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范文】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 教学

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走近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

在学生眼中,老师似乎永远都是他们的天敌,永远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其实,只要我们肯用心,改变这样的现状并不难。首先,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人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了解他们身边都有哪些朋友,更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其次,尊重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他们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发号施令的命令者,命令他们干这干那,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受要惩罚。因此,他们恐惧甚至抵触。其实,学生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所谓的名师,都不过是和学生具有同样法律意义的“人”,因此,平等的对待他们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们不妨放下身架,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最后,我要强调的也是最重要的则是沟通。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的窍门就在于沟通,它是使人能够走向成功彼岸的一座桥梁。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化等都需要及时的沟通。而沟通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关切的问候都是化解矛盾,缩小距离感的有效武器。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关爱才能使我们真正的走近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使学生知道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新奇感和期待渴望心理,心中的疑问颇多,如:这门课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我们学习它有什么用呢?趣味性怎样?能使我喜欢它吗?这个老师讲得怎样?它的语言、动作、表情、知识能吸引我吗?另外,让学生喜欢教这门学和的老师。一般,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知识面广,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而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时代节奏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如果思想品德课只是一味地说教,脱离现实社会,就会非常的枯燥、乏味。尽管有许多学生不是很喜欢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对身边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却很感兴趣。比如西藏事件、美国大选、伊拉克问题、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等等,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把他们想学的、爱学的内容搬进课堂,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 如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框时,我把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世界金融危机的由来向学生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利用视频说明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正在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是怎么做的,应注意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有的同学说:“我在食堂就餐时,把吃不了的饭菜随手就倒掉了。”也有同学说:“我在购物时,会选择一些绿色环保的商品。”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消费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消费时不忘节俭;选择绿色环保的商品。同时,也懂得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这些事例,贴近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和教育。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思想品德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喜欢这门学科,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ixiu/448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模式,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思修论文】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摘要:如何全面、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水平,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是摆在高校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扎实做好大学生…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关于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现状调研

    深度辅导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我国高校为培养创新人才和适应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形势而实施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举措。随着各地各高校对这一领域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深度辅导逐渐形成…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19日
  •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 引 言一、问题的提出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行业飞速发展,新媒体新媒介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客观上加深了对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他们的思想应该是先进而坚定地,心灵应该是坦…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内容提要: 在大众传媒愈渐发达的今天,电视则成了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是网络的出现也代替不了电视传播的广泛性。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协调人,是实现与完成节目的控制者之一。主持…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23日
  • 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思修论文】关于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课题研究

    摘要: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探索一条民主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中职生头脑中缺乏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思修论文】浅谈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的基本修养

    【摘要】高校校报记者是学校新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记者的培训是校报老师也是学校的工作任务,如何让大学生记者具有记者的基本素养,能敏锐的抓住新闻,客观的撰写评论,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师爱的准则及精髓

    摘要:以身作则是师爱前提,运用“换位”思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以身作则;热情关心是师爱具体地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教育,伟大的师爱物化到学生的心…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11日
  •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美学意义

    “天人合一”是主客融洽,和谐统一。它是一种自然境界,也是一种社会境界,更是一种标志着知识、艺术、修养、能力已达到相当层次的审美人生境界。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状态,是一种宇宙情怀;“天…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