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也有重视周边关系的优良传统。当前国家提出了发展外交关系的新方针:“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对中国进一步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战略契机。
关键词:周边外交 睦邻 和平发展
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顶层设计,加强战略运筹,开启了中国外交新格局,特别是把外交工作中心下沉,将自上而下的区域主义和自下而上的公共主义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周边外交,为中国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亚洲出现多种复杂因素,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周边外交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周边外交,摆到了中国领导层的面前。
近日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战略高度对周边外交作出了全局规划。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已经清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立体”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超越传统的周边国家概念,陆地的、海洋的邻国都要考虑。“多元”代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文等方面都要统筹,做出综合判断。“跨越时空”意味着不仅看现状,也从历史角度来比较,更从现在对将来进行推断。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周边外交一向秉持的原则。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的“亲、诚、惠、容”四字理念,颇具新意。这四个子可以解读为“血缘联系,以诚待人,惠及周边,包容容忍”。这从更深层次阐释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中多元并举的思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编织共同利益网络,扩大社会民意基础,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中国总体外交的内容将是立体操作,打造政经文互动、全方位推进的外交共同体。具体而言,内容极为丰富。中国周边外交需要改变以往过于偏重政府交往和政治层面的习惯,努力平衡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外交。还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大力开展反恐、维和、打击海盗、岛屿安全、海上磋商、联合搜救、增信释疑以及信任创造等内容的军事外交。
2013年,中国领导人在周边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从双边、多边等各层次,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多领域,推进合作,成果丰硕。中国的周边外交布局日益清晰。
高层互访增进政治互信,战略构想推动合作升级,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
从俄罗斯到印度,从中亚到东南亚,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为中国与邻国的双边关系发展再添正能量。今年也是中国喜迎八方来客的一年。4月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12国领导人中,有7个来自周边国家;韩国总统朴槿惠6月来访;10月,俄印蒙三国总理同一天抵达北京,创下纪录,尤其是中印两国总理近60年来首次实现年内互访,更显特别意义。
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走过“黄金十年”,这期间双方贸易额增长5倍,相互投资扩大3倍,双方确立2020年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中俄明确了双边贸易额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也取得明显进展。
在多个重要双边和多边场合,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为地区繁荣与发展绘制蓝图。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承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密切交往的悠久历史,也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全新思考。
中国大力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这些新构想对地区各国都有利,将有效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中国与东盟在过去十年间人员往来达1500万人次,是十年前的4倍;中俄相继举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还将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中印也将2014年定为“友好交流年”。
中国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深入开展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争取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要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运筹好大国关系,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做实做深构筑周边地域战略依托工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我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总体关系稳定向好,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矛盾不可怕,关键在如何妥善管控,并且建设性地加以解决。中国周边外交新局面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积极而有所作为”,不回避地区安全稳定方面的矛盾和分歧,而是以积极的行动推动和平解决进程。我们清楚地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既要着眼“大周边”,又要细化周边“大战略”,通过主动经营与积极作为,赢来周边环境的根本性好转。在战略文化上返本开新、推陈出新,将刚柔并济、德力俱足、义利兼顾的“务实王道”发扬光大。周边外交的原则与手段均应坚持刚柔并济与软硬兼施,应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与单方面的,而是需要有关国家对等地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不排除在核心与重大利益受到侵犯时使用武力自卫反击;区别对待不同邻国,奖善惩恶,对友好友善的倍加珍惜、投桃报李、热情相助、相互支持,对不友好不友善的坚决斗争、以斗促合;统筹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兼顾中邻关系、中美关系、邻邻关系与美邻关系,善于利用矛盾,防止矛盾被利用,确保中、邻、美三边博弈的主动权。正视中美地缘竞争,预防美国在中国周边利用乃至制造矛盾以渔利、喧宾夺主,正视某些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与投机性
近期,杂音不断的海洋权益之争和边界问题,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显示有关国家有意愿、有智慧处理分歧,更为解决类似问题起到了示范效应,提供了现实路径。
中国和东盟强调将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确保海上安全,维护航行自由,并同意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着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而努力。作为这一普遍共识的最新落实举措,中国和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在南海议题上,中国所强调的共同开发仍然是未来最好的解决方式之一,有利于促进区域稳定,对争议海域的管理也有好处。
中国和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管控涉边分歧的做法和经验肯定下来,有助于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
当然,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中国政府在坚持对话解决分歧的同时,也有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和平共处,是中国和绝大多数周边国家的一致愿望。亚太之大,容得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正如习近平所说,应当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jly/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