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浅谈乐器的历史

摘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节奏打击乐器,有着很长的历史,看似简单,其实是特别需要花力气去挖掘。小军鼓是最基础的入门打击乐,也是最困难的,具有最丰富的表现力以及用特殊的方法形成的独特魅力。本文是从组曲《砸核桃》入手,对小军鼓的演奏技巧以及在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乐器的了解及演奏乐器的理论研究,从而把小军鼓在艺术上的音乐表现力地诠释的更细微,希望能对大家的演奏和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乐器 演奏技巧

   中国远古时代开始,“鼓”便作为人与自然之间交流的象征物,也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带有神秘色彩,受到历代人们的重视。几乎每一朝代都有专职人员管理,如周代“鼓人”掌管鼓类,汉代设“鼓吏”,汉唐有鼓吹署,宋设有鼓院、鼓司,明清时期有钟鼓司等等。鼓“隆隆”的响声,如同天上的雷电轰鸣,具非常强烈的节奏感,渗透到中国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当中,例如在祭祀、宴乐、仪仗、军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和生活行为中,“鼓”都发挥了艺术和实用的功能。

   “小军鼓”,又称为“小鼓”,属于鼓类乐器,是西洋打击乐器中的一种。它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等部分组成,没有固定音高,但声音的频率比“大鼓”高。鼓皮多用复合材料制成,底皮绷有多条响弦,音色清晰、明快,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槌交替敲击时,发出清晰的音响,不同力度的处理,可以表达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它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不同硬度的鼓槌还可以改变音色,表现力非常丰富,多存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

   早在14世纪,瑞士步兵(佣兵)团就把“边鼓”与“短笛”配在一起使用。那时鼓的高度与直径差异不大,鼓皮厚,鼓槌也较粗,发音沉重,色彩也不明亮;19世纪,鼓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形状较扁,常以黄铜做鼓声,杆或螺旋来绷鼓皮。17世纪早期,就能用螺旋或杠杆操纵响弦的紧张度,但20世纪先进的机械装置出现,才让响弦能立即离开鼓面,避免其他乐器引起的不需要的共振,并产生特殊效果。19世纪,军队演奏小鼓还是按“口授”的传统方法,后来管弦乐队演奏小鼓时才需要乐谱。管弦乐队中,最早采用小鼓的是法国古提琴演奏家马雷(Marin Marais)的歌剧《阿尔西厄尼》(Alcyone,1706)、罗西尼的歌剧《鹊贼》(La gazza ladra,1817)。但是它始终没有成为正式的管弦乐队乐器,直到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其他19世纪末的俄罗斯作曲家采用小鼓。

除了管弦乐中会用到它,军乐队中也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因此又叫“小军鼓”。独奏、重奏、合奏、轮奏等等的承上启下、垫挂加花、加强节奏、增加色彩、相互作用、配合连接都离不开小军鼓。诸多的功能,使得一首首完美无暇的音乐作品展现在观众和听众面前。

   作为纯粹的西洋打击乐器,小军鼓采用一线记谱,并没有固定音高。其中带有“响弦”的发出“沙沙”的声音,而没有“响弦”的则发音清脆。小军鼓非常灵活,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力度演奏各种节奏,因此在管弦乐队或者军乐队中,它主要都是作为一种节奏性的乐器使用的。节奏是什么呢?彭吉祥的《艺术学概论》中说到:“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它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谈到小军鼓的丰富表现力的时候,不得不研究它的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单击、双击、三击、弹奏、滚奏、蒙奏”等。单击即一根鼓槌击打鼓面,一般右手开始单击鼓面,然后左右手交替演奏,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节奏的变化,用手腕控制改变。演奏小军鼓时,用手腕敲击,手臂要平稳,同时注意速度、力度的变化;双跳是非常好的基本功,更是考核优秀鼓手的重要标准之一。小军鼓的双跳练习是建立在双击的基础上,再逐渐加快速度的。但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槌落在鼓上的位置一致,敲击出来的音色才会统一,也训练了手在敲击时的稳定。

   说到小军鼓的演奏技巧,就不得不提“滚奏”。滚奏是演奏技巧中较高级的部分,是用渐强或渐若的力度变化进行的演奏,用它可以营造不同的音乐气氛,如恐怖、紧张、阴森、险恶等等,还能生动形象的展现军队的行进和战斗场面等等。滚奏概括的说就是在鼓上快速连续的演奏出同一个长时值的音符,有着“延续长音”的作用,是演奏小军鼓较为常用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需要手腕和手指的控制,并依靠鼓皮的弹性相组合练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实际的练习过程非常困难。

