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本文着重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的困境,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最后针对困难和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 困境 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1]毫无疑问,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线,其实质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保持政党先进性的活力源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党的群众观点在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却受到一些质疑和否定,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群众路线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一、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的困境
(一)理论困境——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而《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那么,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究竟是对立冲突还是和谐互动,成为了当前践行群众路线中必须明确的理论问题。就践行群众路线的主体而言,群众工作的开展主要涉及到干部与群众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在于干部如何去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的问题。当然,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决定力量,但在群众路线的运作过程中,人民群众即为客体要素,是被共产党干部领导和教育的对象。[3]因此,加强党的领导与践行群众路线是互为促进、和谐共生的关系,二者的本质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实现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根本目标。
(二)现实挑战——群众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发生变化
1、群众工作的对象呈现多元化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内干部都出身于基层群众,干部群众自然打成一片,干群关系如鱼水般稳定和谐。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群众队伍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过去单纯的农民和工人的职业身份逐渐演变成为多元化的群众主体:包括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企业主、个体老板、自由职业者等。正因为这些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的客观存在,导致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相伴的就是阶层差距、阶层之间互相不信任,甚至出现“仇富”、“轻贫”等心理隔阂的发生,这些给政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2、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具有挑战性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在内容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群众工作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最核心地位;而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以经济问题为重点内容,其结果就导致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更加复杂。[4]可以说,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也出现了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一些问题甚至超出了传统体制的工作范畴,问题的解决难度增大。另外一方面,少数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一些腐败干部的出现,引发了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和误解,人为竖起一条干群关系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干部践行群众路线面临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受我国两千多年的高度集权的官僚体制和传统的家长制影响,中国社会阶层中产生了一种对权力的敬畏、崇拜与屈从。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封建社会开始便初步形成,到春秋时期更加根深蒂固,并形成一种“意识”。[5]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众心理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以致在在当代中国,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已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大“毒瘤”,不仅对政府行政造成不利的影响,还对社会的价值取向、风气等造成严重后果,这必然危及到原本和谐稳定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社会经济环境深刻变化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群众的知识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要求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愿望更是大大增强,社会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地快速普及,网民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群众通过网络问政的热情持续上涨,这些都给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带来了种种新的挑战。
(三)缺乏规范性制度保障
目前,由于对群众路线的践行缺乏制度的有力保障,并未有强制力保障实施,因此,群众路线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而非制度规定,这也是群众路线在实践中面临困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使得群众路线在施行过程中呈现出不确定性,导致了一些干部对群众工作的开展、对群众路线的践行仅仅成为了一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因此,一些干部对群众路线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而非必然遵守的原则和制度。例如粗暴地对待来访群众,不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引起干群关系“剑拔弩张”,从而导致了一些群众事件的发生。
三、当前形势下践行完善群众路线的路径选择
鉴于当前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种种困境,究竟如何继承和完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成为了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笔者认为,对于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选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现“官本位”到“以民为本”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6]广大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就要克服“官本位”思想,这是重要前提,并实现从“官本位”向“以民为本”的转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至高位置,鼓励干部调研,深入一线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使干群、党群关系更加坚实,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的活力源泉。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构筑干部群众密切联系的“连心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主政治也呈现出大幅度进步的趋势,这一时期,任何有利于公民平等参与的平台和手段都会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7]近年来,网络高速发展,由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特征,互联网已发展成为一种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更加成为了群众平等参与政治生活、政党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平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加强群众工作,一是要推进信息化进程,扩大群众基础,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合法、理性的参与问政;二是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提高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和素质,坚守“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问政逻辑,占领舆论宣传的高地,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做文章,真正搭建起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连心桥”。
(三)健全制度规范保障,建立领导干部群众路线考核体系
面对新时期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这更加要求党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了解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为群众办好实事、解决困难。当然,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同样需要系统的制度作为重要保障。而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要素间的环环相扣和有效执行。[8]因此,唯有建立起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化体系,才能真正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因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力争群众工作在制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党内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实质内容具体化,健全群众参与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用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制度把群众路线的要求确立、规范下来,并且使制度真正得以运行、实施,并将其贯彻实施情况作为干部考核指标之一,从制度体系上切实保障群众路线的有效落实。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szc/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