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城镇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

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的阅读书籍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城镇中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的条件,但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任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误区一:功利性强,忽视学生的兴趣。

在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着较强的目的性,而并不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来阅读。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的阅读。造成城镇小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要求的功利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面临学业绩的压力,学校要求教师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只能尽可能的压缩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学校专门的阅读课都被各科老师侵占。学生课业负担异常繁重,大小考试不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一切以分数为中心。大多数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成绩只在课本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精耕细作,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却有如蜻蜓点水,敷衍而过。

2、 家长要求的功利化

许多家长多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辅导小学生,即使是有时间辅导的家长也认为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到书本上,认为课外阅读时“浪费时间”。家长的这种想法可谓是大错特错,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孩子的一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想法,他们仔细区分哪些书适合孩子哪些书不适合孩子,而是一棒子打死,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减弱。

3、 学生阅读的功利化

功利型的阅读者在学生中占据绝大部分,也包括许多成绩优良的学生。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为了考试或者是为了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读的书目多是些参考书、范文、习题集和学习报等。对书籍缺乏深入研读,细心品味的过程。阅读的目的都不是能够让学生“从语言层面进入、深入到文章的内核,进入到人物的心灵世界”的阅读。

(二)误区二:盲目性强,缺乏理性的阅读指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的艺术表型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表现内容也丰富多样,学生有了机会接触更多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时候学生需要对一些文艺作品进行必要的筛选,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这种能力。通过参考文献的数据分析了解到,12%的家长发现小学生有偷偷购买游戏书籍和小说书籍,男同学则倾向于含有打斗场面和血腥插图的游戏书籍,而女孩子则更侧重于含有校园情爱和叛逆思想的校园小说。

1、 课外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缺乏理性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后。而大多数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沉迷于书中的故事情节,不求甚解,阅读课也是局限于某一本书、某一节课。学生所阅读书籍的价值,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的知识如何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以及哪些材料要精读哪些材料要泛读等,缺乏有效的判断。

2、 课外阅读的德育指导被忽视

课外阅读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培

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但是课外于都的德育指导多趋于表面化,教师通常通过提问的方式。但是这却是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课外阅读指导不应该仅仅是问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融入阅读,融入主人公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课外阅读的德育价值。

3、课外阅读书籍的监管指导不完善

首先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有极大的冲击。一些动画片、漫画书、网络游戏成为孩子课下的主要游戏工具。然而由于一些动画片和漫画书等的内容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并不符合儿童阅读与观看的书籍成为畅销书。其次小学生中跟风现象严重,《哈利波特》、《熊出没》等影视作品在儿童中流行,学生常常也是追逐潮流。导致某些学生被负面资讯和消极的观点所引导最终误入歧途。

(三)误区三:时间少,与学科学习相矛盾

课外阅读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即使是进行课外阅读,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的东西也是少之又少。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每天都读课外书的小学生只有23%,经常读课外书的有33%,偶尔读课外书的占44%,老师、家长要求学生读课外书的占30%”。学生不仅课外阅读时间少,而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更是稀少。

现今,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摆脱原有的课业负担,不再重视考试成绩的高低而是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实却非常的残酷,高考仍然是贫寒学子摆脱贫困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选拔人才的单一化,是我国现在仍然无法改变现有教育体制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语、数、外上面,虽然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型多样,也不乏阅读课,可是大多是面子工程。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并备有相对宽裕的课外阅读时间。无论是学科学习的时间安排还是学科学习的内容上,都极大的影响着城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城镇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对课内学习有益的补充和拓展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对小学1~6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150万字。学生通过阅读直接接触文字,可以从中培养自己的语感,都说环境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加深对课堂当中课文的学习。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文学素养好的学生是建立在丰富的阅读基础之上的。

一个只会教授课本内容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能为学生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验的好老师。同样,只知道学课本,并不会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写作的学生,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除了对于语文学科有不能代替的作用外,课外阅读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途径。真正的课外阅读仅仅阅读文学作品,还应该包括各种科学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阅读科学书刊可以使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学校里对科学的学习并不能把所有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都囊括到教科书中,教科书中的科学知识非常有限有时又非常滞后,这就不得不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学生通过对社会人文和历史知识的学习,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到横跨七大洲八大洋的人类文明,从云南石林的原始岩石到北京故宫的艺术瑰宝,从四大发明到载人火箭……之一切都囊括到了书籍中。

(二)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

1、 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学思结合,有学有思。只有学习别人的知识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容易盲从别人的观点,只自己思考而不向别人学习就容易失去方向。而课外阅读正是将学思结合起来的最好方法。在阅读中的学生一定会不自觉的进行一系列思考,思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对上下文进行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思考的方法都会被无形的利用。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可以使学生从作者身上学习一些优良的学习或者读书的习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见,只有在读书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品味与习惯,让其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将课外阅读的价值体现出来。

2、 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学是终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而自学能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完成。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并解决一些书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并没有正确答案。它不同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课堂中的阅读将学生束缚在一个框框里,而课外阅读就是要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框框,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这种学习一定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同时学习的时间、强度,甚至内容都是自主决定的。没有了教师的一步步指导,没有打考试大纲的一项项要求,学生的学习就更加有趣和丰富。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自己去获得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题,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

(三) 课外阅读可以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学校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仅仅是会考试的学生。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单纯的告诉学生如何如何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学习成绩并不等于学习能力。而成绩仅仅是教育的智育功能,教育的其他功能不仅仅通过课堂当中的学习实现,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