   《砸核桃》是小军鼓艺考中常被抽到的组曲,也是小军鼓演奏技巧运用的较成熟的一首曲子。作者在采用独特的乐曲结构,以小见大,以灵动的节奏和鲜明的音色展开乐曲小品,鼓点高低强弱,或张或驰,以多种演奏技巧交错宣泄演奏者多变的情绪,艺术手法极具创造性,并以律动的节奏演绎卓越的匠心,演奏技巧炉火纯青,非常值得借鉴。那想要达到高超的演奏技巧,该如何去练习小军鼓呢?归纳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单击法。了解了小军鼓的几种握槌法之后,就可以开始小军鼓的基础练习。通过左右手的交替练习,稳定节奏和均衡双手力度,并逐渐加速练习提高手指的灵敏度,更多的实践为将来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是倚音练习。分为“单、双、三、四”倚音的练习,即在主要音符前加“单、双、三、四”个很短促的装饰音,但原则上它们并不占主要音符的时值,只是装饰主要音符;三是滚奏练习。滚奏,最具小军鼓代表性特色,双槌极快速而均匀地交替敲击,发出清晰的音响,处理出各种特别的效果,如轻、重、缓、急等等。不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来改变音色。滚奏练习是学习小军鼓最基础、也是最为复杂的技巧之一,需要持之以恒的长久训练过程,也是每一个打击乐学习者的必修之课。

   首先:腕击小鼓两下之后抬腕垂直向上;第二:抬臂向前至水平部分,手肘向上,鼓尖向下,鼓槌向上竖直;第三:鼓槌转向下再次腕击时,手肘、手臂恢复原姿。此练习开始时不要着急先要放慢速度准确均匀的敲击,此时每一槌都要有意识的去打,严格遵守左两槌右两槌的打法,开始不要追求敲的快,两手的敲击点一定要对称落下,这关系手部在鼓上做移动时是否平稳,以及音色是否统一。节奏开始稳定后,可以尝试提高速度来练习,但是不能太快,只能循序渐进地加快。鼓槌左右各跳两次,练习要改变以往双槌交替击奏的习惯,达到极快、极密。更值得注意的是:起初训练时切记急躁、图快。这种技巧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很难练习。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小军鼓“力度”也就是“表情记号”的练习。“pp、p、mf、f、ff、sf 及<(渐强)、>(渐弱)”等是在实际演奏当中经常会碰到的表情记号。除了科学规范的演奏时,每个人会因为个体的差异、对音乐的理解力及自身力度的大小处理出的力度强度都会不大一样,所以“如何做出适量的强度增加及减弱”是乐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颇为重要的一环。这方面的训练必须是从慢速开始的,尝试着做出“尽可能小声”到“尽可能大声”的效果练习,或者以“4连音”为基础,以“4/4拍”为小节单位,练习“8小节”,“6小节”,“4小节”,“2小节”,“1小节”等为反复单位的强弱练习,或者再做一些不同力度的练习。如从“ff>f>mf>mp>p>pp”,然后再从“pp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755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浅谈西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

    摘要: 在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中,音乐当之无愧是其最丰富和悠久的文化之一,音乐不仅描述了人的思想感情,更是成为了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艺术的方式之一,这也使音乐成为人类除了语言之外不…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9日
  • 【历史论文】没骨画的历史渊源

    摘要:没骨画,是中国画中一种直接用彩色或水墨塑造物象而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的绘画方式。“没骨”便是指没有轮廓线不以笔墨为骨,而是重视弱化线条强化色墨的表达形式,这也是其最大的特点。没骨…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历史论文】探讨建筑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建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建筑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对新科技成果的运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9日
  • 【历史论文】浅谈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更新和改造,使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历史论文】浅谈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

    摘要: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说似乎是两种素不相关的艺术,文章从音乐与绘画的直接联系,音乐与绘画的间接联系说明了音乐与绘画二者的联系。再者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音乐音响…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0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历史文化向度的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中,在数学课程中进行数学历史文化教育的价值被体现出来,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了目前数学教育的新思潮。本文对数学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历史论文】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

    摘要:苏州园林自古以来是美的代表,景色优美,令人沉醉,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苏州古典园林周围…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3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元代骑射表演钩沉

    摘要:以骑射立国的元代蒙古族骑射表演不仅历史由来已久,而且当时广泛普及。骑射表演不仅为元代蒙古族进行军事训练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形成了元代蒙古族善于骑射的风俗习惯,对于元代蒙古族统…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历史论文】浅谈交响乐与长笛的历史

    摘要: 西方长笛的起源,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长笛祖先。一种是竖吹的笛子,另一种是横吹的笛子。远在古代埃及时期,就有一种竖吹笛子,它是一种上面开孔的粘土管。到文艺复兴时期,笛子在不断创新…

    历史论文 2015年1月5日
  • 诗经中服饰民俗文化考释

    服饰民俗是指以衣服和装饰为内容的民俗文化,它是人类对自身本能的一种高度理论性的发展和文化的体现,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据先秦文献记载,生民之初是没有服饰的。《庄子·盗跖》…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