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骨画,是中国画中一种直接用彩色或水墨塑造物象而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的绘画方式。“没骨”便是指没有轮廓线不以笔墨为骨,而是重视弱化线条强化色墨的表达形式,这也是其最大的特点。没骨画有其悠久的光辉历史传统,也曾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
关键词:没骨画 中国画
一、没骨画的历史渊源
没骨画,是中国画中一种直接用彩色或水墨塑造物象而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的绘画方式。“没骨”便是指没有轮廓线不以笔墨为骨,而是重视弱化线条强化色墨的表达形式,这也是其最大的特点。没骨画有其悠久的光辉历史传统,也曾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
提到“没骨画”,很多人把恽寿平排在先位,确实被誉为“清初六家”之一的花鸟画大师是他将没骨花卉推向了新的格局,开创了“没骨画”一派,开拓创新突破传统,打破了长久以来控制清代画坛的只重视摹古的画风,并为画坛注入了一股新气息;其注重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从大自然中追寻创作灵感、在写生中创造绘画语言,这便使得它的作品具有了艳丽而无俗气、细致而不拘谨、平淡天真、高雅脱俗的绘画特色,是逸趣与情趣的高度结合,对清代中后期的花鸟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恽寿平的“没骨画”别具一格,在清初画坛一改摹古之风,开创一种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其后世追随者甚多,影响深远。然而,早在唐宋乃至更早,没骨画法就早已出现。五代末北宋初期的徐崇嗣其所创的没骨花鸟画法即是在工笔与写意之外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徐熙野逸”与“黄筌富贵”这两种截然不同技法,同时加入自身对没骨画的改良创新,以至于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技法。徐崇嗣的绘画体验源自对徐熙洒脱野逸绘画精神的向往,并糅合对工整妍丽院体画风的追求,其精神内涵是尚 “逸”与尚“写生” ,表现手法清新秀丽,工整且洒脱。
明代画家孙隆也开创了没骨写意花鸟画的时代新面貌其在继承传统没骨画法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师法自然与笔墨意趣的合理协调的融合,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丰富的艺术实践对明代宫廷画家、文人画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有着璀璨的艺术贡献。
没骨画法出现只是在小范围的兴起轰动,却始终没能兴盛起来,只是在小众圈子里传播未有太大的发展、只是在细微的流传未能被推崇。中国绘画的主流仍旧是以宋代兴起的文人画为典范和以线造型、勾线填色的工笔画为表率。毋庸置疑的是恽寿平传承了没骨画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绚烂的一笔,直至今日仍为后世所敬仰。在当代,“没骨”技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没骨色彩表达新风尚
“以线造型”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准则,而没骨画隐没线条,“直接以色填之”,是一种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墨色与水色之间的的绘画形式,偏工偏写皆可。正是由于这种别具一格的特性,以此便形成了没骨画的风格,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利用水、墨、色的流转变幻以至探求新的水墨情景是现代水墨的新突破,而随之出现的“没骨法”或是类“没骨法”的水墨新类型也是对现代水墨的一种新思考新探索。“没骨法”很早便形成,历代中国画家曾使没骨法放射过夺目光彩,留传下来许许多多传世的没骨经典作品。没骨画法是对花鸟画在传统绘画形式上技法上的变革,其不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着染色彩,其水迹形成花叶分明可见的形象,使得整个画面色彩柔和明净,栩栩有生机,也使得没骨花卉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水分润泽,风格清秀、雅致而飘逸。在造型要求上没骨画者打破以往主客观关系,传统工写的界限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样式。