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论文】施工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对策与建议

摘要:针对施工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不足,对施工项目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应该包括建立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全面的薪酬体系和客观公正的能力评价体系、制定包含基薪、红利和股票期权的激励组合;最后,考虑施工项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特点,人力资源激励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

关键词:施工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战略目标、激励组合

一、施工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

1、薪酬管理体系不完善。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与金融、石油等行业的薪酬差距更是明显,从而导致关键岗位人才“请不来”和“留不住”。尤其是项目施工的工作环境艰苦,员工工作压力较大,流动性较强,再加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侧重施工项目的争取,对员工的关心和激励不足,选拔和任用机制不够灵活等因素, 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高技术职称人员引进困难, 加剧了施工企业人才紧张的局面,

2、能力评价体系和方法不科学。施工项目企业现行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技术职称,虽然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却不够全面和准确;必然会导致工龄短而实际能力强的员工缺乏积极性,尤其是大部分技术职称必须以一定的工龄为前提。长期下去,造成新进员工的能力和工作业绩因为能力评价和工作考核机制的不健全而得不到认可,打压了员工的积极性。

3、人才选拔任用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施工项目企业普遍在人才的开发上力度不够, 重使用不重培训,重经验不重潜力,没有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没有建立覆盖各层次的人才梯队,人才选拔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人才任用过程不够透明,人才发展缺乏计划性,从而导致人才发展效果不理想。

二、施工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目标

1、建立涵盖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发展体系,对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称制定相应的人才职称结构目标;2、通过对薪酬体系、能力评价体系(含绩效管理)、选拔任用体系的梳理和优化,为施工项目人员的有效激励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3、通过内部选拔/培养/晋升为主,外部招聘(社会/校园)为辅的方式,建立后备人才梯队,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后备人才,特别是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立“橄榄球”式的人力资源结构,以满足业务迅速发展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尤其是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发展的需要;4、通过培训、辅导、轮岗等多种发展形式,提升现有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以满足业务迅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三、施工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对策建议

1、根据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合理的目标设定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确保具有可行性,让员工意识到企业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确实是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并且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就可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培养对象。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长期性的激励机制。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然需要一支优秀并且稳定的人才队伍。对施工建设企业来说,企业发展对技术员工尤其是高级职称的技术员工的依赖性十分强,因此,在运作规范和规章制度完善的施工建设企业,可以采取基薪、红利和股票期权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其中基薪是固定部分,保障员工的基本利益,覆盖所有员工;红利是一种短期激励方式,以会计盈余等财务性业绩指标为基础,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有效联系起来,但是具体的红利激励方案应该根据员工的不同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区别对待;股票期权则是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将员工和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员工能够真正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经济利润和承担风险,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之间的一次性或有限次数的博弈转变为可以重复不断进行的博弈过程,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应该是既有高级技术职称又具备高级管理才能的员工,才能确保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引导企业的长远发展。

3、建立全面的薪酬体系和客观公正的能力评价体系。引入外部咨询公司,对不同岗位的薪酬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与行业接轨的薪酬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酬。在现有员工中筛选高潜质人员,建立人才梯队,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对他们进行有计划地定向培养。对关键岗位任职人员及人才梯队成员进行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指定专人担任辅导员对其进行持续性辅导,对发展结果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提高计划。将能力评价结果作为人员选拔任用的依据,建立以任职资格为标准、业绩考核/能力评价结果为依据的选拔任用机制,为优秀员工晋升提供机会;

4、考虑到施工建设企业的工作性质,人力资源的激励应该更加注重精神激励。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具有竞争力的薪资能够起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作用,但是难以激励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尤其是施工建设企业的工作环境艰苦,条件恶劣,员工在施工项目的周期长,工作地点随项目流动,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有施工项目的概念,而没有企业的概念。因此,在目前基建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方式的重点应该放到如何体现员工自身价值上,建立以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忠诚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结构与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于然东

(贵州中交贵黔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贵阳 邮编550000)

摘要:

高速公路是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结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结构优化与风险控制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 投资结构 风险控制

引言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趋势基本良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速公路建设驶入快车道,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收费模式中,存在着高速公路造价畸高、贷款不到位、收费过高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和环境中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降低风险,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合理的投资结构不仅会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给投资主体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结构分析及其存在问题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结构在这里指的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主体构成,即项目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其投资主体主要包括:

