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减负增效,彻底实行素质教育虽然近来提得很响,但现实初中教学还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尤其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淡化了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生物实验室是应付检查的摆设,许多仪器布满了灰尘。这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值得反思。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深入的对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我认为应采用以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而新课程标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改变教学方法,用研究性行为学习生物
所谓研究性学习,国内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认识: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②指学生在生物课中自己探讨问题的学习方法③从课程结构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它包括三类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生命科学”、“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学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
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加强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的作用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人人参与,不仅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还能通过亲自动手获取学习知识的过程,并在不断尝试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培养那个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认识到自然界中处处都有规律存在。总之,作为生物学科,应因地制宜的进行,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应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热爱科学。尤其是对不能在升学的农村中学生,更应该叫他们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农民,真正做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hengwu/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