在色彩要求上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成规,水溶性与非水溶性的范畴是一种新颖的绘画体验。没骨画创中国绘画史之特色,历经漫长岁月,因中有革,承中有变,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绘画样式成为现代社会所追捧的新风尚。现代没骨的生成总结与拓展了传统没骨的技法,建构基本的语言体系和积累夯实的文化自信,以便有新的技术与必要的准备。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骨画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却相对薄弱。新的时代,如何重新认识没骨画,并且不断继承和发展,探索和追求,以此构成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使没骨画不断绽放出新的光辉色彩,应是当代绘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时至今日,一批中青年国画家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没骨”绘画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吸收东西方绘画中的营养,而且融会贯通创造了不少新的技法,并创造出了一大批富具有时代特点的赋有现代精神的中国没骨画作品。
三、没骨色彩在我创作中的运用
3.1 构思来源
对于本科期间学习西画水彩方向的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转为对国画的研究,希望从它们当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来连接我的学习;经过与导师的沟通并受到指导,我选择了对中国画当中的“没骨画”的学习研究,希望对于一个重新学习中国绘画的我能连接的好、过度的好;并从中学习中国绘画理论及哲学理论的深邃、博古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今后的发展当中。
《华实》系列作品以蔬果花卉为题材,以没骨设色为体裁,通过观察生活中微妙细致的花果进行创作加工使它们在纸面上展视灵动的色彩。
3.2 创作背景
对于我的创作《华实》系列,以蔬菜、瓜果、花卉为主要题材,通过构图方面用和用色方面的继承与改良,使得没骨画所呈现的效果更具有光感和通透感,这也是对我创作的新体现。《华实》系列作品以三裁见斗方为规格创作八幅系列作品,形式表现上多以局部特写整体归纳为特色,预期达到有主有次的表现效果,希望给观者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效果。创作《华实》系列,以石榴,萝卜,白菜,荷花等为主元素着力塑造其所赋有的多姿多彩的生命力。大自然果木成千上万,然而能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和入画者廖廖可数,作为艺术的中国花果画,它们应当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人文情怀,希望借我的绘画创作表达出清新柔美的没骨画新气象。
3.3 方法过程
在绘画创作准备中我多方收集素材,在生活中寻求可以入画的元素,并对于古往今来各名人名家的相关绘画作品进行研读、摹写以求能提高我的画面质量与艺术表达。
以其中一幅画作石榴的描绘为例谈谈我的绘画体验。在进行创作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入微的观察,我寻求了许多生长有这种花果的地方去实地写生,在深入的观察、品读之后感悟到:石榴的树它像大漠中的胡杨一般,千年不老,万年不倒,老朽的枝干树木表皮爆裂布满苍苔,然而却能历经沧桑依旧雄健苍劲。即使主干已枯但根部却多生长出新枝,这不就是一种傲人的品质么?那不屈不挠,那英姿勃发,那充满生机与力量,正在向大自然和人世间展示它无限的生命活力与钢骨柔情。纤细飘逸般的叶子疏密有致的生长在遒劲的枝干上并为伴儿似环绕在颗颗果实中、嫩枝中;这种柔中带密的承托让人不禁聚焦于那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石榴果实上,真是动人心扉;其中几颗炸裂的果实,籽粒丰艳,如琥珀珍珠,晶莹欲坠,真是惊世骇俗,望之不觉满口生津,齿含榴香。
在写生观察之后我整理了素材进行之后的创作,在绘画中我改变了许多古人所常表现的折枝石榴,枯枝大干,拓宽粗犷、朴茂沉毅的表现手法,而是以追求一种雅俗共赏、清新自然的品位;随之便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之中揉进了西画技法,在布局中柔和意境,工写结合,力求达到精细耐品,意象古雅,给人以韵味高朗,生机勃勃,苍润浑厚的审美享受。作品一改浓墨重彩为主调,而是以清色水色为之,给人以清新优雅的心灵感受。
