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教师,其一般素质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大类。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其它类别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又有所不同,既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又要必须具备“职业能力”素质,即“双师型”。
关键字:教师素质 职业能力 双师素质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性越来越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给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也给职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就表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更要具备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
一、 一般素质
素质,就是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通过实践内化为人的一种稳定性的品格。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应包括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智慧素质(文化、技能和能力)、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六个子系统。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体,教师素质是知识素质能力素与质的统一,其内涵是:自然素质(即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即个性心理品质)、社会文化素质(即政治的、道德的、科学的、审美的、劳动的素质)、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健康素质。其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大类。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作为高职教师,既要具备本专业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核心知识, 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和前沿,具有解决转业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在这里即指教学的专业能力。它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个人创造的方法、程序、规范、技巧的集合。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 双师素质
教高[2008]5号[1]文件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明确界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双师素质”是指教师是需具备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的综合能力。“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要热爱职教事业;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专业的动态前沿;要具有良好的教学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既要具有健康的身体,更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等[2]。另外,“双师型”教师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从定义中可见,“双师型”不仅仅只是双证书,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具有行业、职业素养。在时代的发展中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技能。能够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即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三、高职教师素质现状
1.教师基本素质一般
近十年,我国的高职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这蓬蓬勃勃发展的背后,教师的素质的发展滞后于学校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学历低,专业知识差,教学意识上不去。例如,计算机专业。这个行业的发展是飞速的,说句夸张的话,昨天还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天下,明天就是win7了。从面相过程编写程序,到面相对象编程;从单机编程到网络编程;从计算机到手机;无时不刻在变化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提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在专业知识领域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2.教师的职业能力一般
到目前为止,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教师局限在学校的小天地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有之,实践不足。 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实习; 不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不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的能力;不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能很好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外界环境变化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很难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3.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
由于时间,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制约,学校对教师终生学习欠缺科学的培养体系,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高职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1. 加强师德建设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师德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到学校能否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其形成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师德的形成需要内部动力同时也需要外部道德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支持与推动。
2.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针对校内的在职教师,要确定培养方案,促进其终生学习。尤其是对专业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 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行业技术。这样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要有计划的培养教师,设定培养方案,增加财政付出,加大培训力度。
3.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针对高职院校师资需求,拓展进人渠道,合理的引进人才;改变单一依靠普通高校毕业生补充师资的方式,要通过正式编制引进招聘、相对稳定的课程聘用制、临时聘用制等多种形式,多渠道从企业及生产一线引入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扩充教师队伍数量,提高教师质量,实现师资队伍数量
4.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就是师资建设,可以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来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由于行业的第一线的人员,熟知行业技术、行业规范,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新技术、新技艺、新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方法。
俗话说得好:“一流的设备,二流的工人,生产出三流的产品”。教师的素质一定要提高,这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教高[2008]5号文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2] 陈年友,柴福洪.论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价值中国,2007
[3] 贺应根,夏金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8)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hide/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