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公共艺术设计如何塑造城市形象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公共艺术作为体现城市形象和面貌的要素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共艺术是一个地区文明的象征,是衡量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参数,也是构建和谐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因素之一。而城市则是公共艺术的栖身之地,公共艺术的发展同城市进程就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本文以“公共艺术设计如何塑造城市形象”为题,从公共艺术的城市功能理论入手,分析了城市形象的组成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城市化设计方法。论文指出在公共艺术设计要和城市环境完美契合,要表达城市的主题,并能够对城市的传统元素进行继承和变革,最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通过公共艺术的地域性设计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形象;环境

1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脉与气质的显现

1.1 公共艺术的城市功能

公共艺术总是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场所,存在于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城市。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从来都与政治、历史、文化、信仰密切相关。

公共艺术的存在,时刻反映着这座城市的价值和内涵,流露出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公共艺术美学对城市公共建筑构建、城市景观建设以及城市环境中均有着影响,在城市的街道形态、公共设施,甚至是花草树木等公共场所中也无处不在的体现着。不管是城市里保存至今的古城墙、很老的街道等,还是城市中一座现代的标志性建筑、一处富有文化气息的广场,或者是一件件艺术品,均显示着这座城市的内涵和沧桑,显示着这座城市居民的文化风俗和地方价值,这些都会对他们后人的生活、审美和人生价值有着不成程度的影响。同时,它也向我们诉说着我们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记录和信息。

相对地说,在城市的各种构建物中较为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与一个区域的规划以及建筑和道路系统的设计相比,一般兼能直接和鲜明地显示其人文内涵与精神特性,显示出更为强烈的美学感染力的和艺术的自由表现力。这里并不是说艺术与应用性的设计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更不是说偏重于审美及作者个体情感表现的艺术的价值比应用性的设计艺术更尊贵。客观上,两者都需要人的审美判断和物质技术的介入,都需要关注“人”与“物”的关系以及“物”与“物”的关系。如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与形、形与色、材质与机理、工艺与技巧等物质化形态关系的处理问题,以及作品与展示环境的协调等问题。因此,公共艺术在城市中有时主要是起着“点缀”或“辅助”的效用,但是,公共艺术在城市形象中集中地显示审美文化、显现城市精神、传扬人文历史、反映市民心声乃至干预公共社会的文化及政治生活方面,是其他一般建筑的作用所难以替代的。

1.2 城市形象的组成因素

城市形象是城市最为显著的能代表城市整体情况的特征,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性及概括性认识。城市形象的组成包括两个因素,一类是特征性形象;一类是标志性形象等。

城市的特征性形象是城市历史沉淀下的财富,是任何一个人或者设计师不能够通过个人行为改变的,它具有不可设计性。比如一个城市特有的方言,一个城市特有的食品,甚至是一个城市市民特有的生活习惯,都可以是这个城市的代言。比如举世闻名的苏州刺绣,她反映和传承着苏州的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了苏州民众的艺术品位和巧夺天工的技艺;西安的羊肉泡馍也会使我们很快的联想到黄土高原的广袤和雄壮。这些非物质性的精神元素是每个城市自出生之日起就带有的胎记,和其地理条件、文化背景、民族组成、历史渊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同陕北粗犷的民歌是黄土高原的孩子,他永远不可能在秀美的江南水乡流行一样。城市的特征形象具有群体认知、群体创造、不可模仿、不可设计和不可变更的特性。

标志性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中能够代表该城市的设计作品,是设计师通过其主观能动性,利用其专业技能为城市增添的颜色和进行的改造。说到宏伟的埃弗尔铁塔,我们就能想到浪漫的巴黎;提起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我们就能联想到文化经济中心香港;独特的布达拉宫,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西藏民族的象征。这些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的标志性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城市形象的提升不能单单靠几个标志性形象建设就可以达到,也不是靠政府的穿衣戴帽工程就能解决,还要靠城市中的全体公民共同努力。

2 公共艺术的城市化创新设计

2.1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契合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作为放置于开放性的、与环境交流密切的公共场所中的艺术形式或形态,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现象。它存在于都市空间环境中,与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融合,成为城市景观环境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与架上艺术及博物馆艺术或私人收藏的艺术品相比较而言,存在许多差异。公共艺术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因素中的设计,我们要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构成自然环境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所有的生物和花草树木等等。而构成人文环境的有文化、心理、审美、情感、环境特点等等。公共艺术所表现的出的价值和文化内涵绝非只能是单纯、封闭式的纯艺术性的观赏效果,而是在所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中表现出来,比如城市中大街小巷、各类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把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环境的价值结合并表达出来。所以,城市公共艺术不是表现在公共艺术题材和构思上,而是在于城市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如何完美结合,同时要给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多关注并提升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层次,使大众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更加完善和完美,更符合当今人们对大环境的审美需求。

