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

一、延安精神与党性修养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到1948年13年间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在长期的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社会信仰与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反应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是由“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劳模精神”孕育形成的。[1]P204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突破了其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这重要的意义。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包括:以坚定正确的方向为灵魂的革命精神;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求实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本质的奉献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标志的创业精神。

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固有本性,党性修养是指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达到党性增强和完善。主要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六个方面。党性修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好得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二、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建设的必要性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成就,积累了深厚的党建经验,为中国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保证,延安精神作为这一时期孕育成熟的革命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当前的国情以及发展前景要求必须要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一方面,中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涌入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诸多问题都会影响到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同时,党内仍存在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党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加强党性修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的团结互助,人民和谐幸福,必然要求执政党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和素质带领人民实现建设和发展,要求执政党能够为处处为人民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中共共产党必须要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建设,按照党的原则完善自己,努力增强自身的素质和执政能力。

其次,党章党规要求必须要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合格的党员必须能够遵循党章,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工作路线,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要求。同时,新时期新阶段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要求,党员必须能够积极主动去迎接新挑战,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只有每个党员的不断发展,才能稳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成就中国的中国梦。

第三,党的建设经验要求必须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的宝贵经验总结,是维护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障。毛泽东曾指出,我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胡锦涛在2002年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这些都是我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所以必须要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

三、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

(一)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的理论修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借鉴,是指引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支撑。由于理论素养不够,对党建理论知识没有深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党内一度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使得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党内的“左”的倾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展开整风运动,并鼓励人们主动参与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活动中去,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全面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端正思想路线,肃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并结合长期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标志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目前我国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到201 2年十八大时,党员队伍发展到约8300万人,发展党员把关不严,部分党员存在理论素养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组织纪律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当前党建的当务之急。江泽民于1989 年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中指出“在党内忽视了系统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贬低、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理的错误观点更缺少研究和判断。这方面的思想理论混乱,直到现在还严重存在。”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是当前的党内仍存在这样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党的理论修养,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以及党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理论内涵,学习用客观的、全面的方法解读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同时要能够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结合当前国内和国际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实现党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政治修养

立场是为人和处事的原则,立场不同,则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不同,看待问题和评价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不同,正确的政治立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延安精神的丰富内容包含着以坚定正确的方向为灵魂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独立战争,带领人民坚持抗日战争持久战,积极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体现在共产党员不畏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和生存条件,不畏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封锁区的物资匮乏,依然坚持民族解放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带领广大群众逐步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体现在共产党员以寡敌众,面对硝烟和战火,面对战友的牺牲,仍旧积极主动投身到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去,这样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是我党能够成为人民拥护的执政党的原因之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加强这样的政治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当前仍有部分党员意志不够坚定,政治立场容易动摇,不能遵守组织纪律,这些问题都要求党内积极开展组织学习延安精神的活动,帮助其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明确党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党员及领导干部要能够明确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及规律,树立并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党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不动摇;同时要能够学习和遵守党章党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基本纲领。

(三)学习延安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变革,实现社会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注重人民诉求的古训,如“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延安时期,党依靠并领导人民的力量建立革命抗日根据地,与群众一起生活,关心群众疾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根本工作路线确定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群众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并构建了和谐的生活氛围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延安时期,涌现出了张思德、白求恩等一大批不畏牺牲,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些人的事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中国革命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有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了党民团结统一的和谐关系,才能取得了胜利。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发展、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的诉求更高了,因此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意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员多数没有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战,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现实的工作情况中,有些党员脱离群众,工作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搞“独断”“包揽”,使得党群矛盾突出,这就需要党员能够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这就要求党员及党政干部能够深入学习党章,学习延安精神,全面理解为人民服务背后的故事和深层含义;要求党在工作中,要能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学习延安精神,必须加强作风修养

党的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命运;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的外在表现,同时党性的纯洁必然地也会反映到工作作风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井冈山精神,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坚守自尊和自信。党与人民一起承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承受饥饿和严寒,承受物资贫瘠,受到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党坚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杜绝腐败之风和浪费之举;与国民军队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军事力量相比,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而就是这样的一种艰苦条件,塑造了共产党的铮铮铁骨,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新时期的生活条件与延安时期的相比优越很多,但仍然需要加强作风修养,需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胡锦涛同志指出: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建设不应当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贯彻落实到行动中,真抓实干。积极组织党员学习十八大报告,加强党的清正廉洁建设,杜绝铺张浪费,避免“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敏锐性和防腐拒变、抵御风险的能力,杜绝骄奢腐败之风。十八大之后,党加强对腐败官员的惩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不仅是对党内作风的整顿,同时也是对人民负责,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延安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凝聚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加强党性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加以弘扬。党性修养,离不开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并加以内化,贯彻落实于行动之中,不断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中国共产党90年主要成就与经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6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ixiu/3440.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1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

  • 【思修论文】浅谈巧用课堂即时评价,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摘要:新课标指导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堂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课堂即时评价是…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思修论文】论分层理论的作用

    摘要: 由于分层的思想可以使复杂的系统易于管理和实现,因此很多学科都引用了分层理论。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的管理呈现出复杂性…

    思修论文 2015年1月9日
  •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绪 论翻看中国的文学史,其中不乏写田园诗歌的著名诗人,但陶渊明是这众多田园诗人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题材。在陶渊明的笔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村自然…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思修论文】论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者

    摘 要:出世和入世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面对的一个艰难抉择,吴敬梓也无法避免。《儒林外史》享有“思想家的小说”的美誉,而吴敬梓作为《儒林外史》的作者,他的思想是复杂的,在他的思想中既有…

    思修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之自然景观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首先要有农业的支撑,也就是说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据考古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农业至少开始于六、七千年甚至一万年以前。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相比…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模式,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思修论文范文】浅谈师爱的准则及精髓

    摘要:以身作则是师爱前提,运用“换位”思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以身作则;热情关心是师爱具体地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教育,伟大的师爱物化到学生的心…

    思修论文 2014年12月11日
  • 【思修论文】浅谈思想品德的课堂模式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让学生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家庭、国家、社会的相互…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研究

    一,幸福观的历史追溯  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答案却莫衷一是。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说:“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

    思修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思修论文】浅析加强大学生国学修养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国学凝结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堪称“中华民族的灵魂”。当下社会已出现了大量“国学热”的现象。但是国学在高校领域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从迎接教育全球化挑战和拯救高…

    思修论文 2014年11月1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