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简介
4.1.1结构体系: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其中前言包括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这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在实施建议中,采用了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阐明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内涵,以及它们在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生物课程;课程标准采用模块构建课程,模块的设置有利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
4.1.2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1.3课程理念:《标准》明确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理念。
4.1.4课程目标:
4.1.5课程内容体系:《标准》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 6 个模块。必修包括
生物 1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生物 2 遗传与变异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的遗传病和生物的进化。生物 3 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包括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土壤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食品加工和现代生物技术。选修 2 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技与环境保护。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
4.2有关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4.2.1生态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里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而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即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建的环境体系。
4.2.2生态学研究的内容:1、个体生态学2、种群生态学3、群落生态学4、生态系统生态学5、景观生态学6、全球生态学
4.2.3高中新课标中编写生态学相关内容的目的
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环境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已经不再只是科学家和学者们探讨的话题,要保证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全人类的事,人人有责。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教育的参与。保护环境、教育先行,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除了采取防治环境恶化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性措施之外,还必须通过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意识,使人们具有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和习惯;具有鉴定破坏环境的行为的能力;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坚决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在这一目标的牵引下,新的课程改革就更多的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使新时期的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环境知识与技能,懂得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达到很好的养成教育的效果。
中学生是未来环境的改善者和维护者。而中学生由于环保知识的欠缺,往往对环境保护不予重视。中学教学是普及式教学,目前仍以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中学阶段是人生逐步形成自己世界观的时期,现在的成年人由于当初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的甚至在废墟中成长起来,许多成年人完全没有接受过环境教育,更无从谈起环保意识,因此现阶段环境教育主要就是依靠学校教育。在这之中,教材无疑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4.3高中新课标中有关生态学内容的教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hengwu/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