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必须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运用马克主义新闻观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坚持不断用自身的新实践、新理论去充实、丰富和发展它,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继承 发展 新闻事业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讲话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有多方面的表述,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个精髓:
1、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2、新闻报道应该将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起来。
3、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喉舌”和“耳目”的功能。马克思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工人报刊的使命是:对于社会和工人群众的自身利益,它是忠实的捍卫者;而对于工人群众的对立面,它又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 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4、党性原则是新闻宣传的根本原则。列宁认为,党的报刊应当成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党报工作者必须站在党的立场上,按党纲、党章和党的策略决议办事,党报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对于党的报刊来说,党性毫无疑问是它们的主心骨。坚持党性原则,党的报刊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摆正位置,自觉地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并且服好务。
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包括许多重要内容,比如,新闻工作者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鼓动者和组织者;开展新闻批评是党有力量的标志;要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报纸要靠全体人民群众来 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办好报纸要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切合群众需要,更生动活泼,充分体现对群众的尊重;新闻工作要坚持反映事物的整体、大局和本质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全国新闻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指导,充分运用媒体,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投入到改革开放、繁荣科学文化和文化事业的创造性活动中,使媒体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维护安全团结的工具。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集团要求新闻工作求真务实,努力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改进突发事件报道,把新闻传播活动纳入科学轨道提到日程上。媒体通过及时报道真实的信息,使广大受众尽快了解面临的社会问题,新闻工作就能造福人民。新闻报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规律,使受众迅速报道国内外发生的真实事件,新闻媒体发挥了沟通和警示作用。
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移动通信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达到了全新境界,信息量剧增,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智能的开发和社会生活的巨变,但同时也导致信息芜杂和严重污染。面对繁杂的信息和突袭事件,干部群众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不理智的决定和举措。新闻工作者对受众意识的正确引导,已纳入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系统,科学地搜集和把握信息显得十分重要。新闻媒体每天通过集中、归纳、分析和判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大众意识。
贯彻“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中国媒体在20世界80年代以后实行的重要报道方针。党中央提出的这三个报道方针,要求新闻宣传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一切有益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为和举措,颂扬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理想,媒体要始终对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把落脚点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繁荣根本利益上,反映人民的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最大程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建设者,其首要素质就是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在政治上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全面、深入地宣传党的主张,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掌握,动员和鼓舞人民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团结奋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强大武器,它指引中国新闻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思想体系。与时倶进是它的理论品质,发展创新是它永葆生命活力的动力。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与时倶进的特征,因此,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倶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来回答新闻学中的许多新问题。譬如,关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过去,我们只强调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报刊性质的看法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可以说是经典的论述。但从今天新闻事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已成为主导性产业。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猛发展,而属于信息产业范畴的新闻传播业,发展势头更是强劲。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业已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可以预料,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今后我国的媒体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这种新情况,是我党在战争年代领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以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时不曾预料到的,也是我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未曾预料到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了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的新情况。因此,在如何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这个问题上,原有的只承认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性,只承认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认识,已不能回答今天新闻事业的新情况。
根据新情况新形势,结合现代新闻事业在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诞生时,就具有传播信息、带有商品特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强调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传媒和经营的经济实体的信息产业属性,这样更符合新闻事业性质的实际,更能回答当前新闻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虽然在马恩经典作家有关新闻事业性质的论述中,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论述。但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9月给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已敏锐地认识到了新闻事业具有可以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巨大功能,这对于我们今天以创新的思路,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新闻事业的属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给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课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所提出、干部群众所关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目的就是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用它的精髓和原则统领我们新闻报道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开创新闻报道工作的新局面,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mazhe/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