,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资产处置管理标准、加强资产管理的收益管理环节及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来加强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的管理过程以避免行政单位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姚旭东.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费用摊销会计核算之比较.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冯九辉.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3] 陈世安. 浅析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第10期
[4] 杜 娟.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衔接处理.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14期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zgl/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