对于放置在自然环境中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在充分介入大众生活空间的同时,应慎重考虑具体环境的属性,如何把自然环境中种种特征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如何协调与实现设计作品与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这样才能使设计作品彻底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在各个城市都注重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上,如何把新设计建造的艺术品的融入生态环境中,并且实现新建艺术品在设计风格上、大小重量上、题材上以及所放置位置会不会对周围原先的环境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应在前期的公共艺术提交的过程中,首先充分尊重和保护该地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和风貌特点,以此来实现公共艺术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亲相容。

城市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积淀后,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人、事、物等,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利用这些能唤起人们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的资源并从中找出设计灵感。例如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寻找传统元素的符号,从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发现并提炼可以代表城市区域的的特征符合,并将其特有的别的区域不能代替的主题样式,来实现原先的环境文化品质,来改善现在千城一面的问题。而且,这些带着深深的城市烙印的标志性元素是呈现民俗风貌的与文化的“肌理”,如果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到地域特色,即生成了一种特征性的地标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承载着城市历史和人文特色的传统元素,他们诉说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史,讲着一个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显现着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意志,也隐藏着城市居民的价值取向,这类型的公共艺术中包括了城市的街道、码头、寺庙、古祠堂、古建筑和一些有形的劳动场景。这些对城市的人文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并将其进行概括提炼和抽象化的处理,提取一些传统元素运用在现代设计中,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才足以表达城市特征,也是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并能够体现一定的城市面貌。

2.2 公共艺术的城市主题传达

一个城市因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因素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并且现在城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公共艺术成为表达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语言。但是国际式的盛行很快导致了世界各地单一、雷同的结果,枯噪缺乏人情味的建筑和城市面貌,反对国际式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的设计师开始重视具有不同特点的城市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设计,我国几十年来的稳定和发展的之后,该如何建设具有本区域文化特色和民俗的城市环境,又如何通过城市公共艺术来显现出区域特有的特色,以此来传达城市主题。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拒绝盲目的“去旧换新”,很多城市的旧有城区、旧有建筑等都与历史有关,在这些地方承载着很多典故民俗,这些正是城市发展的独特文化底蕴,不应该“一拆了之”,在公共艺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使其与所属城市的历史文化相互协调,互相渗透。

其次,专注一两个艺术作品亮点充分展示,个性就是不同于别人,我们需要在公共艺术作品功能齐全的情况下,突出某一独特因素,成为吸引公众标志性的内容。

第三,注重城市化的长远发展,城市个性也不是一个建筑,一次形象策划等一个公共艺术品能够完成的,它是多方面的内容的结合,需要日积月累。

2.3 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变革

在设计中,继承和变革是两个孪生的主题,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处于目前中国社会形态下的公共设计,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超越才是顺势而为之道。

在设计理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化倾向等,都对公共艺术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设计创新的前提。将传统文化的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头脑里并与现代意识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创新。艺术设计是一种语言形式,它可以存在于很多方面,有很多可能性,所以艺术设计和传统文化领域可结合的地方有很多。因此,设计师平时应该多了解民俗、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知识,增加自身修养,从而使设计更有深度和广度。祖先为我们积淀了太多优秀的东西,当我们越是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时,就越能体会到它的博大和深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运用到公共设计中去的。

在设计方法方面:中国人向来追求中、全、和。“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由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随意的道家思想,出现了两类不一样的工艺设计思想,而二者的对立的同时又相互补充,也构成和完整了我国的设计思想。如皇家园林的严谨规范、秩序井然与江南园林的婉约如诗、自然含蓄能够和谐共存。西方景观用其硬朗的线条勾勒出的秩序感搭配东方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其实也正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为地域化的公共艺术注入了新的创意。汉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象形的字型和巧妙的结构,汉字中蕴涵着视觉表现的无限可能。在公共艺术中,运用传统文字进行图形创意的平面设计十分常见,可以说是最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认真对待传统,从传统中找到创新的动力,发掘出新的设计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被设计界重新发掘和诠释,从文化层面与艺术层面为现代公共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的设计师应以此为契机,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形成新的设计风格,向世人展现中国公共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3 结论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意识日趋成熟的年代,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出了高品质的要求。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养的真实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的高度来思考的共识,沟通社会与环境与艺术之间的错综关系,寻找最贴切的中国公共艺术的创作理念和走向,将我们的理想付诸于实践。公共艺术的设计要和城市环境完美契合,要能够传达城市的主题,通过对城市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变革来体现公共艺术的地域特色,以此来塑造城市形象,使其在城市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sheji/817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0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