而后我又品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更深入的了解石榴的特性以便描绘的精彩。石榴是落叶乔木,枝干高达一两丈。花分单瓣、重瓣,有红、黄、白、玛瑙等颜色,萼肥厚,呈现筒状,叶长椭圆形,果实为球状,前端有“嘴”。在了解了石榴的各种简单介绍后进行了深入的绘画创作。
3.3.1花的画法
石榴花的画法多参照了茶花画法用点厾法,一般多画红花。外型宜圆也可采用“外拓法”抓住花形碗与盘的大关系,花瓣的颜色多用朱磦蘸胭脂为宜,从内瓣画起,先画内层外瓣由浅色再添至深色,画好内瓣之后再向外拓展画出外瓣。,花头点好后可趁湿以稍重色如大红来勾筋,最后以粉黄点至其花蕊。
3.3.2果实的画法
石榴果实的画法多采用了勾染法与点厾法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首先以淡墨勾勒出石榴果的大致外形,清淡略显即可,线的勾染不仅表达了轮廓,更能把体积与起伏关系表现出来。从石榴“嘴”勾起,再勾果身。用笔要有轻以便设色后不显现,借助体面转换在轮廓上形成的变化,表现果实的体积起伏关系;勾染结合随即略皴几笔淡墨,这样不仅干净利落而且可以增强果实的厚重感。染要见笔,多用石色珠砂以此来表现出石榴果的寓意:“多子多福热、喜悦吉祥”的欢庆效果。之后进行石榴“嘴”的细致复染,以勾染出形象的果实,实为点染;随后是加染石榴果上的斑点,一般多用清水笔蘸赭石笔尖蘸少许墨加以调合,点至果身,半干时以重墨点斑;青石榴则以草绿蘸赭石点、红石榴则用朱砂点,亦可先用重墨点,半干以朱砂罩点。成熟后的石榴,表皮不由的绽裂开来,露出颗颗晶莹剔透的籽粒,画好籽粒能增添画面效果,更能抓住观者眼球。画籽粒可勾可点,红籽可用胭脂点,颜色不宜过重,籽粒要有大小变化,用笔要干净利落,这样使得颗颗果实显示精神,历历夺目。籽粒与果皮处点以浓黄,这样果实便沉甸甸的的一颗颗生长在画面上。
3.3.3枝叶的画法
首先弄清叶子的生长特征是画石榴叶子前要做的必要准备:新枝上的叶成簇,老枝条上的叶为对生。根据不同果实的画法,以及色调的需要,可勾可点、可墨可色。在填色时不必太拘泥,要见“笔”, 用色勾叶,勾叶时要注意叶的前后、浓淡虚实关系而后用草绿填叶,为求厚重感在叶子外缘用淡墨或是稍微深的绿色进行复勾,复勾时要断断续续以求松动明快。先画石榴叶,而后添枝条。画枝条更为重要,前后、轻重的穿插关系若是掌握不好会使得画面凌乱繁杂,破坏了画面气氛。
3.3.4画面整理
这是绘画完成前的重要步骤,对果实的丰腴,枝干的整合,叶面的调色都十分重要,用稍淡的墨补画后面的石榴,半干时在墨上点朱砂,用笔不可太碎,使得画面色调统一,轻快赋有朝气,以符合整体绘画系列组图的基调。钤印要与画面相符合,红色印章同时填加了画面的灵动气息。
四、创作感悟
在我的创作中,略去了古人以枯株大干来表现的折枝石榴,而是多花时间描绘石榴果,石榴叶等一些放大的聚焦点,以我所领会到的思想、精神上的东西结合到我的绘画里面,会通过“折枝”的、寥寥几笔的花与果去反映一种我心灵上的东西。我结合传统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生活品读以表达到我的绘画作品当中去,拓宽了粗犷雄实的表现手法,追求雅俗共赏的原则,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之中揉进了西画技法,布局中和,工写结合,造型结构精细;希望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生机勃勃的感觉,给人以韵味高朗苍润浑厚的审美享受。我的作品中多以清淡透亮色彩为主调,以求令观众感受舒适与放松。我大胆把西洋画中的色彩和光感适可地吸收融化到我的没骨画中, 使传统没骨画具有新的面貌,也是对没骨画的一点新探索。也许有人会这样说,那这不就像西洋画、日本画及其它装饰画什么的么?而我认为艺术的任务就是创造美,只要有利于新时代没骨画的前进发展,我们就要大胆吸收消化和运用。而在借鉴名家艺术流派时我不断寻求与时代相沟通的现代绘画语言,而为了给没骨画增加新的血液,不能随意的把特技的加入列为到没骨画的主要技法当中去。各种新技法在不断发展当中,应大力鼓励画家们进行尝试探索,不仅有新技法更有一些对新材料、新工具的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和表达生活,强烈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我所认为的“创新”。艺术贵在创新,要想超越前人,首先要掌握艺术自身的规律,一切探索创新、吸收借鉴,都是为了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
可以预言,没骨画将生机蓬勃地发展起来,新一代的没骨画家继承传统中国画优秀遗产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树立新的审美观念和造型观念,在中国这块丰肥的土壤上辛勤播种,并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