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旅游景观是文化内涵的延伸,想要让旅游者相对完整地了解一个文化景物,有赖于导游员的文化底蕴。中职生应通过强化自身的文化知识,运用灵活的导游方法,全面地把文化景观所包容的内容介绍给旅游者。
关键词:文化讲解技能、中职生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旅游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者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一般性介绍式的导游,而是需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的导游,希望通过旅游活动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中专生因为受到学识和见闻的限制,景点讲解时往往只会照本宣科,即使今后考取到导游证仍无法胜任高层次旅游团队的接团任务,长此以往也可能因为工作长期的停滞不前,无法从工作中找寻乐趣,从而甚至放弃导游员这个职业,因此如何提高其文化讲解技能成为了摆在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例,推介给学生介绍景观文化的技巧。
一、 突出景点的文化内涵
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大地上,无论山水还是人文建筑都渗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被受外国人崇敬。就如,著名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博士,即使在行程紧张的访华期间,都会抽空到天坛公园,并且先后共计11次。是什么驱使基辛格如此痴迷中国的天坛公园呢?答案是:文化。基辛格在一次与记者的问答中是这样说的,就财力而言,美国可以建造10个天坛,但却造不出北京天坛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宁愿千里迢迢来北京参观天坛,而不愿看美国本土仿照出的天坛的原因。所以在讲解北京的天坛时,导游员要重点要突出中国千年的文化思想——敬天。除了介绍建筑时体现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在介绍自然景物的时候也要突出文化内涵,例如讲解天坛园内大片的树龄达百年的古松柏树,要突出其为天坛所创造的古雅文化氛围,突出中国人固有的敬重大自然的环保思想。
也许有人该问,向北京这样的有着三千年建城史的八朝古都,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介绍起来有何难。那其他的城市呢?其实不然,任何的城市、任何的景点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都有着当地的文化,以此为卖点才能吸引到游客。就以近年来福州大力打造的“三坊七巷”为例吧。来过“三坊七巷”的游客有点觉得它只是一个商业街,和杭州的清河坊、北京的王府井没什么两样,一个字“俗”。而有的游客却对这恋恋不忘,甚至会陷入深思中,也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雅”。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悬殊呢?是游客的品味、兴趣的问题吗?我想并不完全是。造成这两种的结果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导游。如果导游只带领游客逛逛南后街,买买工艺品,游客当然就会认为这里只是一条仿古的商业街。但如果导游带领游客进入各家大院,讲解各式的建筑部件,游客就会感觉到这里是“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让游客在这纵横交错的坊巷间体会到中国人所追求的和谐,“品味”到福州人的“虾油味”。
二、 突出景点的育人作用
景物虽是一堆死物,但聪明的中国人总能在其中找到欣赏它的乐趣,然后将其转化成陶冶情操的一种方法。就如中国的山水,历史上许多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作家、艺术家,都以山水为师,因而造就了“师法自然”的传统思想,在引导旅游者欣赏自然景观时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宣传环保理念。自然景物具有育人的作用,人文景观亦然,就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它拥有大小200多间的明清建筑,建筑中无处不夹杂着人生寓意,可以给游客带来启示,想想有时候是不是该放慢自己的脚步,今天极力追求的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的名人故居,它的育人警世作用更不用多言。三坊七巷出现过150多位名人,其中不乏对中国近代、现代的科技、文化、民族事业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物,如林觉民、严复、陈宝琛、沈葆桢、林则徐等等。就拿林则徐为例,在讲解中除了要突出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外,还可以从讲解其儿时的故事、日常的生活入手,让游客感受一下这位伟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其“海纳百川,壁立千仞”的胸怀是如何产生的。当然,在林则徐纪念馆不要忘了宣扬禁毒的思想,让人们知道毒品的危害,让所有人远离毒品,产生警世的作用。
三、 展现当地文化
任何中国景观,都折射出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那换句话说,任何地区的景物,都能折射出当地的哲学思想。因此要让外地的游客了解当地人的思想,建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导游员想要让外地人从建筑中体会当地的文化,就要懂得善于发现各地建筑的不同,然后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不同。就那闽南建筑与福州的建筑做比较,在泉州的晋江、厦门的同安一带的古厝曾流行用红砖砌墙,除了就地取材的方便原因外,其深红的颜色暗含着当地人不服输、爱拼才会赢的奋进思想。而福州的三坊七巷的外墙则是灰色的,撇去用材的原因,单从颜色角度来分析。灰色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平淡、阴沉,而它却恰恰反映的是福州人的生活方式——宅,“家”是福州人最喜欢呆的地方。但灰色却又是一个复杂的颜色,漂亮的灰色常常要优质原料精心配制才能生产出来,而且需要有较高文化艺术知识与审美能力的人,才乐于欣赏。因此,灰色也能给人以高雅,精致、含蓄、耐人寻味的印象,并且灰色明暗度适中,是最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颜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福州人的思想,福州人虽追求的是小富即安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却是最真实的。这些内容在导游词中并不会有,而是要导游员去发现,去总结,然后再将它展现在游客面前,跟游客产生共鸣。
四、 搭建古人今人情感交流的桥梁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其《文化苦旅》中,与先人、古人进行情感交流,风景名胜起到一个媒介作用,将旅游者同古人、学者落在一起。如果说风景名胜是媒介,那么导游员就是那个传声筒,他让现代人同已作古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古人、先人的情感产生交流。一位资深导游员曾跟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她以前常带游客来游览林觉民故居,平时讲解的时候,她最多一挑些关键的词句结合所见来说,因此从来没有一位游客会耐心地倾听。但有一次,她带台湾的一位历史学者来林觉民故居,当时因为窗外飘起了雨丝,由于没带伞,所以导游就在这座老宅里中念起《与妻书》,四周寂寂无声,大家都被当时的气氛所感染,被林觉民的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所感动。当他读完那封《与妻书》后,所有的游客以及他自己都被震撼了,大家都为其鼓掌,甚至有些游客潸然泪下。后来,随团中的一位老教授还在市政府的宴会上赞扬了这位导游。后来,她将《与妻书》背下,并请教了语文老师朗诵的技巧,自此以后,每当她带团到林觉民故居,她一定会声情并茂地为游客朗诵《与妻书》,让游客真切地体会到林觉民的对妻子的不舍、对阴阳相隔的无奈,对理想百死不悔的气概以及对天下人的博爱胸怀,这一举动也成为了其带团的一大看点。
中专生,年轻、有活力,最初带团时凭的是热情,但热情的“保鲜度”是不高的,如想要细水长流、历久弥新的话,就需要在生活中历练,积累知识。当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时,知识就会厚积薄发,讲解也会收放自如并能感动你的游客,那时就能体会到成就感带来的快乐而更加地热爱导游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1]王连义.导游技巧与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蒋文中.导游语言艺术一本通[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wenhua/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