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许多大学生在礼仪素质教育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方面意识淡薄,特别是以90后为主流的大学生,虽然他们具有个性独立的新时代气息,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外来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礼仪修养的相对缺失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礼仪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素质教育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亦即:“不学礼就没有社会立足之地。”当今,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积极培养有道德,有涵养的新一代青年,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这个词与我们的生活切切相关,无处不在,几乎成为每个人形象与修养的代名词,但是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使得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欠缺,甚至在高校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道德和不文明的行为,为此,高校有必要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辟礼仪教育第二课堂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1 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指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
2当代大学生礼仪上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礼节淡出课堂
尊师重道历来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如今,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擦黑板,座位上的学生看着无动于衷;当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不愿起来回答或是敷衍老师的问题;请人代课,中途逃课,迟到却不打报告的情况频频出现;在课堂上公然说话,玩手机,织围巾,睡觉,更有甚者在收到老师指责时仍恶意顶撞。可见,当今大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模式程度已经令人吃惊。
2.2公共场所不顾形象
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脏话,抽烟喝酒;奇装异服,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异性间勾肩搭背等现象在许多大学生活中已经见怪不怪了。特别是在有些高校食堂,图书馆不排队,乱插队的现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2.3求职应聘洋相尽出
每年各大院校或者各大招聘机构都会举办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有的女大学生穿起超短裙,顶着十几厘米的高跟鞋或者光脚踩着凉鞋,涂着鲜红的口红;有的大学生因为现场拥挤,出口骂人,你推我撞,互不相让。用人单位表明对此类现象在招聘现场上屡见不鲜。
3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3.1家庭礼仪素质教育的缺失
当今的高校生,几乎都是80和90后,自从国家出台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的家庭逐步占主导,使得孩子更加成为父母“心头肉”,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尽他们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无忧虑的生活条件,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帮孩子打理好一切,但是,却把个人素质的培养教育,礼仪教育的方面给忽视了。甚至有些家长本身不注意礼仪,在孩子面前没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成绩,只一味用成绩来评判孩子是否优秀。因此,孩子难免从小就缺乏必要的“礼仪基因”与“礼仪维生素”。
3.2学校礼仪素质教育的缺失
孩子从3岁开始就进入幼儿园学习,即使很多学生不选择读大学,也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由此表明,学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影响较为深刻而持久的。虽然前几年开始,各教育部门已对素质教育进行大力宣传和实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客观因素,应试教育是唯一最好的教育模式,才能调控如此庞大的人际市场,所以,不得不把应试教育处于主体地位。可是,当今无论是哪一级别的学校,特别是高校都对礼仪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开设礼仪课程,但是学生只为期末的考试而用功,并不在乎在礼仪课程当中学习到什么。然而,另外一方面,学校仍然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定优差,只关心分数,只对升学率负责,礼仪教育居于次要地位。如此的问题,造成学生进入高校时在独自面对问题时表现得不知所措。
3.3外来文化的影响
无可厚非,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会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价值观念被一一打破,把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深入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范围。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当代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新鲜和在他们认为是赶上时代步伐的外来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受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渐渐趋于实用化,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讲求实际、追求实效,重视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由此,却忽视了对礼仪的素质的学习和培养,把礼仪规范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失落,导致大学生思想意也逐渐识发生变化,对礼仪文化不加重视。
4应对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缺失的对策
4.1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环境 有句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着人的品格修养。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老师,一本好的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都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和知会到什么叫做礼。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注重教师自身师德修养,重视家庭环境文明氛围的熏陶,才更能营造出社会礼仪的氛围。
对于氛围的培养,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协助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礼仪活动,增加各年级的礼仪课程,把礼仪课程列入德育考核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校广播、学校刊物和橱窗等处开展礼仪宣传的活动,加大对礼仪教育的宣传的力度。另外,学校的学生会是学校最大的学生组织,也可以出一份力量,积极开展类似于文明宿舍评比或者文明个人等的征文比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其实,礼仪并不必要作为一门强行要求的课程,最终需要靠的仍然是人们的自觉与参入来维护的,所以关键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2 加强高校人员的礼仪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所谓“学高为师”中的师,不仅指的是学校的教师,也包括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党政工作人员和教学部门的服务人员等等,他们都是学生的长辈,都是学生的仿效对象。由此可见,教学人员的每一步行为都无处不在地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就对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来说,历史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而“传道授业”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这就是“传道”。所以,教师应该时刻尊重和关心学生,时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理解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和聆听他们的心里话,耐心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装扮得体,形象正义端庄,以风趣的语言表达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另一方面,教学人员也要主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关注有关礼仪的学籍,参加关于礼仪教养的培训大会,广开知识层面从而丰富自身的礼仪知识,从而传授给学生。
4.3重塑学生心中的传统礼仪文化本位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深化,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进入中国,由此在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的文化背景下,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受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因此,重塑学生的传统礼仪的规范本位思想闲得迫不及待,当然,应着当今的社会发展状况,讲求实际、追求实效,关注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思想存在,但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要将礼仪规范视为一门必修课。
这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上和社会与政府的任务。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有关观看“礼仪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录片”的活动,在宣传栏等地方铺置中国传统美德的海报与文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渗入礼仪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多方面吸收。另外,学校可以与家人沟通,鼓励家长一起参与到提高礼仪素质的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努力。政府可以支持电视台广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片,宣传片等等,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体会到礼仪素质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来说,是居于一个多么重要的地位。
5 总结
有一句古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素质是要靠人们的自觉和社会舆论来维护的,需要投入到实践当中,潜移默化养成的。 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大学生优雅气质和得体仪表,使其培养为知书达理的学生,最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jly/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