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范文】浅谈教学思想体系

摘要: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积淀,让教学思想贯穿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成就和谐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构建教育思想体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加以详细阐述,力求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教育细想;实践价值;有效性

我们致力于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认知与身心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原则.构筑了以学校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桥梁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呈现出学生的整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奏响了学生和谐德育的乐章。和谐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积淀,闪烁着东方人的哲学智慧。自古以来和谐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是我们在生活中自觉遵循的一种隐性规律,它是支配我们用心工作,创造价值的内在动力。

一、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有效教育体系

教育是以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教学内外部要素的整体和谐互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而“有效”,是相对“无效”而言,德育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教育者把他看作一种机械化的过程,没有实现以学生为本,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忘记了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而有效教学模式正是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教学要素的整体入手,可以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首先,有效教学模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它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起点,推及全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固依法治国的内在基础,这就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二,推进了教育的深入发展。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建构和谐德育,就是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和谐地发展。再者,和谐有效德育模式能够发展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内容。目前,各级学校之间的衔接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是制约德育工作整体效果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德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构建和谐德育体系,从而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有效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限于说教,把理论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思想道德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要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走进学生的思想世界和关注他们的人生问题。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课,需要不断面对和回答时代发展及社会现实所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因此应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关注道德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社会舆论。在校园,借助于先进的媒体,社会舆论在道德发挥的作用中越来越显著。通过对有利于校园建设,符合基本道德原则和要求的行为进行赞赏;对违背基本道德规范和损害群体利益的行为,则进行谴责,进而在校园形成抑恶扬善、激浊扬清的良好校风。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如果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时期,总是出现“噪音”、“杂音”,甚至误导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校园就很难和谐。

三、构建有效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就是构建和谐有效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积极的关注是教育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我成长的促进力,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指导的潜能,支持他们并发展他们的这些潜能。

总之,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教育素质。一切成功、有效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教学创设了一种合理而深刻的境界,把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要求化作主体发自内心深处的自发生长机制,而这种有效机制能够培养教育对象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亲善远恶,明辨是非,最终达到道德自觉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ixiu/763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