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以及提高影响力,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办法与新途径,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与改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特征

   1、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时代人的一个突出社会性特征,也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狭隘、封闭的活动空间和目标诉求不同,前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发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2、个性化。个性化是 21 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没有人的个性发展,社会就不会有活力。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模式化和划一性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强调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后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却涉及不多。

   3、预警性。与现实世界所不同的是,网络中发表言论与抒发情感更无障碍,而现实中的一切矛盾和内心深处的一切欲念都可以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表达,可以这么讲,这既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意见的表达。那么,网络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警装置。

   4、互动性。在网络社会中交往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那么就消除了‘社会的藩篱’的控制,进而形成了一种普遍化交往,而且具有自由交往的特征,这种交互式的商谈和对话将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注入了新内容

网络环境下思想多元化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不断改进和更新教育内容的承载方式。一方面,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网络也日渐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和手段,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传播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而大学生在隐匿的网络环境中能更真实地表现出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基于网络信息的全球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致使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完全超越了民族与国界,再加上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使得文化渗透和思想侵略成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主要武器,也滋生了网络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一些国家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种种优势,加紧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有组织地实施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输出。

   因此,针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应该及时增加和改变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教育目标,使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及其影响,正确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生活、成长服务,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推动网络健康发展,以实现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纠偏。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与手段将得到拓宽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还有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越来越关注,都促使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等新兴的教学手段与模式逐渐进入高校课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可以使受教育者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也可以对网络知识加以选择、整理和总结,更甚者,还可以依据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与不同特点而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进而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教育的内容。总之,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与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与范围将得到扩大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没有地域空间的概念及限制,那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可以打破各个高校之间的围墙壁垒,使得不同高校、不同低于乃至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而且信息传播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具备客观物质条件的前提下,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从而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与范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将得到提高

网络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应用与快速发展为我们快速、便捷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信息提供了便利。网络环境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速度的时效性与信息更新速度的时效性两方面,利用网络可以快速的实现信息的传递、命令的下达以及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学生关注的重点。其次,网络上的信息量呈爆炸性的增加,信息更新速度极快,无形中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挑战

   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等特点,导致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 道德观、 政治观的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出现不明确不明朗的现状,而且各种反对声音也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尤其是西方某些非友好国家利用网络散布各种反对我国的言论和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倘若在高校之中流行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种网络环境之下,都极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舆论导向的难度,无形中也削弱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功能和效果,这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对高校教育工作内容提出的挑战。目前,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由于受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的束缚以及信息网络知识的严重匮乏,其能力跟不上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发展的步伐,更加不能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所提出的发展需要。故此,使得大学生开始逐渐对这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质疑,致使其对教育工作者所传授的内容产生排斥情绪,这都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的挑战

   对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网络传播的虚拟化方式使得部分学生看到了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匿名性的特点,于是乎便随意发布各种虚假信息,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诽谤或报复,更甚者有的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如何在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使单纯的大学生不受垃圾信息的影响,避免吸收不健康的内容, 并适应网络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是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的巨大挑战。

   对于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且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信息之中精华和糟粕共存,这种网络条件下的文化传播的无序性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成长,尤其是对于某些自制力不足与缺乏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的大学生来说,一旦某些不良信息入侵并毒害他们的心灵、思想,都会极大消磨他们的意志、弱化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极易引起他们思想上的混乱。这都给大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了极大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措施

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网络规则和法制教育问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网络社会的特点、对网络行为的影响问题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等等都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加强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工作探索,不仅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主导任务,更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

培养教育客体运用现代网络的正确观念和素养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鼓励、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人际观、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以及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网络道德教育,换言之,即是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优势而开展的一种有特色的道德教育。伴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日渐普及,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分辨能力差,无法对善恶美丑做出准确的判断。故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提高教育主体适应网络环境工作要求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突破落后的、保守的、迂腐的旧观念,充分分析和认识网络的消极和积极因素,分析新情况,适应新形势,实现观念上的更新,解决新问题。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教育民主化观念,加强和大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正视大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引导观念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观念,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和利用信息,教会学生判别事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快捷地进行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有效地发布信息。

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思想的有现实因素也有网络因素,更何况网络和现实又是紧密联系的大学生的不同活动空间。故此,根据网络环境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不能简单地分网上与网下,也不能简单地判断应该谁是主谁是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要“网上”“网下”相结合,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新特征、新问题,进而寻求一些更切合实际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融合,这才是模式转变的正确途径。

积极应用网络交互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是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的结合方式,发挥网络的吸引力与亲和力,建设和利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再以有效的方式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中去。二是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实现点,重视和运用网络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网上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找准在网络中的立足点,开辟、占领网上思想教育新阵地。三是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立足点,开发和利用网上资源,增强信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影响力,把重点放在拓宽教育信息的内涵上面,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内容延伸到网络中,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结束语

   总之而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可以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动到全局工作,也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只有科学管理,掌握规律,一边总结,一边实践,并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特点,才能促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谭金蓉. 论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结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6,(01) .

[2] 周飞,孙群.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2) .

[3] 冯林,夏万林,严莉群.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状况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02) .

[4] 夏万林,温平川.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构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3) .

[5] 王济伟. 高校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5,(03) .

[6] 罗瑞,李蓉珍. 浅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J]. 科技信息. 2010(5) .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xjm/5377.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1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