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思维的整体性,加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进行尝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思考问题没有方向性,缺乏准确性和灵活性,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有疑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根据“创设情景,积极感知,形成认识”的原则,在教学中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应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解决问题。

二、建立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的思维整体性主要是指它的统一性,因为,数学本身就是用统一的理论来概括零散的事实,把概念、理论及看似互不相关的东西统一的一个理论体系之中进行表述,而一个体系的建立常常是从一组公理出发形成的整体性的逻辑的演化与组合。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

   例如解决应用题:五(2)班共有学生54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几种解法:

   解法一:按比例分配解5+4=9女生:54*1.8=30(人),男生:54*2.25=24(人);

   解法二:按归一法解男生:54/(4+5)*4=24(人),女生:54/(4+5)*5=30(人);

   解法三:按和倍问题方法解5/4=1.25男生:54/(1+1.25)=24(人),女生:24*1.25=30(人);

   解法四:按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4/5=80%女生:54/(1+80%)=30(人),男生:30*80%=24(人)。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善于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图形的特点,形成思维全过程的整体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时,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发学生动脑。所谓善于思考问题就是有科学的思考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不管是对应用题的讲解还是计算题的讲解,不管是讲数学概念还是讲数学法则,始终都要坚持以科学的、全新的思考方法进行讲解,把解答的思路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

   例如:要找出一个既属于合数又属于奇数的数。老师可以这样提问:是从奇数里找到合数的速度快呢?还是从合数里找奇数的速度快呢?同学们在对问题进行思维时一般会考虑10以内的奇数有1、3、5、7、9,然后再去掉“1”和质数就找出了“9”这个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学。随之老师可以在问:如果想要同时找出两个呢?同学们会想到从20以内的奇数里接着找。这样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来思考并找出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常都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产生的,教师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只有让他们的思路更开拓,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发现新的解答方法,制定新的教学策略。

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明确的知道各年级都应该怎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1,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我会通过实物来让同学们了解比较的能力,通过两个的身高让大家了解大小,通过两根木棍让大家了解长短,通过两个盘子里面的水果数量来了解多少。这样在同学们的思想里就会有比较能力的存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法就会举一反三的了解了。

   例如2,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我会通过能让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并且认知的东西来让我的学生开始认识数字,并且知道数字的存在,辟如我会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想像力“6像口哨”等记住这些数字。

   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管是对数学知识的复习,还是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都应当把教学的内容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例如:在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还要让学生讲一下结果得出的过程,如果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时,说出的错误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有的数学老师也是非常注重学生思绪能力的发展,但不是始终贯穿的进行教学,而可能是在一节课的最后出几道稍难的题来作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或者是专上一节思维能力训练课。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是局限在某一节课或是一节课的某一个环节上,这样做是有利而无弊的。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数学方面的概念、计算法则、解决问题以及操作技能,这些都应当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师地讲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应通过举例多种实物或事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和了解其本质的具体特征,对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加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进行相加,然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进行相加,再与第一个数进行相加,其结果不变。这样不但让学生对加法相加结合律能够了解得比较清楚,还让学生学到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时,再把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中去,并告诉学生如何做能够让计算更加的简便易行,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xjx/712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9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