阅读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和革命家赫尔岑说过:“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肯能有什么鉴别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好的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也是开放的,需要学生通过内心的感悟才能够体会。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内容多彩多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善良、勇敢、坚强等一些列美好的情感都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沉潜于儿童的心灵,净化儿童的心灵,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心灵美好,健康向上的人。

克服城镇小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解决对策

(一) 创设氛围,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所处的周围的阅读大环境,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文化知识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作为阅读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这种阅读环境中获益。创设一种阅读环境,是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这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应该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三个方面。

1、 学校环境

(1) 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充分的榜样示范作用。只有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教出热爱阅读的学生,因为只有教师本人有足够多的阅读,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将这些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不仅仅要热爱阅读,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做领导者,而要做帮助者,做伙伴。

(2) 学校广积图书,设立图书角,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在城镇学校的班级里基本都要“图书角”,学校要让班级里的“图书角”成为真正的“图书角”。教师充分利用班队,采取演讲比赛、讲故事、图书展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让学生真正的喜爱阅读。

(3) 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时间。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将课内的教学和课外的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上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避免过多的作业占据学生的业余时间,只有拥有的课余时间的学生才能够进行课外阅读。

2、 家庭环境

(1) 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想为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最首要的条件是家长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家长树立课外阅读并不会使学生的学业荒废,一本好的课外阅读书籍对于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重视亲子阅读,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亲子阅读是一种通过阅读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良好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许多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的家庭也大多对书籍非常热爱的。可见亲子阅读在儿童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利用亲子阅读不仅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还能使家长和孩子双方都得到学习,共同进步。

(3)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这种物质环境比不仅仅包括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书籍,还包括必要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场所等,家长要学会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合适的书籍,选择适当的阅读时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 社会环境

除了家庭和学校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社会阅读大环境,可以对读者形成正面的引导作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如今社会信息的传播渠道不断增多,这种信息有好又坏,社会需要做的是能够及时过滤这种信息。信息社会的发展,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不足以使学生适应社会,学生需要学会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阅读,社会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社会需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更需要净化图书市场,对一些充满暴力、色情的文化书籍要加大整治力度,争取为学生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阅读书籍。另外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图书馆等图书设施,能够使学生有书可读,争取形成一种勤读、好读的读书型社会。

(二)拓宽渠道,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

课外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它不仅仅包括对整个文本的阅读,还包括默读,浏览等,它不仅包括纸质类图书,也包括网络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多种阅读方法的结合能帮助学习学习到更为全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容易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需要。

一般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精读、泛读、默读、复读等。对不同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段落也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自己觉得有必要、感兴趣的文章或书要精读,悉心研究。对于报纸、杂志等的一类参考性读物要泛读,通篇浏览,不必要做深入的分析。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要想加深理解必须要进行复读,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告诫我们读书要经常进行重复方能成功。

网络的产生以及广泛的应用对传统书本式的课外阅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却也为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不少游戏中不乏色情、暴力的场景,使众多青少年深陷网络中无法自拔。即使网络阅读存在问题,但它更多的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开阔眼见、广览博采、为我所用。网络阅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突破区域的限制实现资源的共享。现代教师必须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网上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转变观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课外阅读已经不再是偏颇,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适当的进行课外阅读,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只是单纯靠家长和老师的硬性要求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脱离了学生的兴趣,课外阅读就会变成学生的一种负担,渐渐的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书籍的选择上,要难度恰当,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如果读的东西太难,学生读不懂,就无法保证他们的新鲜感,而如果阅读的书籍太浅显、太简单,对于学生就没有一定的挑战性,更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其次,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长都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营造一个具有浓郁书香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课外阅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活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更应该使学生能够保持这种阅读兴趣,做到想读、爱读。其实儿童天生是爱看书的,知识我们往往增加了功利的目的,才使读书变成了一种“苦差事”,对于一些书学生在课外可能读的津津有味但是一选入教材学生变兴味索然。只有当读书是一种无目的的行为时,学生才能真正的融入到阅读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消除课外阅读过于功利性的目的,是使儿童能够坚持课外阅读的最好方法。

(四)因势利导,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恰当的指导

1、对阅读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更加关注的应该是方法的传授。课外阅读必须是一种自主的主动的行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给学生看书读书的方法,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

恰当的课外阅读书籍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都得到提高。可是学生错误的将课外阅读仅仅视为消遣,选择书籍时也多选择漫画书,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在推荐读物是既要重视读物的经典性又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既读物的内容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又能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知识。其次,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抵触情绪,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在班级中采取书展、手抄报等形式激励学生阅读。

3、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德育指导

教育的功能不仅包括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外阅读正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当中,不能直接告知学生书中的道理,而要让学生自己悉心体会,体会付诸实践。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只有当学生自己理解进而领悟书中所包含的知识,课外阅读的德育指导才有实际的意义。

(四) 精选阅读,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拥有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正常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业负担过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需要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参与。凡是课外阅读开展的比较出色的学校都会把课外阅读作为正式的课程列入课表,学校可以将课外阅读的时间集中到每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和下午的第一节课。作为班主任教师更要认真履行教师的责任、义务,不能随便占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要做到每节课都能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答疑问,维护班内的秩序。课外阅读更需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需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家长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作为孩子的表率。通过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时间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

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够合理的安排节假日时间。大部分学生一到节假日写完作业后就做到电脑桌前,教师要教给孩子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适合阅读我们就可以随手拿一本书来阅读,在暑假和寒假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课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xjx/7290.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