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论文】浅析社交礼仪

摘要: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关键字:社交礼仪,概念

一、社交礼仪概论

(一)社交礼仪的概念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二)社交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礼仪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演变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商以前(公园前21世纪前)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其期间的礼仪较为简单,还不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内容包括:制定了区别内部尊卑的等级制度礼仪;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为祭天贡神而制定的一些祭典礼仪;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相互交往礼仪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园前21世纪至公园前771年)

进去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时期需要的礼制,由此礼被盖上了阶级的印章。但也在这个阶段,我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和制度。如“五礼”就是一整套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和行为标准。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比如周代时期的《礼记》《仪礼》《周礼》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在汉以后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园前771年至公园前221年)

在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对礼教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孔子对礼仪是非常重视党的,把“礼”看作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怜悯之心,彼此尊重关心。

孟子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来客恭敬而有礼貌,即“恭敬之心,礼也”,并把“礼”看作是人的善性的源头之一。

荀子则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作是做人的最高目标和最高理想,“礼者,人道之极也”。他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过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园前221年至公园前1911年)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征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蛮长的社会时期的演变过程中,它开始逐渐成为妨碍人类个性的自由发展、阻碍了人类的平等交流,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这一时期的礼仪构成中华传统礼仪的主体。

5.现在礼仪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因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使中国传统的礼仪受到强烈的冲击。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当代要求的礼仪则被继承与发展,去除了腐朽与落后,与此同时吸纳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被人们推广和传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一些先进的礼仪、礼节逐渐传入我国,同我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量的礼仪书籍相继出版,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礼仪讲座、礼仪培训日趋火红。人们学习礼仪知识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今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国际间交往的密切,礼仪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社交礼仪的特点、原则和禁忌

1.社交礼仪的特点

(1)普遍性

从古至今,从个人到国家,礼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就要祭神以求保护,这种礼仪形式在一些僻远地区至今还存在的,比如在春节时,每家都要摆起烛台来祭祀祖宗,同时也祭各路神,以求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阖家幸福。这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虽然其中存在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但它也是作为一种礼仪形式而存在的。现代社交礼仪更是无处不在了,比如大到国家的国庆庆典,小到一个私人企业的开张庆典,再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接待、见面谈话、宴请等,这些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行为准则。

礼仪是对人类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所以的社会成员都要受礼仪规范的制约。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礼仪是不随人们的意愿而随意改变的,它本身就是以普遍性而存在的,比如最基本的见面问候语:“你好”、“再见”等,这应该是全球都通用的一种问候礼节,因此礼仪是普遍性存在的。

(2)继承性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jly/6014.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5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