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带给数学教学的几点优势,并剖析了它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是自己的一点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新课程实验中的教学,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认识。

一、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创新能力、利用能力、及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的学习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比如:想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古代对数学的巨大的贡献,可以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之后设计一堂《勾股定理的探究》的研究课。专门研究勾股定理的历史和证明方法。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方法,特别是利用上网方式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史记和证明方法。并把找到的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加工,并且互相交流合作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和网页。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查找可以找到了许多中外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西周时期的商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三国时期吴国的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刘徽的“出入相补法”等等。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轻轻松松地就解决了,而且还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利实施“发现——探究式”教学

该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只是学习情境的创建者,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该教学模式经常用在一些数学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大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和“Z+Z教育平台”的深入开发和广泛使用,使这种课型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利实施“发现——探究式”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利教学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注重讲解,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学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学习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学生对不规则的几何体(例如缺一角的正方体)的三视图难以想象出来,我们可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平台把正方体形成视图的动态过程制作出来,学生通过观看直接体验三视图形成发生的过程,使教师难于言传的问题通过精彩的画面展示马上得到解决。数学教育偏重于逻辑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上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资源

有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创新潜能会得到更多的激励,创造出更多新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联系着课程内容,也可以是课程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大大的提高课堂效率。由于数学机械化的支持,教师可以在常规的备课时间内完成以往难以完成的一些课件。比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利用Z+Z智能平台制作一个正三角形和几个随意选取的运动点连成的简单图形,经过反射,填充色彩,构成美丽图案。图案的形状和色调不断的变化,表现出对称的美,拖动鼠标可创造出多种美丽的图案。除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不规则多边形镶嵌,按定义生成各种曲线等等教学资源。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资源

五、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使枯燥的数学变成趣味数学

初中的学生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特点。以往的数学课主要是说教,比较枯燥乏味,效率不高。有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把一些枯燥无味的问题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动画展现出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我们知道蝴蝶的身体是个很美观的轴对称图形,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网络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又利用蝴蝶飞舞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一只蝴蝶框定放大成为平面图形,由此情境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种数学原件、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数学了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枯燥的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数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

在整合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 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过程出现操作不当

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即整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而非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以辅助学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把整合简单地等价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这种错误的整合观点,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或课件时同样存在着:超时超量“信息轰炸”、人机关系处理失当(“电灌”、“黑板搬家”)、成为技术手段的展示这三种主要的错误。

整合中的一点反思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使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接着是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画面要简洁,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最终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即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王鹏远.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3.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xjs/10413.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5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15年8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