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运用信息技术 改变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具备图、文、声、像并举的特点,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运用现代技术教学与运用传统方式教学进行了多方对比,归纳得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如下作用:变枯燥为有趣;变沉闷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变难为易;变少为多;变慢为快。但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教和学和谐共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模式 信息资源 感染力 唯书 再加工

   

   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身虽不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因,但却是这场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课程更新的一个重要保障。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具备图、文、声、像并举的特点,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书本等)的功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模式。

   一、变枯燥为有趣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其实,现实的生活材料,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使教材“有趣”起来。例如,课一开始,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创设许多故事情境:(1)小朋友跟小精灵一起乘坐“嫦娥一号”到“月球上的数学王国”去探秘;(2)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分吃西瓜的故事;(3)小熊过生日买蛋糕……这样一些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曲折的情节,把学生带进了童话般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好奇心和愉悦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变沉闷为活泼

   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进行催化。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网络搜集了上至宇宙,下至细胞的关于圆的图片,并将生活中的圆一一罗列:有小雨滴落在湖面上荡起的涟漪、有盛开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花朵、雷达发出的电磁波、还有天坛、钱币、剪纸、中国结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一切,使学生震撼,他们屏息凝神,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的神奇、美妙,此时的内心体验远比老师的一一说教好上千百倍。当我问:“看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一反过去沉闷不语争着抢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圆真美啊!它时刻在装扮着世界。”“圆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活的便利。”“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圆的特征,可以设计出许多美的事物。”“圆真是无处不在啊!……”

   三、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观地位。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总是“一人讲,众人听”,甚至有个别学生一堂课未曾轮到一次发言或是展示。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上很被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性质,死记硬背性质,做题时很容易出错。应用了信息技术后,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首先出现:1,10,100比大小,和30与3比大小。接着在这些数的前面都添上了零变成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即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和0.30与0.3的大小,学生一时诧异,特别想弄清结果,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学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去讨论,去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再用电脑投影进行演示,学生从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的组织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发现,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四、变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学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接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往往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向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又如《认识时间》中“1小时=60分”是教学难点,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可以将时针与分针分别转化成龟兔赛跑中的小乌龟和小兔子来代替,做成动画的形式,那么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形象地再现了时针与分针的关系。这种数学问题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优化了课堂结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变少为多

   新一轮教材改革提出新的教材观点,要屏弃唯书的习惯,学会对数学教材进行“再加工”,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蕴涵的教育因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约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后,我紧接着让学生思考1—-100中谁的因数个数最多。开始学生以为数越大因数越多。我在大屏幕上为他们一一演示100、99、98、97……等数的因数。然而演示的结果与大家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们很困惑。接下来经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终于找到了60的因数最多。我又继续提问:你们还会想到60的因数多会跟时、分、秒有关吗?课件出示《数学王国》这本书中的答案。古时候人们恰恰是因为60的因数较多,才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定为60 ,这样就可以使许多关于时间的运算简便。又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这些秘密同学们都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中的网络自己找到答案。

   六、变慢为快

   在小学阶段,有的概念、公式推导比较抽象,且原有的教学仪器简陋、笨拙,教学起来费时费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使这些内容的教学形象快速,省时省力。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节时,我们选取了网上的优秀课件进行教学,将较复杂的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其中圆柱底面(圆)的等分,以及沿着每根等分线及相应的高对圆柱的(劈开)等分和之后的重拼(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都非常的直观形象和迅速,并反复展示学生的迷惑之处,层层拨开迷雾,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配音讲解,效果更好。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准确快速的反馈是调整教学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利用实物投影对好的作品、好的设计、灵活巧妙的解题方法及时地加以展示和介绍,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对出现的错误,通过个别的展示分析好的地方在哪里,错误的原因在哪里,使学生引以为戒,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再调整教学,并进行适当讲解,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印象。这样就提高了教学反馈的速度和实效性。另外,用实物展示台对教材中较好的插图等直接展示使用,可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此外,通过电脑出示习题也加大了练习的密度,节约了教学时间。

   总之,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教和学和谐共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积极创新的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xjs/9154.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24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