(1)政府投资。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燃油税、车购税、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进行的投资。政府投资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投资目标具有两重性:一是公益目标,二是经济目标。前者是由于政府所代表的整体利益主要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全民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此,政府投资必须把非盈利投资作为其主要领域;后者是在投资规模较大、投资风险较大、资金需要较多、投资周期较长、外部效益较强、企业和个人不愿涉足或无力投资的领域,有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承担。由于我国连年财政赤字不断,要指望在近年内加大财政资金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不现实,资金紧缺仍将是我国公路发展的制约因素。

(2)国内企业投资。国内企业投资包括国有企业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企业投资是整个社会投资的基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不仅因为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而且是因为在自负盈亏的机制下,投资获利和以收抵支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但由于高速公路项目一般都涉及巨额的投资,而且其建设和运营具有长期性和不定性的特点,因而企业投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实证表明部分企业投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却遭遇了无疾而终或进退两难的尴尬,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3)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银行拥有居民储蓄、单位存款等经常性的资金来源,贷款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适应各类建设项目负债资金筹集的需要。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以外的各种金融机构及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等。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过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资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长期稳定,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他们稳定收益的需求。虽然这些机构的贷款占高速公路投资的比重大,但其投融资渠道仍较单一,国际上一些常用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信托投资、企业债券等在我国都还没有成熟,可供投资主体选择的融资方式有限,这使得高速公路项目中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且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金融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管理。

(4)个人投资。居民个人的结余货币,作为“游离”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之外的个人资金,可以直接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形成民间资金来源渠道。由于国家对民间资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行为还缺乏相应的法制环境,私有或民间投资主体对未来的政策变化可能引起的种种风险难以有效把握,对高速公路这种沉没成本极高的长期投资项目,客观上存在着极高的投资风险。

(5)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外商直接投资及外商其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稳定的特征,因而对国外资金非常有吸引力。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具有融资量大、使用期限长、资金成本低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用款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贷款对弥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和加快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贷款对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监控以及后期评价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而且不少项目还附有技术援助赠款,有利于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但是比较国内银行提供的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有着更为规范的审批程序和更为严格的用款要求。如果不熟悉外债的贷款规则和管理特点,项目执行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与债权人的制度实现对接,就不可能顺利引入外资,甚至还有可能影响项目正常执行;与此同时,外商投资存在可能的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不利于风险管理。

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1)进一步拓展高速公路资金来源渠道。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世界各国建设高速公路的经验说明,不但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的政府也没有能力完全依靠财政预算支出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都需要拓宽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大量资金要依靠商业行为来筹集。由于国情不同,中国外所侧重的融资方式不同。国外是以债券融资为主,而国内以银行贷款为主。我国近年来出现了公路投资多元化的趋向。除了原来的国家、地方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外,在高速公路行业出现了股票上市、合资合作、转让经营权、BOT等各种新型的筹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从今后一段时间看,资金紧缺仍将是我国公路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财力有限,因此,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仍要坚持广开财源,多放筹措资金,同时积极进行引导和规范。

(2)建立并逐步完善公路特许经营制度。推行特许经营制度是西方国家管理经营性收费公路的一项成功的经验。政府通过与经营主体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有利于明确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和公路经营企业在公路收费经营活动中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协调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政府追求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有效规范企业的收费经营行为,使之在为自身利益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在为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做出重要贡献。我国目前公路债务负担沉重,也很难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债筹资的力度。在此状况下,利用民间资金发展经营性收费公路也许是加快公路建设发展难以替代的选择。

(3)加大政府支持。对于公路、桥梁等项目,由于市场是面对公众,由使用者的数量以及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构成,所以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项目使用费价格的确定,不仅仅是与政府谈判的问题,也必须考虑到公众的承受能力和心理因素。如果处理不好,类似收费加价这样的经济问题就会演变成为政治问题。政府应该适当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利益相关者在高速公路投融资项目中的利益和风险分担关系,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期限长,投资者风险较大,而高速公路项目又是是我国的基础设施,政府是其最终所有者,因而政府必须对项目提供支持和必要的担保,以来承担一定的风险。

(4)多种融资工具的灵活运用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体制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唯一,向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业主多层化,筹资方式多样化方向发展。除了银行贷款外,国内外金融机构近年来做了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主要有信托、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短期融资券、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工具作为公路上市、发行债券、转让收费经营权等方式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主渠道融资的重要补充,可以充分发挥区域性市场融资的作用。与银行贷款和债券相比,这类新型工具作为资本金投入各高速公路项目中,不仅能弥补项目建设资金缺口,更能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减少项目的还本付息压力,提高项目的经营效益,与BOT、TOT和股票融资相比,能够更有利于行业统一监督与统筹。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rlzy/926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2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