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新形势下小学数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教育工作者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也必须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本身的说理性、生活性、思想性对实施德育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情感诱导法、背景介绍法、课堂渗透法、美感启迪法、竞赛强化法、课外引伸法等方法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字:小学数学 立德树人 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近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立德树人”不仅体现在品德或语文学科,数学的教学也同样存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中,充满数学的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阶段里更需要结合数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立德树人。根据新课程目标和新课改的理念,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认识,浅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 明确数学教学在小学立德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在传统的教育中,数学学科与品德、语文等学科同样具有德育功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数学的说理性,易于令人信服。数学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数学是讲究真实的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地推敲和检验。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一点差错或疏忽,往往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错。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数学这个的特点,教育学生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品质,必将在育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数学的生活性,易于学生感受真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因此,数学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用数学生活性的特点,更容易让学生觉得有用,从而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第三、数学的思想性,易于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教师若能善于捕捉到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将会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二、明确数学学科在“立德树人”教育模式中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简称三维目标),并具体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数学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的转变。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这也就说明了当前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小学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教育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第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三、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第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数学学科在“立德树人”教育模式中的实践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一)情感诱导法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背景介绍法

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很多都介绍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信息。中国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介绍了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又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勇于探索,在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和胆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

(三)课堂渗透法

(1)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教《多位数学加法》时,教师用小黑板写出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人数分别为470000人、500000人、540000人,让学生编出几种方法计算的几道应用题。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明白我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再后来又给学生讲述了长眠于西山烈士墓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解放江山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家乡解放的历程与艰辛,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个或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割、拼的方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已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品行养成教育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课前播放了一段录象,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鼠标轻轻一点,随即出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对人民币每部分做了具体的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宜的播放录象和资料图片,例如:有的同学用人民币叠各种手工品,有的在人民币上乱图乱改,还有的撕毁人民币等等。教师不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不失事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在利用人民币网上模拟购物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向学生渗透了生活中的诚信问题,而且还向学生渗透了购物要自觉排队,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做了潜移默化的指导。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拜金教徒。

(四)美感启迪法

“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如0.111……=0. ),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如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着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如巧用“变圆为方”的思想推出圆面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五)竞赛强化法

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六)课外引伸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数学调查活动,到统计局进行采访,对采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有了提高,学生还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向阳《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反思与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 ,21

[3]申文波.立德树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的新举措[J].中州大学学报,2012,12

[4]孙雪峰,葛笑如.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研究述评[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9

[5]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szc/706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