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中,从古至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欢游戏。可以说有儿童就有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发展和成长的。但是,游戏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上的良好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与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因此,组织好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可以促进游戏心理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实现。
【关键字】游戏;引导;心理
游戏具有群体性、角色性、规则性、虚拟性等特点。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儿童通过游戏相互联系。游戏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那么游戏究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那些影响呢?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游戏通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他对发展幼儿的情感,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班有几个幼儿刚入学时胆小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于人交往,我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通过幼儿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增强了了解,加强了交往,发展了语言。而通过活动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他们就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通过逐步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完成的困难程度,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受一些失败和挫折,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协作意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场面对压力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幼儿园在设计游戏时应根据自己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采取能提升自身信心及意志力的游戏,这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
二、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本世纪早期提出,游戏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父母、当司机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能掌握环境。幼儿园应多组织与开展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义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这对幼儿日后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参与程度,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等都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三、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幼儿在做游戏时送喜欢承担一定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角色行为和责任。例如幼儿在游戏“蛋宝宝”活动中幼儿扮演“蛋妈妈”“蛋爸爸”,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一枚生鸡蛋作为“蛋宝宝”。“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稍有不慎就会摔破,在小心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少有的耐心和责任心。当有人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时,失去“蛋宝宝”的那一刻,孩子们深深得体验到了痛心和惋惜之情。“蛋宝宝”受伤后老师当医生为“蛋宝宝”看病,引起幼儿对“蛋宝宝”健康的关注。幼儿在做“蛋宝宝”父母过程中,辛苦的体验不断积累,爱心与责任心由此萌发。这些体验使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动态平衡中体到做父母的辛苦,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品德。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这一特征利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觉和纪律性。有的幼儿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了娇气、任性等不良习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某种目的,会尽可能的采取自己的所需。这样会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我班有个孩子,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虽经过多次教育,但收效不大。于是我利用故事《小熊请客》让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对待别人?通过表演幼儿知道朋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产生了从众、暗示、舆论等社会心理现象,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四、倍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及人际交往的技能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与人团结协作且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为了避免戴减少幼儿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的各种角色错位现象,从而减少对社会的不适应,必须倍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与人相处的技能。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者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动。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教幼儿学习如何参加小组,如何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和不同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自我中心的能力。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帮助,并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游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理和物质环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激励,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游戏的目的,我更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在一定规则下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发的,寻找这种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便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过程。游戏因其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可以带给幼儿新奇的刺激与体验,从而使学习与创造的取得的以持续。例如在学习《二等分》时,我让幼儿把长方形分成二等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横折竖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个孩子想到按对角折,这样对吗?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按照他的方法沿着对角线剪开,再把两部分重合在一起,让幼儿亲眼看到结果。这下幼儿明白了,原来长方形还可以这样来分。这时我又让孩子们把一摞书、一条绳、一杯水、一小堆米二等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找到了办法。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更愿意独立自主的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的经验的新经验,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想方设法组织好幼儿的各种游戏,以发挥游戏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姜勇.国外学前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慧和.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xlx/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